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文艳 《考试周刊》2015,(11):57-58
为了全面了解国内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本文通过检索国内教育技术类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论文数量、研究内容、数据来源和论文作者四个方面,对国内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国内移动英语学习研究现状,本文通过检索国内教育技术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论文数量、研究内容和论文作者三个方面,对国内英语移动学习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在综述的基础上,指出了国内在该领域尚存的问题并且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移动学习的学术论文以及硕、博士学位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把握移动学习在国内的发展脉络及其研究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移动学习被引入我国已有十余年,国内专家学者在此领域已取得丰硕成果。分析了移动学习在新技术下的定义、运用和特点,然后对国内移动学习的理论研究现状进行粗略分析,按照时间分布和内容分布将移动学习的相关论文分为几类,分别对其进行概括总结,并对国内移动学习现状、趋势、不足及对策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国内移动学习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我国移动学习学术期刊论文的内容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 已成为远程教育与数字化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准确地认识我国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近十年(2000-2009)间我国有关移动学习研究的学术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 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论文数量、研究内容、研究重心和论文作者四个维度进行分析, 对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以期促进我国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我国飞速发展.为了对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本文选取了中国知网上2000-2009年十年间公开发表的关于移动学习的299篇论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数量分布、研究内容、作者单位、作者所属地区以及论文合著情况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针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今后移动学习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对2008年到2016年中国期刊网上检索到的关于国内高职英语移动学习的学术论文及硕、博士学位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把握移动学习应用于国内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脉络及其研究现状。文章首先对移动学习的定义进行阐述,然后对现有的国内高职院校移动学习的研究主题和重大事件进行梳理,最后对高职英语移动学习的文献进行述评并对今后的应用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伴随移动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移动学习研究成为教育技术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文章采用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软件CitispaceⅡ及内容分析法,对2011年公开发表于国内学术期刊的移动学习论文进行了量的统计和质的分析,以期揭示2011年我国移动学习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其主要成果,以资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9.
该文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CNKI中检索到的研究移动学习的硕博学位论文从申请时间、论文数量、研究内容、所学专业几个纬度进行统计分析,梳理移动学习在硕博层次研究发展的过程,揭示硕博对移动学习的研究重心和研究空白,找出相关研究的专业分布规律,并分析不同专业对其关注点、研究视角的异同。最后,在分析和总结研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五点关于移动学习研究的建议,以期为移动学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移动学习已引起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为了把握了解国际上移动学习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吸取已有的研究成果来指导我国移动学习发展的实践,本刊将从本期开始分别刊登有关移动学习项目国际案例、国内高校移动学习调查研究及分析报告、国内移动学习典型案例介绍等方面的内容。本文将重点介绍近两年来国际上比较成功的移动学习项目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1.
赵慧  史彦 《成人教育》2014,34(9):28-30
移动学习已经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社会各人群之间流行开来。有关移动学习资源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展开。文章通过梳理自2005年以来国内移动学习资源研究的发展概况,从文献发表时间、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移动学习资源的相关研究展开论述,以期为业界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十年瞰览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2000年,爱尔兰远程教育学家戴斯蒙德·基更在上海电视大学建校40周年学术会议上作了题为<从远程学习到电子学习再到移动学习>的报告,首次将移动学习的概念引入我国,随之国内学者掀起了研究并应用移动学习的热潮,至今近十载,在理论与实践发展并重的十年里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分析了我国开展移动学习的深远意义,以文献内容分析和应用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上概述了近十年国内理论研究与实践,同时对当前国内移动学习现状、趋势与不足及对策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国内移动学习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检索了过去十年间12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关于外语自主学习的论文,对其从研究趋势、研究对象、研究类型和研究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后,归纳总结出现阶段国内"外语自主学习"研究的特点和问题,并对未来外语自主学习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移动学习以其学习方式的便携性、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学习情境的感知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等特点,已成为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从文献量、作者及研究机构、期刊、主题等方面对2000年至2012年国外优秀期刊上发表的关于"移动学习"的文献进行统计与定量分析,以期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主要研究内容,对移动学习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为今后移动学习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内容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梳理了近五年来移动学习在国内的发展轨迹,并总结了移动学习基础研究、相关技术研究、应用研究、资源建设实践研究四个方面的现状,指出了移动学习研究正在向科学数据分析方向发展,并亟待形成规范化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3年至2010年期间学习设计方面的论文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论文的数量分布、研究内容主题分布、研究重心变化分析、作者所属地区、参考文献五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总结并分析了关于学习设计研究的热点和非热点,在此基础上对其研究趋势进行总结,最后提出几点研究过程中的思考.目的是梳理国内学习设计研究的脉络,找出研究的热点,总结相关研究内容及研究存在的不足,为以后对学习设计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质量监控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本文用文献的内容分析法对国内1999—2006年期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143篇有关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论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梳理,并针对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研究论文的分布、研究视角、涉及的领域、研究内容四个方面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论述与总结。  相似文献   

18.
随着3G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技术性能的提升,成人学习者在移动终端上开展自主学习成为了可能。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与研究从学习活动设计、学习内容及学习资源设计、学习平台设计、移动终端与无线网络以及系统实现等方面入手,较好地满足了广大成人的学习需求,同时也为移动学习系统在开放教育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移动学习研究的热点与趋势进行分析,文章借助Cite Space这一文献计量软件,从发文、引文、研究热点与趋势三个维度对2015—2019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708篇移动学习的论文进行梳理、归纳与总结。研究发现:1)移动学习总发文量大,逐年增加;论文作者多数来自美国和亚太地区;2)从被引角度看,高被引作者来自教育学、教育智能系统、医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高被引文献主要研究话题包括:移动学习教育、移动技术、大体解剖学教育、课堂教学应用以及医疗服务等;高被引刊物主要涉及:Computer&Education、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等;3)从研究热点与趋势看,现阶段移动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系统开发和网络支持、移动学习在虚拟现实中的应用、用户体验、移动学习中课程开发等主流议题,近年来,移动学习中移动设备的选择及其策略的应用也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厘清了远程学习、泛在学习与移动学习之间的关系,并在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界定移动学习的定义,继而从移动学习者学习系统的构成切入,探析我国移动学习的发展历程,说明我国移动学习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将经过三个发展阶段:基础环境建设、知识体系化建设及学习服务建设。我国的移动学习现阶段正处在知识体系化建设阶段,学习的有效性成为了研究的焦点,其发展正在开始“微”转向,这种徽变具体表现为学习时间零碎化、学习内容的片段化、学习工具微型化及学习方式微学习四个方面,最后笔者认为处在微时代的移动学习需要关切以下四个问题:学习者需要重构自我的学习时空;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上要关注学习内容间的隐性关联;注重学习内容的质,而非以量取胜;注重思维的可视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