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以全面和谐、综合选择、民主学习、建构学习、合理评价为特点的新的课程理念。新课程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过程”等方面全面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课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功能,以促进学校教育中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为此,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必须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理念,突破学科中心,即由以学科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实施的根本理念是“以人为本”,真正地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地位。这种“生本位”理念是对传统的教学“师本位”观念的彻底扭转。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如何来体现“生本”理念呢?我觉得得重新审视课堂预设和关注课堂生成。以下是我对此问题具体思考的一己之得。  相似文献   

3.
黄白 《河池学院学报》2005,25(6):119-125
近五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从改革实验到全面推广实施取得了积极的成就,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中也存在着有的课堂教学形式主义化;有的对教学目标期望虚浮化;有的全盘否定传统课程及其教学方法等三个主要问题。对此,我们很有必要审视与反思,探析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对我国传统课程教育中的精华即“启发式教学”缺失应有的重视。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应该在继承与创新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让新课程焕发生命力!其主要对策是实施新课程运用启发式教学要赋予“生命教育学”意义和树立“新课程理念”;在课堂“师生积极互动”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与课歼活动整合化中运用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是一种课程文化的再创造,涉及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实践的深刻变革。传统的观念已把教师的职责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它内含着一种为知识而知识的倾向,在培养目标上,它指向的是“学”而不是“做”,它缺乏着一种创新意识,在深化教育的今天,这种观念已越来越与社会发展要求相悖了。在实施新型教育中,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行为进行授课活动的教师们将面临着时代发展的严峻挑战,所以对过去的常规的课程进行深刻的变革的新课程出现了。那么,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应如何面对这次教学改革的洗礼走进新课程呢?本文试图回答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2006年秋季我省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由于传统课堂教学强调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本位、以教案为本位.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学生学为本位,以开放互动为本位.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生成教学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使教学活动成为生成教学智慧和增强实践能力的过程.1数学生成教学的涵义“生成”是一个相对于“预成”,“既定”的概念,它与“数学教学”相连,构成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数学生成教学过程中既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不…  相似文献   

6.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各地陆续推行,新课程理念也在日常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实施。但是,新课改毕竟还是探索式的改革,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新课程理念成功实施的决定性因素在于课堂教学效果,课改是否成功关键在新课程理念能否得以很好地实施,就目前中国的教育模式而言,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尽管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但是“穿新鞋走老路”,课堂操作形式化,教学效率低下等应试教育下特有的现象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之初,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进。这次改革力度之大、挑战之强、难度之高都是前七次改革所不能比拟的。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作为宣传新课程理念的刊物,我们有必要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教科研人员及关心教育的社会人士准确且深入浅出地阐释新课程理念的基本内容,与新课程参与者进行深度对话,请他们解答大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我们后续工作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8.
“人性本位课程”理念的提出,是对知识本位课程呈现出人性异化现象的扬弃,它试图重建课程概念,正确理解课程的功能,把课程同人的本体——一个无限丰富、不断生长和活动的生命联系起来,把知识的获得和人格的完善视为人的精神生命在课程实施中的拓展.该课程理念和课程实施对促进我国新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中,学校拥有更大的课程权力,同时也要负起课程品质的责任。"学校本位课程评价"是一种"以学校层级为主"的课程评价。认为学校层面的课程评价制度是普通高中学校能够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实现学校课程发展愿景的根本保障,并结合案例分析了学校课程评价实践中的缺失,提出完善学校本位课程评价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次课程改革是一场空前的、正本清源式的教育“革命”。国家力图通过这坊“革命”改革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与管理,从根本上扭转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继而唤回教育真谛,还教育本来面目,使教育真正走上合乎素质教育要求的发展轨道,并重新构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但新课程实施中教育工作者将面临重大挑战,许多问题令我们十分困惑。  相似文献   

11.
深入研究新课程实施中的校长培训问题,建构校长培训的内容体系,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笔者根据校长培训的基本理念和设计原则,提出培训内容的“3 3模式”,即六项模块,前“3”为核心模块,后“3”为辅助模块。 一、核心模块 核心模块之一: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为什么要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怎样的课程改革目标?作为新课程实施的管理者,应该如何投身到课程改革的管理中去,有效地指导和管理课程改革的实施?这些都是身处第一线的校长在组织实施课程改革时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2.
从课程实施的角度看,只有走进了新课堂,才是走进了新课程.那么,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个什么样?如何追寻理想的课堂教学?令天的课程改革在推进的过程中有些什么问题?对策在哪?为此,我们邀请了部分专家、校长和教师,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同时还组织了相关的章,在“视角”“案例”“问题”“讲述”等栏目中刊出,意在引发广大读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关注和探究。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新课程,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它既是新课程中的亮点,更成为了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有研究显示,尽管人们对综合课程的理念都表示认同,但在实际中,课程理论与课程实施之间却存在很大落差,在实践中遭遇到很多问题,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非常态”和“表层化”。首先课程实施不完整,课程内容窄化。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全面铺开以后,我们能够清楚地发现“预设”和“生成”这两个新鲜的词语在近几年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它们的出现,并不是偶然,而是新课程实施的必然产物,它反映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也的确给品德课堂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教学的质量取决于教学的有效性。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历史与社会》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经验不足,或对新课程的理念理解偏颇等原因,导致了一些无效教学行为的出现,如“为活动而活动”、“过分推祟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满堂问”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尽快予以矫正,以保证课程改革持续、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高,都是前七次改革所不可比拟的。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此次课程改革,不再是一次简单的文本变换。实施新课程,我们怎么办?作为教师,对新课程全方位、多视角地审视,进一步提升理念,增强实施新课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是顺利实施新课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中小学新课程理念和“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从导入环节艺术化、教学环节探究化、巩固环节多样化、总结环节延伸化四个方面,提出了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高中已于2004年秋季实施新课程。面临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何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树立新课程的思想和观念,彻底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中解脱出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身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什么是新课程理念?如何将它融入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由于对这一问题缺乏理性思考,因此在新课程实施过程审。往往会出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脱节甚至偏离新课程理念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一、三种“问题”课程 浙江师范大学的李长吉教授指出,“新课程”实施中存在以下三种“问题”课程:  相似文献   

20.
课堂中的新理念"何去何从"--由两堂数学公开课所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听了两堂数学公开课,一堂是高三复习课,课题为“抛物线焦点弦性质的探究与推广”;另一堂是初二的新授课,课题为“一次函数图像的应用(一)”,在这两堂课中,教师接受了新课程的理念,并对传统的“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价值观进行反思,体现出“以学生的学和发展为本位”的、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的理念.这两堂课为一线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但同时,又留给我们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