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念是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物本质认识的反映,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形成历史概念,这是中学历史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的核心,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进行历史概念的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指导,运用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形式和方法,经历一定的过程,并逐步充实和完善,最终发展到历史概念体系和历史理论概念。  相似文献   

2.
国外学术界一般把历史哲学划分为思辨的历史哲学和批判的或分析的历史哲学两大类,而把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归结为思辨的历史哲学一类。国内学术界要么否定马克思有一般的历史哲学,要么认同、沿用西方对历史哲学的这种二分法。马克思主义有自己的历史哲学,但它是在对思辨哲学的批判中产生的,与思辨的历史哲学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具有辩证性质,是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思辨的历史哲学和批判的或分析的历史哲学既各有其优长,又各有其致命弱点。今天,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应该扬弃思辨的历史哲学和批判的或分析的历史哲学,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相似文献   

3.
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历史观。作为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强调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作为唯心史观的主体选择论,强调和无限夸大历史主体自由选择的能动性。历史决定论承认和重视历史主体选择的能动性,它无疑内在地包含着主体选择论的因素,但不能把它归结为主体选择论。在唯物史观中,只存在历史规律的决定性和历史主体的选择性的辩证统一,而不存在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吕先生毕生从事历史研究和教学工作,在长期的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他独特的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风格,其中的一些做法,对我们今天的历史教学实践仍是非常有启发与借鉴意义的,如吕先生倡导的独具一格的历史考试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历史主动精神表征历史主体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积极状态。唯物史观既强调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又强调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是一种实践能动性,区别于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成为能够生发真正的历史主动精神的哲学沃土。从应然角度看,历史主动精神以个人、群体和社会为逻辑主体,以生产性主动、建设性主动和创造性主动为逻辑内容,呈现主体性、主动性和历史性的逻辑特征,是从理论逻辑对历史主动精神进行的考证。从实然角度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折不挠、不懈奋斗,源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灿烂文明史中贯穿的历史主动精神,源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中激荡的历史主动精神,源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苦难辉煌中迸发的历史主动精神,是从历史逻辑对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的现实确证。从必然角度看,弘扬历史主动精神推动中国共产党过去取得伟大成就、当下化解风险挑战、未来实现伟大复兴,是从价值逻辑对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求证。  相似文献   

6.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对高中学生历史能力的培养目标从五个方面加以表述,体现了学生历史能力的层次性、逻辑性和针对性、可操作性;1995年美国颁布的“国家标准”历史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历史理解和历史思维能力,尤其强调了后者。中美两国历史教学的观念和实践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显著差别。两国教育改革都强调了能力培养问题,认识到能力(尤其是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其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历史教学仍较重视历史基本知识的教学,在能力方面,仍侧重于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的基本能力的培养;而美国大纲则更侧重要求培养学生的比较、批判能力,促成其个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政策文本、学术研究成果和时代变革的要求,采用德尔菲法和普通高中历史教师工作过程分析,得出普通高中历史教师专业能力由历史课程认知能力、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能力、历史教学设计能力、历史教学实施能力、历史教学评价能力,历史教学研究能力六大能群和30项二级能力,构成普通高中历史教师专业能力指标体系。普通高中历史教师专业能力体系的建构兼顾了学与教,也凸显出了复杂性、发展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史学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是工作性质和任务全然不同的两个领域。前者对历史进行深入的研究,重在探索和发现;后者对中学生进行普及性的历史教育,重在教育和育人。但由于两者都离不开历史,必然会产生相关性:史学研究是历史教学的基础,历史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利用和推广史学研究成果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历史学科以人类社会为其研究对象,学习历史应该从了解具体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入手,然后通过对史实的分析、概括、比较、综合、得出结论,上升为理论,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从逻辑思维的过程和形式来看,上述过程也就是运用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的归纳法的过程,这就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按照上述基本方法,学习具体的历史知识,如一个历史事件或一个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实施历史素质教育的立足点,是历史教学能力培养的最高层次。具备了较强的历史思维能力,可以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进行正确分析和评价,对历史发展进程及其规律做到准确认识和把握,进而能以史为鉴,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对未来作出科学预测。历史思维是一般思维活动与历史学科特有的思维活动的融合,是实现由对历史的感知上升为理性认识,并揭示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多视角看待事物并作出判断、选择,提出自…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历史教学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用全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的变革。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知识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为了上好历史课,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历史教师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根据历史教学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按照历史教学过程的特征及其规律,特别是结合历史学科和教材的特点,历史教师应具备以下方面能力:  相似文献   

