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自2000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我国的语文教学界对语文课程的内涵阐释有了一系列变化。2000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的解释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增加了"语文课程"之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  相似文献   

2.
正长期以来,我坚持一个观点,即语文课堂的本真是"语文"。"本真",是本源真相的意思;这里前一个"语文"是指语文课程,后面的"语文"则是指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一句话,语文课堂的本源真相就是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本真语文课堂的原点是什么本真语文课堂的原点要从"语文"二字和"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上探寻。而关于语文课程本质属性的诠释,基于对"语文"一词的理解。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修改版)写道:"语文是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新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创新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性质是语文课程理论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自1949年语文由"国语"和"国文"改称"语文"以来,语文课程性质问题引起了语文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对此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提出了工具性、思想性、基础性、社会性、人文性、教育性、言语性、审美性等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开发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涵,扩展语文课程外延。只有这样,语文课程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6.
章士兵 《小学生》2012,(12):58-58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针对这一要求,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是"小语文"和"大语文"相结合教学,才能相得益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什么是"小语文"?什么是"大语文"?谁也没有具体给它下定义。笔者认为,"小语文"就是至于语文体系中最基本的东西,即音、字、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课程性质与特点的问题,是语文教育的基本问题,也是建国以来反复讨论始终未能达成共识的老问题。本文拟从语文的含义、语文课程的含义、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特点四个方面,对此作一梳理。一、语文的含义"语文"这一广泛使用的词语,在我国大型工具书《辞海》中竟然没有这个词条。在中型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中,"语文"被解释为:"①语言和文字";"②语言和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目标由语文课程性质决定,同时,语文教学目标也反映出语文课程性质。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由来已久,从百年语文教学目标的演变中可略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赵宏 《教学与管理》2012,(27):90-91
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知识性、基础性和工具性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而语文素养的具备和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0.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这一性质的界定可见,语文教学再不能停留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再不能局限于封闭的静态的课堂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语文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能充分挖掘和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教学课程化,就是要突破对于课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局限性的理解。对此,李山林先生在"国家计划的语文课程"(表现为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加教科书)之基础上,第一次具体化的提出并讨论了语文课程存在的其它三种形态:"教师理解的语文课程"、"课堂建构的语文课程","学生经验的语文课程"(参见李山林《语文教学课程论视点初探》,上海:《语文教育研究大系·理论卷》2005.12)。三种语文课程的划分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最能突显《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中考考试说明中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的要求是:"能将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于语文实践中,实现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通"。  相似文献   

13.
杜珂  王敏敏 《语文天地》2013,(10):17-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见,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倡导用语文实践的方法提高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素养"即平日的修养,语文素养包括对祖国语文字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语感,也包括语文的工具作用,而前者尤其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正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就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作出了明晰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明确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语文学习的核心任务。强调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必须聚焦这一核心,语文教学的举措和行  相似文献   

16.
<正>"理念"原本是一个哲学术语,指的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理性观点。它是介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个概念,是对规律的一种诠释。《语文课程标准》使用"理念"一词,其目的是为语文教育提供一种理性规范,引发对语文教育的理性思考,以此更好地指导语文教育实践。语文课程理念是一个理念系统,包括目的和途径两个方面。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基本理念的规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目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达到语文课程目的的前提,"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课程目的的策略,"努力建设开放  相似文献   

17.
黄菊华 《考试周刊》2015,(18):35-36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的涵盖面大、灵活性强,语文老师应该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开发、利用、挖掘语文课程资源,努力做到"语文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让学生在广阔的语文背景下学习和运用语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8.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它较之以往教学改革的语文活动课和语文实践活动更具综合性、实践性和自主性,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是以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课程"界定为"母语教育课程".这种界定不仅容易引起歧义,导致语文课程性质的社会语言学的视域错位,且与已经颁行4年之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有关规定不相符合.应把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母语"、"祖国语文"、"祖国语言文字"等改为"中国通用语文",它将对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人与世界(自然、社会和人自身)交际的产物。语文因交际而呈现出与世界相对应、与思维相一体、与人性相一致的征象,所以,交际性是语文的特征。缘此,以语文为内容的语文课程的特征也就当在以培育、提升学生的语文交际能力为要务。语文课程的这一特征表现出作为"百科之母"的本原性、使人成其为人的立人性、课程内容的言意和美性及课程存在的全时空性等征象。语文及语文课程的特征是由语文及语文课程的性质所决定的。把握语文课程的特征及其征象,有助于更好地建设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