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和话语伦理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性是哈贝马斯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哈贝马斯一方面对传统理性展开了深刻批判,另一方面又力图以交往行动为基础进行理性重建,涉及到交往行动的涵义、背最因素、在社会行动系统中的地位、语言的地位及其职能,以及“交往行动”的合理性与合理化等问题。哈贝马斯还进一步把对理性的考察放到社会实践中去,阐述了交往实践活动中的话语伦理问题。哈贝马斯的上述思想,既具有进步意义,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话语伦理在文化全球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迎来了文化全球化的潮流,各民族文化由于自身特点不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各民族文化之间对话交流陷入困境。哈贝马斯话语伦理提出了可普遍化原则、话语实践伦理原则,以及为实现交往合理性的三条途径:选择恰当的语言进行对话、承认和尊重一定的规范标准、建构良好的对话交往环境。哈贝马斯话语伦理为各民族文化对话交流提供了基本原则和途径,在文化全球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理论建构在普遍语用学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理性“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完成了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换,通过重建理性来摆脱主体哲学的困境,为重新实现合理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试图改变孤立的、个体独白式认同的主体哲学模式,探讨主体间的对话和交往关系,认为言语对话和交往行为为实现主体间相互理解和彼此认同创造了一种可能的条件。因此,哈贝马斯在语言的对话与交往中引进批判反思的理性原则,确立起主体间交往的有效性规范,为实现可能理解和彼此认同创造一种普遍的条件。正是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提供了一个通过语言交往实现自我认同的解释框架,从而奠定了自我认同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多元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及传统政治理解合法性的丧失无疑是哈贝马斯话语政治思想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话语政治理论也是交往行为理论自身合乎逻辑的发展。所谓话语政治,就是在公民社会和政治公共领域的交往过程中,在话语合理化力量的推动下,通过制度化的法律媒介,以旨在实现生活世界合理化和对传统的价值和规范进行占有为目的的民主意见和意志形成程序。话语政治为我们的生活世界注入了理性和理想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合理化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贝马斯认为,生活世界殖民化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病症。克服生活世界殖民化现象的根本办法是实现交往行为的合理化。实现交往行为合理化有三条基本途径:一是选择恰当的语言进行对话;二是承认和遵循共同的规范标准;三是建立话语民主的社会。哈贝马斯的理论对应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具有启示性。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一书中,哈贝马斯把《启蒙辩证法》作为一个个案来分析主体哲学在现代性批判中何以走向尴尬,为理论范式的转型寻找依据。他认为《启蒙辩证法》仍然是在主体哲学中批判工具理性,启蒙理性未能实现自我超越。对此,哈贝马斯提出的解决之道是创建从主体哲学转向主体间性的交往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8.
复调式结合了哈贝马斯关于生活世界理论的多重语境来展开写作.科技理性对于交往行为的异化以及系统对生活世界的殖民都带来了话语方式的改变,这种话语方式的改变又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了异化和殖民的程度.基于此,在阐述交往行为、生活世界内在结构的基础上,从话语方式的转变来揭示科技理性对交往行为的消极影响,并说明恢复交往理性和生活世界的...  相似文献   

9.
文学公共领域特指"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资产阶级是这个领域的活动主体。哈贝马斯运用文学这种话语体系在公共领域的发生、发展来阐述他的交往理性概念,他指出文学活动具备独特的审美中介作用,能够使得主体获得良好的交往空间进而实现主体性,但是由于文化消费时代的到来又导致这种对话丧失了存在的现实土壤而不可避免地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代表教育研究"语言学转向"影响下的一种实践认识论。在科层制和后现代状况交替影响的中国当下学校生活情境中,教师的"自我认同"要么被割裂为相互孤立的领域,要么被视作无法把握的虚幻的对象,其共同结果是教师自我的迷失。交往行动在帮助教师寻找和建构真实的自我方面具有其他行动模式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交往行动达成教师自我认同的形成和发展,教师个人和学校机构的话语伦理必须以理性的、寻找"真我"的对话规则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在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内,从及物性、情态动词和转换方面探讨政治语篇的话语功能,以便更好地掌握批评性话语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建筑学术语篇作为特殊的学术语篇形式,具有多模态性。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元功能,建筑学术语篇的多模态性可通过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体现。以一篇建筑设计语篇为例,对建筑学术语篇的多模态话语进行分析,以期探求建筑学术语篇的多模态分析框架,提高读者对学术语篇多模态的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信息性是语篇的构成标准之一。语篇信息度按照一般可能性区域分为三个等级。读者在语篇解读时需要激活头脑中的信息图式来填补信息空缺,从而确保解读的连续性。基于语篇信息性及信息性与图式的密切关系,笔者就宏观语篇解读提出了降级阅读、明确阅读目的、识别语篇要点、构建语篇整体结构、积极阅读五项语篇解读策略。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underlying ideologie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ws discourse and ideology by analyzing a news report on Saddam Hussein's capture in New York Tim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While making the analysi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tails of linguistic features, transitivity, modality and thematic choice which are based on the three metafunctions of language proposed by Halliday in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so as to reveal how news discourse is used by powerful groups to reinforce dominant ideologies, and to gain profound insights about the stance and attitude maintained in news reports.  相似文献   

15.
罗秀霞 《海外英语》2012,(5):256-257
新闻反映社会问题和意识形态,是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主要对象之一。该文旨在介绍批评性语篇分析的概念和理论框架,并运用该理论分析《纽约时报》上的一篇新闻报道来论述、解释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三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 ,“文学概论”的教材建设经过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出现了三类教材 ,即苏联模式、仿苏模式和“换代”教材。“换代”教材的出现 ,实现了三个转移 ,即从政治话语到文学话语的转移 ,从重点研究作品内容到开始关注作品形式的转移 ,从纯理论建构到重视文本分析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Discourse     
Introduction The study of discourse is the study of language independently of the notion of the sentence. This usually involves studying longer (spoken and written) texts but, above all, it involves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text and the situation in which it occurs. So, even a short notice saying No Bicycles can be studied as discourse. A discourse analyst would be interested in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bout the notice:  相似文献   

18.
19.
从政治话语到文学话语--谈"文学概论"教材的三个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文学概论"的教材建设经过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出现了三种教材模式,即苏联模式、仿苏模式和"换代"教材."换代"教材的出现,实现了三个转移,即从政治话语到文学话语的转移,从重点研究作品内容到开始关注作品形式的转移,从纯理论建构到重视文本分析的转移.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韩礼德对于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的界定为基础,通过对一篇学术采访中一段节选的分析,从话语标记语的角度对其在语篇中的功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话语标记语在语篇中的概念功能是相对薄弱的,但其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为很好的理解学术采访这类语篇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