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先秦儒家师道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秦儒家以孔丘、孟轲、荀况为代表,他们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有丰富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古代师道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探讨孔子、孟子、荀子以及《学记》在师道观方面的内容、地位和作用,不仅有助于对先秦儒家师道理论的进一步认识,而且对当今教师素质的提高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古代的尊师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师思想是中华民族教育思想史上的光辉夺目的明珠,是中国古代尊师重教传统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表现。今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我国古代尊师思想,剔除其中的封建性糟粕,取其民主性、真理性的精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尊师重教、尊师重学的优良传统,于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古代的师道观北京师范大学俞启定师道观,是指对为师之道的总体认识,涉及对教师的地位、作用、职责、任务、资格、要求及师生关系等方面的看法。师道观历来属于教育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受教育实际活动的制约,以往的研究多重在前者而忽视后者,不仅带有...  相似文献   

4.
为了在广大教师中开展生动具体的热受教师职业的思想教育,激发他们的职业责任感、自豪感、荣誉感,鼓励他们终身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同时进一步促进全社会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四川省教育委员会和四川省教育工会将在今年七月举办“园丁杯”教师演讲比赛。我省各地中小学、中师、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中等职业  相似文献   

5.
“尊师重教”和“择师而教”共同构成的中国古代教育机制蕴涵着教师资格制度思想的雏形,西方近代国家的具体历史背景促成了现代意义上教师资格制度的诞生,而现代教师专业化理论则促使教师资格制度得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书院的教师素质主要体现在学识渊博、道德高尚、精于技艺等方面。在学识上,他们认识到提升自己学术素养的重要性。在道德上,他们为人师表,充当表率。在教学上,他们精于技艺,注重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在师生关系上,他们善于构建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古代书院教师的综合素质启示我们应进一步增强高校教师的师德素质、专业素质和教育素质。  相似文献   

7.
教师资格制度:昨天、今天、明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尊师重教”和“择师而教”共同构成的中国古代教育机制蕴涵着教师资格制度思想的雏形,西方近代国家的具体历史背景促成了现代意义上教师资格制度的诞生,而现代教师专业化理论则促使教师资格制度得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师道”解     
师道观是中国古代师资队伍建设的杰作,是宝贵的教育遗产,所追求的是教师真善美的贯通,所反映的是教师的社会目标、教育理想、生命质量的追求,是教师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对教师的人文关怀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方浩然 《考试周刊》2010,(12):218-218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他在中唐时期倡导的师道观对唐以后儒学的构建及宋学师道运动都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从韩愈师道观产生的原因、师道观的内容和目的三个方面阐述韩愈的师道思想。  相似文献   

10.
<师说>作为教育史上的经典著作,它的师道观思想在中国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然而任何思想观点都是存在于一定时间、空间、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和语言符号等等文化因素之中的,新的社会背景下,师说亦有其局限和不合时宜之处,与后现代知识观和教育思想存在着冲突和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
儒家的文学理论是儒家思想文化中的精彩部分,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在以往的儒家文论研究过程中,一般以孔孟为主体,这当然有相当的道理。但是作为中国古代完整的文学理论的思想体系,却是建立在苟学的基础之上的,作为原始儒家的孔孟文论与作为大一统封建社会的荀子学派的儒家文论精神并非是一个相同的概念,因此,对于儒家文论的真正版本与完整的理论体系,应当加以重新研究与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中国教师教育研究新动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目前有中小学教师1000多万人,其中80%多在县镇以下农村地区任教;广大农村教师支撑着中国教育的大半壁江山。直面这个十分重要而又独特的教师群体,近年来中国学界对农村教师教育及其专业发展问题逐日关注,呈现出一些值得透视的研究新动向,主要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概念的提出与诠释;聚焦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如农村地区"教师教育边缘化"问题;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旨在构建人民满意的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有关日本徂徕学中荀子的评论及地位,是中日儒学史上一个有争议的课题。文章通过分析、论证指出,在徂徕学中孟子的地位仍然高于荀子,但是徂徕学又与《荀子》有密切关系,在对子思及孟子的批判、礼乐的提倡、人的个性的重视、道的创建等方面,徂徕学继承了荀子的学说,并有所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陈波的逻辑学著作《逻辑学导论(第二版)》为读者探究中国古代教育名著中所出现的逻辑错误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仅《论语》、《孟子》、《荀子》这三部中国古典教育名著,就分别出现了“因果倒置”、“论据与论题没有必然联系”、“论据不足”的逻辑错误。这些探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  相似文献   

15.
从孟子把"得天下英才教育之"视为人生三乐之一,反思现在教师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在现代社会中教师自我价值一定程度失落,在先贤孟子观念的影响下,追寻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实现教师自我价值还需在树立正确的自身职业观念,社会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教师建立个体人体性成长观念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6.
“天”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先秦儒家的三位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天”的涵义的不同理解,可以看出对“天”的理解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经历了一个由非完全哲学意义向完全哲学意义转变的过程,我们在对“天”的哲学化过程进行初步探讨的同时,也就其社会历史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人性论一直是先秦儒家哲学关注的基本论题。不过,在儒家内部却有很大分歧,即孟子的性善论与苟子的性恶论的针锋相对。然而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对立,因为孟、苟的落脚点都是人的社群性存在,他们倡导的“主体性”原则都是一种作为类的主体性,而没有为个体的真实存在留下空间。因而,性善论与性恶论的思想质料是相同的。分别乃在于二者的出发点与进路不同,即孟子言性善,强调要恢复、扩充人的本然性的社会道德内质;荀子言性恶,强调自然欲望人向社会道德人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最初表现为对祖先的祭祀,私有制产生后开始转变为孝敬父母。春秋以后,经孔曾孟荀等儒学大师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及诸子百家对孝的论述共同完成了“孝”在先秦时期的理论体系构建,使“孝”作为一种文化得以确立和传播,并对海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专业化教师的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教育强国的高度来看,拥有和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措施。美、德、英等国家教师培养机构已变迁,我们在向西方学习时,要注意到其改革与变迁各自的“背景”。开展教师教育改革,“形”可散,而“神”要聚,要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改革的价值取向。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在教师专业化中,“理解”应该扮演重要角色。教师对两个专业的理解分为两种水平,即对执教学科的操作型与概念型理解和对教学的操作型与概念型理解。教师只有对教学的理解处于概念型水平,对执教学科的理解也处于概念型水平,才能自觉、有效地实施理解性教学。促进师范生对教学的深刻理解,不能完全由教育类课程独自承载。促进未来教师加深对执教学科与教学的理解是促进教师双专业化的有力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