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学语文创新性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学校教育改革,语文教育应以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为契机,抓住学科特点,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逐步由课堂教学系统向社会生活系统转移,并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提高现代人健全素质的语文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的未来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改革,语文教育应以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为契机,抓住学科特点,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逐步由课堂教学系统向社会生活系统转移,并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文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的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新的教学大纲、新的教材呼唤富有创新性的语课堂教学,同时根据语学科本身的特点,强化科学精神和人精神,通过课内外衔接,逐步由课堂教学系统向社会生活系统转移,提高学生健全素质的语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的未来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有关研究表明,一个人在12~18岁是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和创新性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换言之,中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教育的最佳时期。笔者认为历史学科的创新性教育,首先要解决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教育的定位问题,也就是什么样的初中历史学科教育教学才是创新性教育?对学生的创新性教育应该达到一个  相似文献   

5.
创新性思维是思维过程中复杂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劳动。创新性思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作为基础工具学科的语文教育,在创新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断修炼自己的语文教学艺术功力,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启迪思维,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我们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课程集中反映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体现着教育价值的取向,制约着教育的活动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成长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发展学生对社会对人类的责任感,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语文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人的一生中,语文素质贯穿始终,它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语文是学习母语的学科,是学习语言的学科,具有其他学科难以类比的特点。1.工具性与人文性。学习语言不是孤立地学习,因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任…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信息多元化社会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对语文教学方法的一种新尝试,使其在感性教育的同时,发挥理性教育的作用,使学生重视语文学科能力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从而有意识地锻炼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学科能力。  相似文献   

8.
如何较好地使用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试验本),我认为,必须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才能真正贯彻落实新编教材所体现的富有时代特色的语文教育思想,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价值功能。一、确立语文教育的大教育观。这里的语文大教育观有别于“大语文教育观”,它是指语文教育所追求的是“全人教育”,即语文教育的价值目标是生存教育、终身教育和人生教育。从生存教育看,学好语文就是为了用好语文,因而,语文教育就要面向学生的实际生活,面对学生语文实践的需要,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的语文能力的实际要求,切切实实地培养学生语文…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一谈及阅读,人们联想的往往是语文阅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仅具语文阅读能力的社会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此即表明,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已不再只是语文阅读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音乐阅读能力等等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因此,现今学校教育中,加强学科阅读教育研究,探索学科阅读教学的特殊性及教育功能,认识学科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教学与实践归纳,本文试图总结一些指导低年级小学生音乐教材阅读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随之繁荣发展起来。在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后,国家对于小学生的教育问题变得越来越关注。在小学众多学科教育中,语文是一科基础性的学科,学好语文对于小学生的未来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小学语文和语言特点为根本切入点,积极探索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1.
提高民族语文素质,这是中国语文教育的头一项神圣使命。我们平常所指的语文教育,实际上就是学校母语教育。学校母语教育的根本职责在于提高民族语文素质。进行学校母语教育,是语文学科的专门职责,是他人难以替代的。21世纪对于提高民族素质(其中特别是人文素质)的要求相当高,中华民族要在未来世纪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很高的包括语文素质在内的人文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难以想像的,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对于学校母语教育寄予殷切的期望,中国语文教育和中国语文教育工作者肩头的担子是相当繁重的。促进学科自身完善,是中国语文…  相似文献   

12.
语文在在高中教育中属于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良好的语文学习效果能够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作文教学属于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因此,为了能够显著强化学生作文的写作能力,本文将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作为主要的论述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科是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基础课程,多元化信息社会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全新挑战,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尝试生涯规划教育是对语文教学的一种破冰之旅,使其在人文教育的同时,发挥工具性的作用,使学生重视语文学科能力在当前社会中的应用,从而有意识地锻炼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学科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学校教育改革,语文教育应以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为契机,抓住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宽松和谐课堂环境,体现人文特点,提高现代人的语文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未来主题、时代呼唤、教育使命等几个方面出发,对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性人才的内涵、作用及其培养进行了探索。主要观点是:人才创新以及创新性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未来主题,知识经济时代亟需创新性人才是时代的呼唤,努力培养创新性人才是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个性、完善的人格,发现、开发、提升、实现、创造人的价值:语文教育的功能在于对人的生存、生活、发展的奠基功能,对人与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的引导功能。对人的精神塑造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促进社会发展的社会功能,都体现出语文教育的生命价值。因此语文教育是主体间的对话交流活动,语文教育内容是学生赖以生存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同时,获得生命的精神支柱,为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9,(79):34-35
语文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学科教育时需要思考怎样能强化知识教育的水平,让初中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得到学科能力的充分培养。在进行学科教育时语文教师必须要激活知识教育氛围,能够给班级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探索平台,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化的发展。激励教学是一项创新性的教学手段,能够更好满足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索所体现出的内在需求,所以教师可以借助激励教学对学生开展更高层的知识教育。本文主要分析激励教学的概念,思考语文教师如何在新时期中运用激励教学强化整体课堂教学的效率,希望能提升学科教育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据报载现在西方国家的领导人学文科出身的已占到百分之六十,我国领导人中学文科出身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这就道出了一个事实: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越来越关注人的发展。生产力还处于低级阶段的时候首先要关注人的物质生存状况,那时强调科学文化精神,现在见在基本满足了物质生存需要的同时,关注人的发展,即强调人文精神。这就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发展的要求。这几年挪起的对语文教育的批判,实质上就是要求语文发展的强烈信号。语文学科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学科,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不可或缺的先导学科。所以在这场对教育的大批判中首当其冲是很正常的。  相似文献   

19.
张琳 《语文天地》2012,(12):74-75
现代教育,要求将情感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学显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融人情感教育,是必要的,也是自然的。纵观目前的语文教材,的确是“文质兼美”,形神俱佳,拥有大量的情感因素。这里既有对祖国与人民的爱,又有对家庭与亲人的情;既有对社会与时代的高歌,又有对世俗与制度的抨击;这里有怒发冲冠的激愤、大江东去的豪...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将教科书中归纳好的知识如数家珍地讲授给学生,致使学生被动接受。语文教育原来的教育模式要进行改进:语文教育应该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语文教师必须正视网络环境下阅读和写作方式的变革,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新型教学模式,大力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课程的整合;语文教育应以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为契机,逐步由课堂教学系统向社会生活系统转移,让学生高效率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