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而时下风行的集体备课则讲求教师间的协调联动、切磋探讨、共享成果,漠视了学生的发展“指数”、个体诉求,忽略了学生在集体备课中的能动作用,使集体备课由看似“运筹帷幄”而实则演化为“纸上谈兵”。如果我们在集体备课中溶入学生元素.开掘利用好鲜活的学生资源,让学生走进集体备课的这片天地,定会使课堂教学溢满本真的“学生味”。  相似文献   

2.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必然途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师在实际中的课堂教学往往没有经过集体备课和反复演练,这样的“家常课”是很容易出现失误的.提出优化“家常课”必须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设置优质问题,有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关注优质课的基本特征,努力让“家常课”更加优质化.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然而,过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强调和重视教师的教法,从课前的备课到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设计,主导思想都是考虑教师如何教,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法.却忽略了学生的学法的指导.忽略从学生这一角度来设计课堂教学,忽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1 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 实现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效备课是其基础和前提.备课前教师对自己所任教学生的兴趣、现有知识储备应有充分的了解.每个教师都明白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但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往往忽略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忽略结果性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一、实施有效性备课策略研究教师上课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备课。教师备课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一是备教材不备学生,教师由于对新课改教材不是很熟悉,所以花在教材研究上的时间较长,而对学生却考虑不周;二是备章节不备体系,备课内不备课外,以为一堂课结束,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忽视了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针对教师备课存在局限性,学校引导教师从一般性的备课转变到有效的教学研究上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是教者最有效的教学。学校制定的《教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制度》中指出有效教学可划  相似文献   

6.
<正>所谓“备课”,实际上指的是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往往是“一课一教案”,即教师基于一节课进行“单篇备课”。“单篇备课”不利于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和结构体系,割裂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另外,一些教师缺乏对备课的整体性把握,当学生出现一些学习上的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去改善或解决。单元备课的提出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薄先和 《物理教师》2002,23(1):27-28
每一位教师尽管对每一节课都要做全面充分的准备 ,但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几十个思维活跃的青少年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更为他们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机会 ,“人有千虑 ,必有一失” ,在课堂教学中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也并非罕见 .妥善处理好这些突发事件 ,对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至关重要 .因此 ,作为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 ,必须具备较高的课堂应变能力 .在此 ,笔者就课堂教学中的实例进行一些应变策略的探讨 ,与大家共同切磋 .1 “未雨绸缪”“扬汤止沸 ,莫若釜底抽薪” ,应变能力再强 ,不如避免意外情况的出现 .教师在备课时应多层次、…  相似文献   

8.
胡国卿 《课外阅读》2011,(11):142-142
所谓备课,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一个动态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进行有效备课。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教师而言,进行有效备课是整个教学的起点,也是搞好有效教学的前提。而传统备课始终坚持以教师、教材和传授为中心,侧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教师备课的精力主要放在对教材内容的研究上,忽视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了解,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态情感等了解甚少;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由教师的主观意志来决定,不考虑学生实际特征和需要。所以,传统备课是一种静态的过程。如何促使一般性的传统备课向有效备课转化呢?我通过进行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初步探索,得到如下几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伴随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课堂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增多,学生的发散性思考也在增强。然而,当学生将其生活体验、个人对文本的理解以及青少年常有的“逆向思维”融入课堂的学习活动时,常常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甚至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教师的主题或目标大相径庭。对于这一现象,何萍老师将其称作教学中的“种瓜得豆”,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的确,面对课堂教学中这一常见现象,教育者有必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其中的教育意义,并通过课堂行为的不断改进使其中蕴涵的教育意义得到进一步体现。在这里,单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上述现象恰恰给教师的有效备课提供了反思的抓手。多年来,备课作为教师上课的前提准备,一直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之一。不同学校都对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有这样一个通病,那就是怕出错,尤其在上公开课的时候更是如此。所以,教师在备课时总是充分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提前想好对策,尽可能地把学生引进自己的“埋伏圈”或提前为他们“铺路搭桥”,使整堂课的教学环环相扣,滴水不漏。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要顺着教师指引的方向学习,根本不会遇到什么困难,更不要说因碰壁而引发的思考了。但是这种看似表面的完美,对学生思维、能力、心智的培养是很不利的。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有这样一个通病,那就是怕出错,尤其在上公开课的时候更是如此。所以,教师在备课时总是充分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提前想好对策,尽可能地把学生引进自己的“埋伏圈”或提前为他们“铺路搭桥”,使整堂课的教学环环相扣,滴水不漏。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要顺着教师指引的方向学习,根本不会遇到什么困难,更不要说因碰壁而引发的思考了。但是这种看似表面的完美,对学生思维、能力、心智的培养是很不利的。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然而,过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强调和重视教师的教法,从课前的备课到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设计,主导思想都是考虑教师如何教,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法,却忽略了学生的学法的指导,忽略从学生这一角度来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汪智 《考试周刊》2012,(17):147-148
当前我国物理课堂教学出现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趋势.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备课与物理课堂教学发展有了脱节。课题教学备课不仅是准备教学内容,而且是教师不断增强自身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备课中通过对教材的再加工.关注学生的学法。重视实验中的探究,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是很“认真”地备课了,但他们仅仅是各“课”,而不是各“人”。教材是他们惟一的思考,在很大程度上他们考虑的是如何把教材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他们做的是仅限于知识传授这层意义上的备课,严重地忽略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学要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解放,让学生“随心所欲”。  相似文献   

