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挺举是举重比赛最后一项动作,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良好心态。因此,合理地安排挺举训练,加强上挺的力量、技术训练,是广大教练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体育》2006,(1):57-57
11月10日-17日,在2005年世界举重锦标赛女子53公斤级比赛中,泰国选手昆塔蒂获抓举冠军,中国选手李萍获挺举和总成绩冠军;女子58公斤级中,中国选手顾薇获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冠军;女子63公斤级比赛中,泰国选手巴·通戍获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冠军;女子69公斤级比赛中,中国选手刘海霞获抓举冠军,俄罗斯选手卡萨耶娃挺举冠军和总成绩冠军;女子75 公斤级比赛中,俄罗斯选手扎博洛特纳娅获抓举冠军,刘春红获挺举和总成绩冠军;女子75公斤以上级比赛中,中国选手梁爽爽获抓举冠军,韩国选手张美兰获挺举和总成绩冠军。男子56公斤级比赛中,中国选手李争  相似文献   

3.
在近几年的举重教学训练改革中,举重界的同行们大胆采用了《半蹲挺》、《下蹲挺》、《全蹲挺》等比赛动作技术,少数运动员也创造过一些全国纪录、亚洲纪录的好成绩。这些动作技术虽有某些优点和适用性,但总的来看尤其是《下蹲挺》是利少弊多,不利于推广,不利于我国挺举  相似文献   

4.
蒙乃东的上挺技术—兼谈半蹲式挺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乃东是我国举重挺举项目第一个达到200公斤大关的优秀运动员。近几年来他挺举成绩提高显著。1978年至1982年4月,挺举平均每年提高18公斤。而且蒙在历次比赛中挺举的成功率也比较高。截至1982年6月。他在国内外16次重大比赛中,挺举成功率平均为71.74%。从实力推和前蹲来看,蒙乃东的实力相对来讲并不很大,但能较充分地发挥,说明他的挺举技术是比较好的,从表一所列数据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谈挺举的预蹲角度与预蹲速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蹲技术是挺举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挺举预蹲技术的研究早已被国内外举重界所关注。建国以来,特别是在我国1972年恢复举重运动后的屡次重大比赛中,研究工作者对影响挺举技术发挥的关键环节一预蹲作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其中比较典型的是1976年国家体委举重调查组对该年在武汉举行的青少年举重比赛的统计。调查组对八十一名运动员的二百五十六次挺举试举作了全面的观察,得出了挺举的失败,有百分之六十三是出在上挺  相似文献   

6.
今年四月在上海举行的全国举重个人比赛中,参加青少年组比赛的运动员共89人,在挺举267次试举中,成功135次(占50%强),失败132次(占50%弱)。在抓举267次试举中,成功149次(占56%弱),失败118次(占44%强)。成年组比赛运动员共103人,在挺举309次中,成功158次(占51%),失败151次(占49%)。在抓举309次中,成功160次(占51.7%)、失败149次(占48.3%)。从这些数字看出,无论是青少年组或成年组,抓举、挺举的失败次数几乎占全部试举次数的一半。这个数字是相当大的。当然造成失败的原因很多。由于技术动作上的问题造成失败,这种分析已经很多,这里就不再谈。由于力量不足,特别是爆发力量的不强,  相似文献   

7.
标准挺举技术是由提铃至胸和上挺两部分组成。自六十年代末以来,提铃至胸动作早已普遍采用下蹲式。而上挺支撑历来国内外普遍采用箭步式分腿支撑技术。近几年国外有些优秀选手用半蹲式上挺技术创造了几次世界挺举纪录,国内的一些大型比赛中也有运动员采用半蹲式上挺。今年四月份在成都举行的全国举重锦标赛中,国家举重集训队队员廖继光第一个用半蹲式上挺技术举起了183.5公斤,创造了75公斤级挺举全国纪录。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我国举重界关心和研究的突出问题之一,也就是我们广西队存在着明显的上挺技术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这是挺举失败的原因之一。挺举比赛成绩不好(在大型运动会是以总成绩计算名次),直接影响总成绩的名次,下面我想列举广西队近年(1989—1991年)的比赛情况来说明,见表1—2表。运动员的上挺技术问题是教练员对上挺技术教学和训练方法的客观反映,教练员对上挺技术动作的规范要有正确的见解,有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中要求要明确,运动员对技  相似文献   

