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宋诗》册一二卷六六四页七七六九吕陶《范才元参议求酒于延平使君邀予同赋谨次其韵》诗,出《净德集》卷三二。此诗又见于《全宋诗》册三一卷一七八五页一九九○四张元干,题同,出《芦川归来集》卷二。考吕陶(1028—1104)为北宋人,张元干(1091—1131)为南宋人。查苏籀《双溪集》卷三有《次韵范才元中秋夜》,李处权《崧庵集》卷一有《送范才元》,吕本中《东莱诗集》卷一九有《送范才元》,且张元干诗中另有《次韵范才元中秋不见月》,此四人皆南宋人,范才元与他们同时。吕陶《净德集》乃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辑,故有误,此诗应为张元干作…  相似文献   

2.
清冯集梧注杜牧诗,收入裴延翰编定的《樊川文集》诗四卷、北宋人所编《外集》、《别集》各一卷,另从《全唐诗》等辑录为《樊川诗补遗》、《樊川集未收诗补录》,编为《樊川诗集注》(以下简称"冯注")六卷,并对其中少数篇章的写作时间作了考辨。今人缪钺撰《杜牧年谱》(以下简称"《年谱》"),进一步对杜牧诗歌作了编年和考订。但尚有若干篇目的系年仍未确定。兹对冯注  相似文献   

3.
厉鹗《宋诗记事》卷四十八从《南岳倡酬集》中录下《路出上背仰见上封寺遂登绝顶联句》和《自上封登祝融峰绝顶联句》两诗,系之朱熹名下。其实,这两首诗并非朱熹、张栻、林用中三人的联句。前一首诗是张栻所作,在张栻《南轩集》卷二中题目上无联句二字。从该诗所云"竹舆不留行,及此秋容霁"、"昔游冰雪中,未尽登临意"来看,此诗显然写在朱、张、林乾道三年(1167年)十一月共游衡岳之后的一个秋天。后一首诗是朱熹所作,  相似文献   

4.
《永乐大典》卷二千二百六十四"湖"字韵载自居易"湖上春行"诗二首。其一"孤山寺北古亭西"见《自居易集笺校》(朱金城笺校,上海古籍版。按:此书晚出,收白诗较全)卷二十及《全唐诗》卷四百四十三"钱塘湖春行"。除诗题不同外,"贾亭"、"暖树"《大典》作"古亭"、"暖曙"。其二:"湖上春来古画图,群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北湖。"此诗《白居易集笺校》及《全唐诗》《全唐诗  相似文献   

5.
一、《南康道中》诗与罗隐《湘南应用集序》、《谗书·序》所记初次取解岁数之矛盾唐末大诗人罗隐期冀科第折桂的强烈欲望,在有唐一代很少有诗人能与之比肩。这一点,人们不难从罗隐参加礼部试的次数看出端倪。《吴越备史》卷一《罗隐传》载其:"凡十上不中第";《五代史补》卷一《罗隐东归》言:"六举不第";罗隐《湘南应用集序》则说:"自己卯至于庚寅,一十二年,看人变化。"以后作的《偶兴》诗甚至叹息:"逐队随行二十春,曲江池畔避车尘",上述所言四个数  相似文献   

6.
以传奇《长生殿》和《桃花扇》驰名的清代剧作家洪升和孔尚任,对中国古典戏曲发展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南洪北孔"。洪升存世著作有《诗骚韵注》(残缺)、《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集》。孔尚任则有今人汪蔚林编辑的《孔尚任诗文集》,然而都不是他们传世著述的全部。目前,笔者在天津图书馆残破书中,有幸于清智朴和尚纂修的《盘山志》中(康熙三十五年(1696)刻本,凡十卷补遗四卷首一卷),发现载有洪升三次游历盘山所写的诗三十六首,文一篇,孔尚任诗一首,文一篇,皆是他们的集外所佚。这些诗文不仅关系盘山景物、史迹,同时也反映了洪、孔二人的生平思想。现分别辑录如下,并略作考订,以供学人参稽。  相似文献   

7.
《诗话总龟》,(宋)阮阅编,是今存宋人编辑的三大诗话总集之一。原名《诗总》,成书于北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长期以抄本行世,直到南宋高宗绍兴年间,闽中始有刻本,改名《诗话总龟》。从此,《诗总》即以《诗话总龟》之名见于诸家著录。宋刻《诗话总龟》久已亡佚。今见传世最早刊本为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月窗道人刻本,鄱阳程珖校。每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二字,白口,四周单边。前有海盐张嘉秀序,郴阳李易序,次集一百家诗话总目,次  相似文献   

