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一篇课文怎样解读才算到位?在以应试为目的的旧教育模式下。“标准答案”一统天下。这个问题根本不是什么问题:一篇课文让学生读什么,读到什么程度,教师只要根据“教参”的提示把有关课文的方方面面知识或答案“转述”给学生。学生只需记住这些知识或答案能够对付考试就行了。所谓阅读教学.其实只是“教参”的读者在阅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别人阅读的结果。教师的全部工作也只是当好“教参”的作者和学生之间的“中介人”而已。有人把教师讥为“二道贩子”.道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尴尬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袁建 《师道》2003,(3):36-37
在备好的教案“余粮”将尽时,我想起我的“亲密伙伴”———教参,却发现那本封面泛黄、边角起皱的教参莫名地“失踪”了。我像一下子没了依靠,备课、上课、评讲试卷全赖它呢!我把抽屉里的东西胡乱翻倒在地乱找一气后却还没见着它的踪迹,未免有些沮丧,坐在那儿发愣,那躺在桌上的教材陡然成为“陌路人”,我和它的距离倏地被拉大许多。向同学科的老师借吧?他们和教参的关系也那么亲近,我又何必横刀夺爱?心里忽有些不甘———没了教参我会寸步难行?我不信。主意打定后,我开始备课。手头就一本教材,动起笔来方觉行笔艰涩,大脑中空…  相似文献   

3.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教材实际上有两套;课本(教科书)和“教参”(教学参考书)。但发到学生手里的只有课本,“教参”只能让教师独有,且一般对学生封锁着。近年来,我改革这种封闭式教学方式,把“教参”发到每个学生手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体会到,把“教参”交给学生至少有以下一些好处: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接连听了几堂语文公开课。尽管这些公开课上得很花哨,但我总觉得有些什么不对劲,有很大“作秀”的成分,没有做到真正的启发式教学。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老师设框框,学生套框框”的原因不可忽视。那就是别看语文执教者们用尽了五花八门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却始终没改变老师背教参,念教参,学生记标准答案,套标准答案这一轮回。老师给学生留下的思维空间小,思考时间少,束缚了教学的活力。从小学到高中的课堂中,我们都能体会到老师那种浓浓的念教参,背教参,用教参所告诉的一切束缚学生思维的味道。甚至有些老师战战兢兢,恐…  相似文献   

5.
沙庆仁 《广东教育》2006,(12):31-32
初为人师,对于教参,我是虔诚的崇拜者、忠实的执行者。每一次备课,我总是依据教参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构思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不敢越雷池半步。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我仰视着教参,紧随着教参。这段时期,教参的确让我能够住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情况下,也能像模像样地实施教学,不至于手足无措,不至于偏离基本的教学目标、要求;也能让自己的教学成绩和其他教师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6.
笔者曾听了一位老师执教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23-8”。教参的要求是抓住“退位”问题讲解:个位上3减8,不够减,应从十位上退“1”,和个位上的3合起来是13,13减8得5;十位上2退去1得1,合起来是15。为了实现教参的意图,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课始,教师出示了一道口算题:23-2,学生很熟练地答了出来,教师随即将减数“2”改为“8”,问小朋友:“23-8=?”小朋友无法回答。教师一边板书课题一边说:“减数‘8’比被减数个位上的‘3’大,怎么减,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问题。”课堂教学很快进入下…  相似文献   

7.
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参考书,是小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三件法宝,离开这三件宝去进行教学简直寸步难行。特别是“教参”,直接影响着教师对教学进度、授课方法、重点难点的处理和安排,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教参”的作用贵在一个“参”字,即“参考”之意。若偏离了这个准则,则“教参”未必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小学教师中级职务培训实践跟踪考核中,我们深入到学员任职校听课,发现了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全盘搬用“教参”上的教例,简直一字不差。试想这样照搬“教参”能给教学带来多少益处呢?虽然这是个别现…  相似文献   

8.
“教参”,是指按照教材内容编写的辅导教师教学的用书(编委会,1985:156)。它的合理使用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诸多方便,对教学起到显而易见的帮助作用:节省教师查找资料的时间,帮助教师理解教材,补充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使教师在教学中少走弯路。但现在的教参越来越多,而且使用教参的学生不在少数,有的课程几乎人手一本教参,使得教师大跌眼镜。有些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堂听讲和做笔记投入不够,流于应付,因为他们有教参,做作业也是照抄答案,  相似文献   

9.
教读《荷塘月色》,我们的分析点评总得要让学生认同才行.而按教参里说的“指导学生深入探究”.“理解朱自清的命运感、历史感、宇宙感、忧患感”(苏教版教参二第138页),结果却是大部分学生显得很茫然。我自己也颇感怀疑:这篇散有那么厚重吗?写这篇章时朱先生的年龄未届而立,下笔之初有过如此深广的思考吗?其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读贵刊200年第1期散i自语文教参如何》一文,觉得有商榷的必要。现在通行的语文教参,确实存在着许多弊端。但毕竟对教师、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师生,在教学资源缺乏的情况下,这样一本参考资料还是有其价值的。更何况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将来这类资料将更容易获得,岂能以一个“取消”了之?叶老提出的“教参是个鸦片烟”的看法,在我看来,这不是“叙参”本身的错,而是使用“教参”的人的错。这种“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垄断教参。似乎这是教师独有的教学范本,是教师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检查每位教师写的“周随笔”,我认真阅读那一篇篇“从课堂中来到学生中去”的透着师生心灵对话情韵的随笔内容,我已被深深地打动了,我变成了一个忠实的读,一个虚心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解决职高教参难──功夫在诗外湖南毛鹏飞教参是指按照各学科课本分册编写的辅导教师教学的用书.目前.职高专业、学科门类多,教材未统一.教参奇缺,教师课本在手,深感“教参缺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有人说多编几本书就可以了,而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功夫在...  相似文献   