9.
万秉风 《体育世界》2013,(3):16-17,9
在奥林匹克举重运动中,杠铃的升高由抓举和挺举组成,高翻是挺举的一种变化形式并且广泛的运用于其他运动项目的训练中;节奏性或者相对时机是高翻技术动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掌握和应用高翻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10.
参加比赛有十个单位,27名运动员。她们都是在今年二月份在全区女子青少年举重比赛中获得前三名的优秀选手。这次比赛只进行抓举、挺举比赛。笔者  相似文献   

11.
作者使用精密摄影机拍摄(每秒100格)国际级举重健将的挺举动作,然后对影片进行分析,研究挺举提铃至胸阶段技术的空间和时间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上挺问题在我国举重运动中,最先打破世界纪录的是挺举,打破世界纪录最多的也是挺举,但从我国目前抓、挺最高成绩和世界纪录比较,挺举的差距,除最轻量级外,都比抓举的差距还要大。我国次最轻级一九七三年最好挺举成绩和世界挺举纪录相差30公斤,最轻级相差8.5公斤,次轻级相差21公斤,轻量级相差25公斤,中量级相差35公斤,越到较重的级别,差距越大,而在比赛中,挺举所能举的重量最重,往往是决定胜负的项目。为了使我国的举重成绩,特别是挺举成绩迅速赶上世  相似文献   

13.
挺举在比赛中是决定比赛总成绩和名次的关键。而上挺是挺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许多队员上挺技术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掌握好预蹲,从而影响了成绩的发挥,预蹲上送是上挺中的关键,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上挺的成败。  相似文献   

14.
在近几年的举重教学训练改革中.举重界的同行们大胆采用了《半蹲挺》、《下蹲挺》、《全蹲挺》等比赛动作技术,少数运动员也创造过一些全国纪录、亚洲纪录的好成绩。这些动作技术虽有某些优点和适用性,但总的来看尤其是《下蹲挺》是利少弊多.不利于推广.不利于我国挺举水平的提高和落后局面的改变。下面就简要地谈谈个人对《下蹲挺》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5.
1982年全国业余体校举重赛,在浙江海宁县举行。比赛中运动员专项成绩与身体素质有不同程度提高,令人高兴。但运动员的基本技术存在一定差距,应尽快提高。我们认为,对我国业余体校举重运动员,必须从小以统一技术规范进行授课与训练。本文对业余体校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预姿臀位稳定性问题,谈一些看法。预姿臀位技术的稳定性,是整个抓举与挺举动作的前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预姿臀位动作巩固、合理、准确,将决定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及今后发展,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不可忽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主要专项辅助动作成绩与竞赛动作成绩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主要专项辅助动作成绩与竞赛动作成绩具高度显著性相关;高抓、高翻借力推、宽硬拉成绩与抓举成绩,下蹲翻半挺成绩与挺举成绩直接相关;高抓、高翻借力推、下蹲翻半挺成绩共同作用影响抓举成绩;下蹲翻半挺、前深蹲成绩共同作用影响挺举成绩;主要专项辅助动作成绩受爆发力和绝对力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仇永亭 《山西体育科技》2010,30(1):25-25,34
当今世界举重竞技水平越来越高,运动员想在全省、全国或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除了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还要具备全面的抓举、挺举技术。如何全面提高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抓举、挺举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试图在此方面做一浅薄的论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举重历史上,有较长的一段时间,我国运动员曾多次打破挺举世界纪录。然而在近年来的以举重比赛中,我国举重运动员失误较多。调查结果表明:在举重竞赛中,极为突出的问题是上挺动作成功率偏低。笔者对1986—1989年全国业余体校举重分龄赛13—15岁年龄组1086人,进行现场观  相似文献   

19.
在一九七六年全国青少年举重比赛中,参加挺举比赛的运动员有194人,其中有64人次冲击了挺举的全国青少年纪录,这种情况在历届比赛中是少有的。在比赛中还出现了青少年破成年纪录,业余少年队员破全国青少年纪录的可喜现象。这充分说明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新的一代正在茁壮成长。我们相信,在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不需要很长时间,我国举重运动一定能大干快上,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0.
发力是抓举、挺举两项技术动作过程的关键,而伸髋蹬腿提踵又是发力的关键。七十年代,我们在分别对赵新民、杨海平和李顺柱、张跃鑫等两批少年队员的训练中,取得一些体会。 在技术训练中,首先要让队员明确抓举、挺举动作的技术原则和技术规格,然后普遍性地狠抓关键环节“发力”练习。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有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