8.
河岳英灵集二卷 (唐)殷瑶辑宋刻本清莫友芝校。框高十六·九厘米,宽十二·八厘米。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殷瑶,生卒年不详,润州曲阿(今属江苏丹阳)人。其所选《河岳英灵集》自序落款称"丹阳进士殷瑶"。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五著录《河岳英灵集》二卷,亦称"唐进士殷瑶撰"。其实他确曾业进士,但未及第。其馀仕履行实不详。《新唐书·艺文志四》提到"殷瑶汇次其诗,为《丹阳集》者。"同卷总集类又著录"殷瑶《丹阳集》一卷,又《河岳英灵集》二卷"。晚唐诗人吴融有《过丹阳》诗一首,其中"藻鉴难逢耻后生"一句下,自注"殷文学于此集《英灵》",因知殷瑶做过文学之官。唐东宫官崇文馆有文学三人,为正六品下,职在"分知经籍,侍奉文章"。此为东宫亲近,殷瑶不可能担任此职。另外,王府官,西都、北都、东都、都督府也都各有文学之官。各州则仅上等州设文学一人,  相似文献   

9.
潘大临定律 北宋诗僧惠洪在<冷斋夜话>中记载:湖北黄州人潘大临工诗,多佳句,然甚贫.东坡、山谷尤喜之.临川谢无逸致书问:"近新作诗否?"潘答书曰:"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氛所蔽翳.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遂题壁日: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遂败意.只此一句奉寄."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一句诗"的来历.这次创作有始无终,留下无尽遗憾.历代多有人续足,但感觉都不如这一句妙.  相似文献   

10.
<正>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全宋文》第30册,卷636,收集了田况的奏议14篇,大致没有遗漏。细检之下,发现有三处失误,试陈于下,敬候指教。一、误拟标题——"论名奏"此篇虽收入《历代名臣奏议》卷1,无标题,故此标题为《全宋文》编者所拟。《论名奏》开首即言:"名者,由实而生。"似乎标题无误。按,宋曾巩《隆平集》卷4《田况传》与宋王称《东都事略》卷70《田况传》,均云:"著《好  相似文献   

11.
据《清代文字狱档》考李驎的卒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世清同志撰《虬峰文集中有关石涛的诗文》,载一九七九年第十二期《文物》杂志。文中说:“李驎或即卒于康熙四十六年冬。”此说与史实不尽相符。 汪文是根据《虬峰文集》刻成的时间,推定此集作者李驎的卒年的。从《虬峰文集》的字体肥瘦、大小看,各册参差不齐。卷十三收有丁亥所作诗,则集中收诗已至康熙四十六年。《贩书偶记》及《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著录此集刻于康熙三十九年,皆误。北京图书馆藏本后  相似文献   

12.
《全宋诗》册二四卷一四○八页一六二一四卢襄《登三贤堂》诗三首,出《西征记》。又见《全宋诗》册一三卷七三三页八六一二韦骧,题作《过笠泽三贤堂诗三首并序》,出《永乐大典》卷七二三六引《钱塘韦骧集》。韦骧著《钱塘韦先生文集》,查清丁丙刊瓶花斋吴氏影写宋乾道本,并无此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传记类存目六《西征记》提要云:“宋卢襄撰。襄字赞元,观其自序,盖衢州人。此书载于《锦绣万花谷》前集之末,不知何人钞出别行。乃襄赴京春试时纪行之作,末题庚辰仲春元日。案北宋凡三庚辰……惟哲宗元符三年庚辰有李釜榜进士,则是人应…  相似文献   

13.
《乾隆衡州府志》([清]饶栓修,旷敏本纂)卷三十二“艺文”,有署名张九龄的《夜下湘中》诗一首:“洞庭入夜别,孤棹下湘中。露洗寒山遍,波摇楚月空。密林飞暗狖,广泽发鸣鸿。行值扬帆者,江分又不同。”《乾隆衡阳县志》([清]陶易修,李德等纂)卷十三亦署此诗的作者为张九龄。但此前各版张九龄诗文集均未见载此诗。经  相似文献   

