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大学生文化创造力的提高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创造力已经成为全社会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以下三个角度阐述大学生文化创造力的培养路径:第一,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应该自觉培养多元化的和开放的思维方式;第二,从教育体制角度,应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营造创造性特质的学校教育文化;第三,从教育环境的角度,不断进行创新的教育环境的探索,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的教育中存在多种影响创造力生成的阻滞因素,对这些因素的反思主要可以从教育价值观中的效率至上论、教育过程中的封闭化教学设计、教育评价中的区分性考试三个层面展开。学校教育走出创造力缺失困境的前提是对创造力阻滞因素及其后果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关于创造力形成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力与教育有直接的相关性。教育观念、教育认识与实践对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对传统教育观念与行为进行深刻反思,将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并促进教育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家型校长"成长过程中,领导力、思维力、创造力和表达力等四力几乎同步、交互发展和增值,其中,创造力,是其功德之基。教育家型校长的创造力一般表现为传承之智、开创之识、生成思想和泽及文化。创造力之形成需要教育家型校长的苦苦修炼之功,更需要现实背景下行政、社会的支持、宽容和保障,尤其需要全社会培养起对于教育家、教育专业人士的尊重和敬畏。  相似文献   

5.
王强 《现代教育科学》2012,(4):62-63,147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是他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精髓,其中"民主教育观"、"六大解放"、"组建集体生活"及"三个需要"等都是创造教育的重要体现,这些理论对学龄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学龄儿童创造力培养的现状,从教师树立正确的创造教育观、建构创造力环境及运用创造力教育方法入手,促进学龄儿童创造力培养的反思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校文化创新与学生创造力开发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学校文化在本质上包括两部分,即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合乎一般文化特点的文化成果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积淀和积累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内涵。学校文化具有历史性与现实性统一、全面性与特色性统一、主体性与客体性统一的特点。创新学校文化,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需要构建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学校文化机制,需要总结历史、提炼文化精华,借鉴他校、博采众长,开拓创新、不断创造新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7.
2002年7月3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朱容基指出:"职业教育要切实办出特色,注重培养专业技能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可见,创造力教育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就如何认识和开展职业教育中的创造力教育作为探讨。  相似文献   

8.
作者用有条件筛选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选取了2002年山东省第六届创造教育年会参与交流的小学教师的论文100篇,用内容分析法对它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小学教师的创造力培养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创造力的构成要素、培养创造力的教学方法、培养创造力的环境条件。教师对以上三方面的认识有如下特点:教师基本认同创造力是认知和人格的统一,但在认知因素中多强调创造性思维,相对忽视其他认知因素;教师多运用教师中心的教学方法,倾向于支持学生独立学习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比较重视创设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教学心理环境。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培训中应注意:全面、科学地认识创造力;运用并实施创造性教学,实现教学方法创新;扩展认识视野,创设创造教育大环境。  相似文献   

9.
笔者根据培养创造力的原理,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从培养良好个性、提供自由宽松环境等方面入手,对某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试验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班级学生显示出对创造性形容词的偏好,更喜欢上学、喜欢学校、老师和朋友。试验班级的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干家务活的时间,更重视创造力和心理承受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历史发展中所产生的具有一般文化特点的文化成果和具有特殊教育内涵的文化成果的总和。学校文化具有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全面性与特色性的统一、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指导性与陶冶性的统一等特点。有关研究表明,个人的创造力与文化密切相关。学校文化的多样性、创新性和包容性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本简要论述了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分析了创造力培养的含义,并通过强化创造意识、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进一步发挥学校教育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作用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伊始,台湾地区教育部门公布的《创造力教育白皮书》开启了台湾地区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本的教育新纪元。台湾地区创造力教育政策体系的构建有力地提高了台湾地区教育的活力和竞争力。文章从台湾地区创造力教育政策的出台背景出发,介绍了该政策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成效,并总结了台湾地区创造力教育政策体系在"快乐体验"的政策导向下,所具有的完整性、延续性、包容性、动态性、开放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学校艺术教育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论述了学校艺术教育在培养幼儿创造力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幼儿学校艺术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学校艺术教育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维果茨基基于社会文化的视角,借助最近发展区理论阐述了创造力基本内容,分析了游戏、白日梦及学校对儿童创造力培养的积极意义和对中小学教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金向洁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6):232+234-232,23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也是德育课教学的中心。德育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根据德育课的学科特点,对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创造力内隐理论(implicit theories of creativity)是指一般公众(专家和外行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背景下所形成的,且以某种形式存在于个体头脑中的关于创造力概念、结构及其发展的看法(也称为"内隐观"或"公众观")。研究教师的创造力内隐理论有助于研究者了解教师对于创造力的观念以及他们对待创造性儿童的态度,从而把握教师实施创造性教学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改进教师的教学,从而有利于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通过教师对创造力的理解,对创造性学生的态度及人格特征的认识,对创造力的培养等论述,以期有助于我国教师创造力内隐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出大批有高度创造力的各种专门人才,培养人才应当重视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培养创造力的相关因素很多,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生教育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其中,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学生进行认识活动的动力之一,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直接兴趣,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唐继红 《教育与职业》2012,(18):171-172
大学生创造力培养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正确认识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弄清大学生创造力培养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探讨科学有效地实施大学生创造力教育,是从事该领域科学研究亟待思考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责 ,而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单就语文教育来讲 ,语文教育有培养学生就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 ,有目的地论述了创造的涵义、创造力的要素、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构成以及语文教育在培养创造力中的优越条件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着种种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对创造力认识的偏颇、程序化的课堂教学、沉闷的课堂气氛、不合理的评价制度是抑制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