12.
2022年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转载发表的中学历史教育类成果,全面关注了历史教育各领域研究进展,反映出历史教育研究对历史教育实践的深度阐释和有效产出,对历史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研究认为,2022年度历史教育研究特点及发展走向为:历史教育理论研究的学科化态势及提振,学科融合的研究趋势明显及深化,历史课程改革热点研究不断深化,历史学习和教师教育研究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3.
一、在历史中寻找历史智慧 历史是充满智慧的学问。历史教学要善于从历史的瀚海中、从貌似常规的现象中,以其独具的慧眼,去发掘那些蕴含着哲思的历史交汇点。历史智慧的本质是富于永不枯竭的创造力,并洋溢着哲理的洞见。我们不能满足于静态的占有和表述没有经过加工的知识,单纯的知识可以老化和过时,但溶入了智慧的知识,却能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对于历史教师而言,要善于透过历史之琴弹奏出一曲曲动人心魄的旋律。  相似文献   

14.
何应霞 《成才之路》2009,(20):52-52
作为历史教师,我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历史人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那么如何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历史人物,讲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呢?  相似文献   

15.
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离不开对历史人物的评析。所谓历史人物,具体说可分为杰出历史人物(即正面人物)和历史罪人(即反面人物),由于人们的思想方法和史学界本身对历史罪人研究的相对肤浅和滞后,造成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历史罪人评析简单化,甚至出现了背离历史唯物主义的倾向,为此,中学历史教学中应该重视历史罪人的研究和评析。为什么这么说,其理由有三:其一,同为这些历史罪人,他们都在一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程度上给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应该承认他们的活动也是历史人物活动,…  相似文献   

16.
历史教材呈现方式的转变,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政革中的一个特点。其中,教师不再过分依赖历史教科书,而足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的教学材料,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对历史进行探究活动,促动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和认识历史,又是历史教学发展的一个趋势。在多种多样的历史教学资源中,文物资料具有独特的教学功能,不仅可以提供具体、形象、直观的历史信息,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历史;而且可以通过对文物资料的研讨,训练学生的观察、判断、分析、概括等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历史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教学中,充分运用我国古代丰富的文物资料进行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教学的效果会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7.
历史概念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本质的、内在的反映或概括,它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历史思维的细胞。掌握历史概念能使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更准确地理解历史知识。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和理解历史概念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探索,谈谈历史概念创新教学的几种方法,供同仁们参考。一、要素法历史概念可以分为单一型、复合型和理性型三大类。其中,单一型概念数量最多,是简单的、具体的一类事实性历史概念。如商鞅变法、《辛丑条约》、重庆谈判等皆属此类。对单一型历史概念,一般…  相似文献   

18.
1.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误区。历史知识包罗万象,但它不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活动的简单堆砌和集合,而是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有其客观的发展规律和阶段特征。如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有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19.
乔依斯和鲁迅的小说都被传统历史批评家指责为缺乏历史。但按照新历史主义的理论,乔依斯和鲁迅在其文本中凸显了历史规则、历史因素,两人有意识地对传统的大写历史进行倒转和颠覆:揭示官方的历史下掩藏的卡列班主义,为读者提供了边缘化了的历史、“他者”的历史。他们强调历史的心理情感性,保持边缘意识,质询了大写历史。两人都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中大量汲取文学素材、创作方法大胆地进行小说的文体实验。应用新历史主义文学理论去分析两人的文本,读者可以透过历史文化的深层去把握文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刘学章 《山东教育》2006,(10):43-44
《历史课程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是:“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有人这样比喻:倘若历史是滚滚的长河,那么时间就是长河的里程碑;倘若无数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一盘散乱的珠子,那么时间就是串起珠子的线索。可见,指导学生熟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时间,是学生牢固掌握历史知识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