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课程的定义课程是教育的过程态、程序态,是实现教育目的、价值的手段和工具,它影响着教育的现实形态、将来形态及教育功能的实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关键。那么什么是课程呢?课程的定义是多样的。国内有关研究中比较突出的几种表述:(1)早期的课程研究中,比较突出的是朱智贤在30年代给课程所下的定义,他认为:"学校的课程,是使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2.
一、问卷设计与实施依据课程整合的相关要素,本次调研将问卷内容设计为五个部分:一是学校整体课程规划的制定情况;二是学校课程整合的水平;三是教师在学校课程建设中的参与程度;四是学校课程建设资源的来源;五是学校课程建设中的新命题——"新三基"(南京市提倡的基于脑的教育、基于网的教育、基于小班的教育的发展战略)理念的渗入状况。调研对象分别抽取南京市14  相似文献   

3.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创业教育课程是创业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和载体。现行高校创业教育实效低下的诸多问题其实是与一些创业教育课程的基本问题紧密相关的。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迫切需要加强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树立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观;二是开发和建设优质的创业教育课程。文章以建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结合实际,从课程观和课程开发两个关键问题入手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系统建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许洁英 《教育研究》2005,26(8):32-35,57
国家课程有以下目的:确保学生学习的权利,明确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应达到的标准,提高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连续性和连贯性,为公众了解学校教育提供依据。地方课程有以下目的:促进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弥补国家课程的空缺,加强教育和地方的联系,调动地方参与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校本课程有以下目的:确保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应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辅。  相似文献   

5.
劳动教育是我国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支撑。中小学应把握劳动教育育人要求,基于当地教育资源,构建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参照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设立学校特色课程目标;选择适宜课程内容,确立核心课程并搭建多学科支撑的课程结构,延展校外课程,衡量不同劳动教育内容的比例关系;为课程实施提供师资、物资及安全保障;将课程评估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注重引导学生作为劳动主体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定期评估课程效果,使课程保持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6.
劳动教育是我国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支撑。中小学应把握劳动教育育人要求,基于当地教育资源,构建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参照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设立学校特色课程目标;选择适宜课程内容,确立核心课程并搭建多学科支撑的课程结构,延展校外课程,衡量不同劳动教育内容的比例关系;为课程实施提供师资、物资及安全保障;将课程评估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注重引导学生作为劳动主体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定期评估课程效果,使课程保持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高校本科STEM教育课程的发展为我国STEM课程建设提供了分析样本与经验参考。经分析,吉林省32所本科层次高校中仅有13所开设了STEM教育课程,在所开设的STEM教育课程中,课时分配与资源配置存在着不足,此外,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创新性不足,STEM教学给予学生的帮助不多。总体来看,吉林省高校本科STEM教育课程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政策落实仍需加强,二是课程资源仍然缺乏,三是课程评价仍不完善。未来在发展中需要在以下四方面深化:一是普及教育政策,二是丰富课程资源,三是扩展课程评价,四是强化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创建具有高职特色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实现高职教育的社会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入世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和模式影响的加深,课程开发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课程开发主体多元化 高职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要符合社会需求,因此市场的  相似文献   

9.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议题。课程是实现劳动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存在如下问题:评价的强制性限制,导致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偏失;不正当的规范性约束,致使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偏轨;长期的认知图式规约,造成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乏力。破解上述问题,需要避免学校在实施劳动教育课程中运用“脱钩”策略;培育教师实施劳动教育课程的社会责任;重构教师实施劳动教育课程的认知图式。  相似文献   

10.
无形课程资源是一种潜在的、易被忽视但又有着巨大教育价值的资源,主要包括人文环境、教育主体内在特质以及声誉等资源。无形课程资源具有潜在性、多样性、再生性、间接性和具体性等特征,其开发途径有:加强理论学习,确立对无形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立足校内资源,促进校内外无形资源的整合、优化;重视主体内在资源,挖掘师生自身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深入分析课程理想是课程评价的终极尺度和梳理出历史上产生的四种课程理想形态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新的课程理想,至少应该涵括四大理念:一是树立为世界的教育和课程发展作出贡献的远大抱负,二是确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目的,三是树立“整合”的教育、课程价值观念,四是创建“整合”型课程范式;接着阐明渗透新课程理想的课程评价的新观念有:课程评价是课程研制的有机环节,课程评价主体具有独立性,树立大课程评价观;最后指明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应为渗透着课程理想的教育目的目标、课程研制主体、课程学习主体、课程组成成分和课程运行效果等五大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2.
教育从来就是智慧的事业。教育需要智慧的滋养,智慧需要教育的传承。智慧与教育相伴,教育与智慧相生。从教育史上看,智慧教育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命题。让智慧引领教育,让教育生成智慧,是智慧教育的核心理念;让教育充满智慧,让人生充满智慧,是智慧教育的价值追求。围绕这一理念与追求,上海市嘉定区普通小学在探索素质教育的现实道路上作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他们建设多元开放的课程文化,提升学科教学的心理关注,尝试选择性学习实践,实施摘星评价制度,让每一个人懂得尊重比热爱更重要……。我们有理由相信:普通小学的探索是值得其他学校参考与借鉴的!  相似文献   

13.
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对于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课程本身的属性看,它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集中体现,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育评价和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对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内在规定性,因而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或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责任是培养出理论深、能力强、素质高的新型人才,为此,其课程取向以突出学术性、职业性和应用性为特色.其课程门类和结构包括将学生导向学科理论体系和工作体系的学术理论教育课程和实践教育课程两大类.其课程逻辑遵循两条线索:学科理论教育课程依据学科知识的内部逻辑顺序进行编排,专业必修课程依据工作任务流程中程序性知识的逻辑顺序编排.  相似文献   

15.
生命教育是一种追求教育本真的全新教育。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明珠校区)在学校课程改革实践中成功地融入了生命教育理念,为学校课程注入了生命活力。课程改革目标:在生命教育理念下统整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6.
提高《教育评价》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如何提高<教育评价>课程教学质量提出了三个观点:一是加强<教育评价>课程教材建设;二是优化<教育评价>课程教学过程;三是开发<教育评价>课程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17.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需要.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有效地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综合效应?目前大多数地区和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认识往往是孤立的、狭义的,即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忽视隐性课程,对学生存在的心理方面的弱点和问题,也仅仅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来解决.  相似文献   

18.
日常琐事:一笔重要的课程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教育中的日常琐事是一笔重要的课程资源,应着力挖掘其教育价值。以日常琐事来开发课程资源至少具有两个优点:对学生而言的易接受性,对教师而言的易获得性;教师可以通过提升自身的课程意识和参与课程开发实践来支持新课改。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课外时间。  相似文献   

19.
当代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设置改革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类课程的设置 ,是教师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设置存在门类少 ,课时少 ,师范性不明显 ,对教育实践课不够重视等弊端。参照部分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成功经验 ,提出对我国职前教育类课程改革的构想 :加大教育类课程的比例 ;教学讲求实效 ;课程的开设和评价多式多样 ;重视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是加强理论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 ,进一步强化思想教育 ,二是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三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这种尝试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