15.
刘在春 《山东教育》2010,(12):38-39
备课有效,则课堂高效。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真正达成“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的数学教学目标,前提就是有效而充分的备课。备课越充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越高,就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主动思考、自主探究,无限发展。这必然要求教师变“教参的代言人”为“课程的主持人”“教学的主创人”,一思学生起点,二思教学素材,三思教学过程。既关注教本,更关注学  相似文献   

16.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确实是把素质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达到“轻负优质”的关键所在。笔者从多年的改革实践中探索出优化教学设计的六大原则。一、“模糊”性备课原则设计多种教学过程,表面上看来,过程是模糊的,给人以不清晰的感觉,但这个“模糊”性备课,能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班级学生实际,有的放矢,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案实施教学。如在《怎样溶得快》一课教学中,备课时设计了三种教学过程:1.教师演示→教师讲解→学生分组实验1-3→观察讨论→在教师帮助下得出实验结论。2.学生上讲台演示→教师讲解→分组实验1-3→观察讨论…  相似文献   

17.
孔建兵 《文教资料》2014,(2):169-171,176
备课是教师教学常规中的基本工作,针对原备课格式易使教学效率低下的弊端,以“教是为了学,教学生学”为理念,创造性地设计了“分段式模块备课”格式。该备课格式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时间段落的规划、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模块的构建、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编制等要素。该备课格式特别强调一堂课上要求学生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自主活动时间至少20分钟,以制约“以教代学”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教师逐渐克服备课的粗糙与随意、上课松散和无序等困难,保证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度、广度和专注度,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优质和高效。  相似文献   

18.
“预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和内容的预先设计,即备课或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生成”是教学过程中灵活产生的内容,是教师无法预先设计的部分。教师要灵活地处理课堂中的“预设”和“生成”,做到充分“预设”,在面对动态的“生成”时,把握“生成”产生的时机,引导学生,从而有序而高效地推进课堂教学,达到尊重学生、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目标,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否完成认知目标"限制了数学教师对学生认知能力以外的其他发展的关注,"丝丝入扣"的教学设计严重束缚了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样样俱全"的课堂教学常常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需要。对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包括先进的教学理念、备课方式的改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细则分为对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教学艺术、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师自我反思、教师对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情况十种评价。  相似文献   

20.
生成的教学过程要求教师不仅把学生看作“主体”,还应把学生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有效生成、精彩生成并不是信马由缰所能达到的,而是教师确定“以学定教”的原则,认真备课,精心预设,充分考虑如何呈现教学内容,如何组织学生展开活动,推测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并思考应对的策略,当这种情境出现时,教师就能从容不迫地引导点化,有的放矢地将课堂引向“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