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推出的《武林大会》,是传统武术的一项全新赛事。与武术散打不同的是,《武林大会》参赛选手不分体重级别,不戴拳套。以往的传统武术赛事,主要分布在世界和中国传统武术节及各拳种的活动中,都属于赛会制。像《武林大会》这样由各拳种依次亮相,一年到头连续进行的传统武术比赛,在大规模赛事中还是首次。因此,这可以说是一次大胆的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传统的武术也应该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但当前传统武术竞赛中除了个别项目较为均衡外,其他项目均存在规模较小、形式单一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现状问题以及如何发展和普及传统武术运动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以及对实践活动的调查,得出结论:要发展传统武术,应该以对武术的保护为基础,将传统武术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完善现有的传统武术竞赛方案。并且根据传统武术的特点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创新,从而有效地推进传统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兵家对中国传统武术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兵法和传统武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从军事运用与技击实战看,兵法不管从战略和思想文化哪方面出发,都与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和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通过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对其中的战略文化对传统武术思想的发展和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如何做好对传统武术的传播与保护,保障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是当代研究传统武术的学者们所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就传统武术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探究和思考,从宏观传统文化角度辨析传统武术的实质内涵,以促进传统武术在横向和纵向更深层次的发展,使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武术走向未来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5.
李国兴 《武当》2008,(8):4-5
今年5月2日至5月5日,湖北《楚天都市报》以《“真实武林”还是“真实谎言”》为标题,刊登了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院长曾于久教授质疑央视《武林大会》的系列报导,并且围绕着“传统武术究竟能不能打”“散打是不是武术”等问题,与《武林大会》专家评委韩建中教授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文化学、体育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个视角,结合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现实语境,分析央视《武林大会》对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满平 《体育科技》2010,31(2):24-27
传承中国传统武术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系统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近代中国传承传统武术的历史进行理性的思考,实事求是地剖析出亟待解决的对当前传承中国传统武术工作的正确评价问题;对中国武术重新定位和正名的问题;以及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教育界的历史断代的问题,以期能引起各方面应有的重视,加大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改革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王继振 《武当》2007,(10):8-8
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自2007年3月6日开播以来,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尚武新风,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收视率不断上升。《武林大会》节目的创办,不仅填补了现代中国传统武术无技击比赛项目的空白,同时为更好地传播、发扬中华传统武术起到了投石问路的作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责任     
2007年3月号,《中华武术》杂志以《武林大会》现场为封面,记录了3月6日,国家电视台——CCTV5开播传统武术赛事节目,这一非凡的日子。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2006,(5):7-47
为弘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团结国内外武术界人士和广大武术爱好者,以武会友,交流技艺,共同促进中国传统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决定于2006年8月25日至30日在北京体育大学体育馆举办“首届中国传统武术交流表演大会”。本次大会的主要活动内容有:  相似文献   

11.
传统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随着文化全球化的进行,传统武术正面临失传的窘境。通过打造《武林大会》这一传统武术搏击擂台,对传统武术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将对中华武术的继承、发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传统武术发展现状的思考,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为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与实施为传统武术的法律保护开辟了新路径,文章深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条文,结合传统武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护现状,从传统武术的普查、传统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传统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传播制度方面作了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对传统武术的发展难得的好机遇,要在现有保护的基础之上加大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合法合理高效地推进中华传统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传统武术国际化发展思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逻辑推理方法,从国内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及我国传统武术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出发,阐述传统武术国际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而提出传统武术国际化的发展思路,以期能够促进传统武术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探索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通过对制约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的主客观因素的分析认为,环境、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等因素是制约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余利斌 《精武》2006,(2):49-49
在中国传统兵法中,影响最大、最受古今人士赞颂的当数《孙子兵法》,它博大的内涵、精深的思想及杰出的见解,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至今仍被当代社会的诸多领域作为决策和实践的思想准则。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传统武术也不例外,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孙子兵法》的深刻影响。下面我们试从《孙子兵法》“奇正”思想的角度,来谈一谈其对传统武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央视《武林大会》自从2007年3月6日开播以来,执行的是迁就观众、回归本真武术以及再造商业武术的三重路线。主办方努力营造一种集实战、表演、现代搏击等元素于一体的武术类电视品牌,其中以民族性为亮点,并借以实现传统武术在现代电视传播领域的身份转型。《武林大会》在改造传统武术观赏模式的同时也遗失了大量原生性武术元素。中国武术始终存在真实武术、表演性武术和神话武术三种传播模式和存世形态。《武林大会》无法超越古代竞斗的演艺性模式,也无以取代神话类武术的传统影响力。中国传统武术发祥于农耕和渔猎文化时代,成熟于冷兵器时期,其根系则深植于中国的自然生态环境中。以《武林大会》为代表的当代武术的电视诠释形态仅可在不确定的时代区位中部分地承袭和发展武术的原初意义。  相似文献   

17.
《精武》2009,(1):24-26
问:韩先生在2001年的《精武》里曾说:“传统武术是被拳击打出散打擂台的”,您这么讲,是对传统武术有成见吗?  相似文献   

18.
传统武术的哲学审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彬  李艳翎 《体育学刊》2007,14(2):66-68
传统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物化载体,它是物化在武术活动中的民族文化思想与精神:而相比西方体育,中国传统武术有其另外一套话语系统、思想方式、行为方式。我们对当今武术问题的思索,应从“中国文化根系”中吸取武术文化的养料,并寻求传统武术在当代的文明功能。追求身心合一、内在体验的传统武术文化以其独特的文明功能,对于“二元论”思想导致的西方世界现代化困境具有文化补给作用。因为传统武术文化所蕴涵的天人合一观念正可避免西方文化主客二分和现代化所带来的种种弊病。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日益衰落和阳光体育工程的教育理念入手,对中国传统武术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可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为传统武术在阳光体育运动中能够发扬光大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当前中国传统武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反思,并结合韩国跆拳道项目的发展为传统武术提供一定的借鉴,为中国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