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企一体化动力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浅层次、低水平、松散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已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政府缺乏政策、企业缺乏动力,学校缺乏主动等是我国校企合作一直难以走出怪圈的重要原因.要彻底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实施紧密型的校企共同体合作模式,构建校企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已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经过不断探索,在校企一体化机制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校企共同体建设,其成功的经验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在很长一段时间的校企合作中,其模式处于浅层次阶段,如何走向深度合作模式,构建校企深度合作动力机制是问题的实质与关键。通过深入分析校企合作的主体关系及其动力因素,构建包含利益驱动机制、政策驱动机制、人才驱动机制、保障驱动机制等在内的校企深度合作动力机制。笔者所在系基于动力机制下对校企深度合作进行了探索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高职教育是学校主体与企业主体双主体实施的教育,企业主体的不到住导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路径的断裂.企业主体缺位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主动机制的缺失,由此,探索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前提.需求互动机制、利益补偿机制、股份办学机制是符合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实际的三大机制,将推动校企合作由形式走向实质、由被动走向主动、由单向走向互动.  相似文献   

4.
校企一体化是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的新阶段,为了总结校企一体化的检验和研究成果,分析不足,对近年来的重要文献进行了梳理,从校企一体化的内涵、动力机制、路径、模式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校企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思路:充分发挥政府在校企一体化中的作用;匹配产业布局与院校布局;增加院校自身的吸引力;增强院校对企业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三螺旋"理论下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入,现有校企合作模式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这严重影响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如何协调校企合作中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怎样的校企合作才能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以三螺旋为视角,分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伯顿.克拉克建立创业型大学的相关观点,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孙兵 《现代教育》2014,(6):18-20
高职院校与企业是高等职业教育顺利实施的双主体,探索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前提。针对目前高职航空类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深入分析校企合作内外部动力因素的基础上,从完善政策扶持、提升需求互动、强化利益协调、推进人才驱动、创新合作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优化高职航空类专业校企合作动力机制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当前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基于三重螺旋的行业人才校企协同培养体系有利于解决当前行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适用性.该体系具有实践性、社会性、多样性和交互性的特点,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是人才培养的主体,政府是校企合作的主导.推动校企合作走向持续深入关键是要构建能够关照参与各方利益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要素,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由之路,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联系办二级学院是实现校企实质性、紧密型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从校企合作联办二级学院的模式、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促进校企实质性、紧密型合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动力机制构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完善政府导向机制,加大对高职教育的宣传和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建立校企双方利益驱动机制,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建立企业优先选才制度和校企人才共享制度;强化行业协会监督协调服务机制,为校企双方搭建信息交流和人才共享平台;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建立校企紧密型合作机制,提高旅游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提高工学"结合度"。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关系,制定工学结合管理制度,设立工学结合管理机构,找准工学结合点,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较短时期内取得突破性成绩,但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逐步深入,政府、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已成为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其中,以校企合作为载体的多层次、多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成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因此,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四合"理念指引下,探索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举措,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不断突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束缚,以现代服务业为特色,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的办学机制,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模式,共建、共管、共用、共享,进一步凸现了建设主体多元化,学校与企业真正结成紧密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实践中创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究其原因,是校企之间缺少密切合作的良性运行机制。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需要政府、学院、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完善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双赢机制、保障机制、调控机制等,是破解校企合作瓶颈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王春 《职教通讯》2011,(22):52-54
建立校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校企一体化建设中,政府、行会和企业各尽其能,各司其职,充分行使政府导向、行业指导以及企业参与的职能,才能使"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产学合作教育是目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转型期的普遍而又各具特色的现象,它的发展和建立充分体现了学校、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展现了大学组织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变化的进程,及其周围环境对组织内部的影响。研究以某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实践为例,以其产生、发展为线索,以参与校企合作的各主体的需求为出发点分析院校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的互利双赢关系的形成和建立,在相互关系的研究中探讨各参与主体在校企合作中所应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从政府推动开始,在立法、资金、约束机制等多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促进企业与学校积极联动,缩短了企业用人和学校育人之间的距离,从而成为"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存在法律保障缺乏操作性、资金来源渠道狭窄、校企合作缺失连接链等问题.德国职业教育中政府推动下的校企合作经验,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校企合作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校办科技企业的大规模兴起与衰退的发展过程,充分展示了我国大学、政府与校企的复杂关系。大学再生产的需要给予校办科技企业发展的合法性,政府、大学与校企之间的“声望等级制”是校企得以迅速扩展的关键因素,而校企的混合体制有利于校企有效地利用这种声望等级制。但这种混合体制和大学组织的特点,导致大学难以有效管理校企和确保大学的利益,最终使校、企的互动关系在90年代后期陷入僵局,从而导致校企在大学中的再次边缘化及大学与校企的分离。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创新教育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研究探索一个适应于欠发达、欠开发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合作的办学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实现校企共建专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专兼职师资队伍,共同办学、共同培养人才,校企共谋发展,以解决在经济欠发达、欠开发地区举办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政府和学校时常受到办学经费投入不够、资源短缺困扰等难题,使贫困地区也能办出"让政府省心、与企业贴心、使人民满意"的高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9.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独有特色,也是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本文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思路,对构建“校企一体、互通互融”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运用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校企合作的动力来自资本增值与复制的冲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的主要障碍是学校文化资本总量不能满足企业需要、政府政治资本作用发挥失当和企业所处的大生产场域发展不成熟。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应从层级上进行全面规划、从形式上进行合理规范、从功能上进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