14.
近得睹旧钞本《洪文敏公集》八卷。洪文敏公者,洪迈也。洪迈(1123~1202),南宋文学家,字景卢,别号野处,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绍兴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曾使金,几被拘留。其学识渊博,经史百家以至医卜星算,无不涉及,皆有论述。尤熟于有宋一代掌故,撰有《容斋随笔》五集及《夷坚志》等书,编有《万首唐人绝句》,广为流传,嘉惠后代。此集凡一厚册,系以毛边纸抄就。正文前扉页有朱笔竖题曰"洪文敏公集八卷订两册",盖此钞原为两册合订,册各四卷耳。此本抄写无栏界,书半页十二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同)。首页有  相似文献   

15.
《烛湖集》十二卷,宋孙应时撰。应时(1154—1206)字季和,号烛湖居士,馀姚(今浙江)人。淳熙二年进士,为黄岩尉,入蜀制幕,后知常熟县。著有《烛湖集》,久佚,今所存亦为大典本。《四库提要》曰:"据应时诗中自序,盖尝应刘克庄之求,手编其稿为五十卷。集末有其侄祖祐跋,称……以十卷付梓……是十卷为祖祐所编,非其旧本也。"按馆臣所称孙应时诗,见《烛湖集》卷一九,为七律,诗题甚长,曰《闽宪克庄以故旧托文公五世孙明  相似文献   

16.
《全宋诗》册一○卷五七九页六八○四张经《王质过洞庭》,出《永乐大典》卷二二六一引《岳阳楼集》。此诗又见《全宋诗》册四六卷二四九九页二八八九五王质,题作《过洞庭》,出同。核《永乐大典》原书,方知《全宋诗》张经处误以“王质过洞庭”为诗题,而《永乐大典》于此诗前引张经《岳阳楼集》录其《岳阳楼望洞庭》一诗,故有此误。另《全宋诗》册二五卷一四三三页一六五○六汪藻《尤袤大暑留召伯埭》,出《浮溪集》卷二九。《浮溪集》乃《永乐大典》辑本,此诗已不见于今存《大典》残本,实际当断为“尤袤《大暑留召伯埭》”。《全宋诗》册四三…  相似文献   

17.
盛唐前期著名文人张九龄的见存诗歌究竟有多少首,迄今说法不一。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乔象钟先生谓:“《曲江张先生集》是张九龄为我们遗留下的一部相当丰富、完整的诗文集。其中诗、赋共五卷,敕、书十一卷,碑、铭四卷,……诗二百十三首”(《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二卷《张九龄》,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6 月第1版,第73页)。此后,又有一说:“张九龄现存诗二百一十八首,本集收为四卷”(《唐代文学史》上册,乔象钟、陈铁民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 265页)。统计的数目显然前后有异,是否所据版本不同, 亦未见说明。华南师大文学院的陈建森先生曾撰有《<曲江集>版本源流考》一文,惜未提及各种版本的诗歌篇目  相似文献   

18.
《中州集》是元好问编纂的金代诗歌总集,是研究元好问。研究金代文史的重要文献,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忽视了对它的研究。鉴于此,本文以《中州集》为探讨对象,力求全面地揭示其文化意义,分析其文献得失。一、《中州集》的编纂动机与编纂过程元好问在《中州集序》中称其编纂动机是收集金朝百年来的诗人诗作,在《自题中州集后》诗中又说:"平世何曾有稗官,  相似文献   

19.
重编《说郛》本题名聂奉先的《续本事诗》所收十五条诗事均见于《诗话总龟》前后集,其中十四条见于前集,录文顺序与《总龟》相同。此《续本事诗》源出元代以后的一百卷本《诗话总龟》,并非《直斋书录解题》所著录的聂奉先的《续广本事诗》,是明人伪造的一都伪书。  相似文献   

20.
《全宋诗》册七卷三八三、三八四收张伯玉诗二卷,与他人重出者凡二十首,其中能确知误收的为十六首。1·误收葛闳诗册七卷三八三页四七三一至四七三四张伯玉《寄睦州朱少卿》至《题新定红蕖阁》共十五首,册五卷二六三页三三五三葛闳名下入“存目”,出《宋诗纪事补遗》卷七引《严陵集》,并有整理者附注:“此诗及以下各诗共十五首,文渊阁四库本《严陵集》题葛闳作。然《提要》罗列作者姓名,不及葛闳。清光绪二十三年刻本及渐西村舍汇刊本《严陵集》,均无葛闳姓名。察其诗意,应上承前列作者,为张伯玉诗。”查页四七三二《题思范轩二首》其二“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