13.
教材之于教学,犹如布料之于裁缝,仅是一种可供运用的材料和依据。教材为我教,而不是我教教材。教师应当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师可以变更教材体系,可以增删教材内容,可以调整教学重点,可以自编教材,尤其是对待“教参”,更应持灵活态度。但在许多教师的教学中却对教材、“教参”之类的东西过于盲从,甚至成了教材、“教参”的奴隶。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的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题为《行道树》的散文。作者是台湾著名散文作家张晓凤。课文的大意是: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的家在山上,  相似文献   

14.
最近关于教参教案的争议评说不少。我是一位教了二十多年中学语文的教师,对教参教案也禁不住想说几句。首先,我是伴着教参教案逐渐成长起来的。刚参加工作的几年,几乎是寸步不离教参教案。随着自己教学知识的逐步增长,教学经验的逐步增加,教参教案与我的距离越来越远。现在,我已经能做到不需要教参教案而独立备课了。但如果由此认为就可以丢弃教参教案而仅凭一本语文书打天下,我是做不到的。并且,我还可以斗胆地说一句,绝大多数老师是离不开教参教案的。有人说:“教辅是被污染的河”、“教参也是条被污染的河”,事实真是这样吗?未必竟然。我想,教参教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被污染”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因此对全部教参教案的质量一口否定,对于教参教案给予教师的帮助也不应该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15.
读罢仝建设《取消语文教参如何?》(见《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第1期)一文 ,初觉耳目一新 ,拍案叫绝 ,但冷静思考 ,我觉得我们一方面寄希望于“教参”的编写者在广泛征求专家、学者和优秀语文教师建议的基础上 ,迅速编写出版理想中的“教参” ;另一方面 ,我们决不能坐等 ,要放开眼光 ,创造性地灵活运用。一、吸收。无论哪种“教参” ,毕竟都是由资历颇深的专家、学者、教师编写的 ,有很多东西值得借鉴、吸收 ,为我所用。如对教材重难点准确的把握与分析 ,对作家及作品写作背景的介绍 ,“教学建议”中对“教学设计”的建议 ,特别是优秀…  相似文献   

16.
与同事谈对教参的看法时,通常会听到这样 的议论:“教参没看头”。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教师没能从教参中找到他们想找的东西。事实上,教参编写者在编写教参时总是不自觉地将立足点放在“我们要告诉教师些什么”上,很少考虑“教师想从教参里得到些什么”。尽管教材换了一茬  相似文献   

17.
周芳 《江苏教育》2006,(3B):43-45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被要求对全校上一节语阅读公开课。我选择了《糜鹿》这篇课。我觉得这篇课层次清晰、内容丰富、知识有趣,学生肯定比较感兴趣、好把握,木会“冷场”.而且教参的备课资料十分详尽,还配有一段精彩的课堂实录,只要稍作改动就行了。当天晚上.我就将教案中精彩的部分拼拼凑凑,“择优”抄在了备课本上,写好了“串台词”,并进一步在头脑中预演、细化,配上了图并茂的课件。基本思路是:复习第一段导入,感受黄海滩涂的美;精读第二段,了解知识、学习说明方法;自学第三段,按表格填空后复述r重点);结尾总结,号召保护珍稀动物。没想到第二天教研组集体讨论时,同事的话把我的自以为是打入了谷底:“这么多内容,时间可能来不及吧。…‘这个设计把教参的三课时浓缩成一课时.挑那些能出彩的部分上掉了。你前面的课时都学了些什么呀?”“你这样设计.学生肯定只能跟着老师走了。”……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语文教学的课堂的确出现了许多“珍视独特”的亮丽景观,但更多的却是偏差,要么没有往学生“独特”,用教师或“教参”的理解,一统天下;要么让学生乱“独特”,对学生的任何理解都不予纠正,那么,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全面地理解“独特”的内涵,从而实现对它的有效珍视呢?  相似文献   

19.
初上《向往奥运》,我费尽心思让学生去接受教参上的“要求”,课堂上我拼命用自己对体育的“认识”,引导学生与教参对接,完成教学任务。但以失败告终。课后,我不停自问:哪儿出了问题?从备课到上课,我反思着,终于发现是我把学生、课程分割所致,长期以来课程是知识,统领着教师的备、讲、批、辅、访,教师成了课程实施的机械执行者,而学生则是被教师“诱”、“逼”进课程的,渐渐地,学生离课程越来越远,所以才有了今天这场面。新课程重视学习者的实际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它告诉我们只有那些真正为学生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称得上是课程,重视…  相似文献   

20.
有许多新教师视“教参”为法宝,他们备教案,实为抄“教参”。更有甚者,有的老师拿着“教参”上讲台,照本宣科。因此,课堂教学死板,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这是造成教学质量低的原因之一。 “教参”的“前言”中明确指出:编写教参的目的“主要是供教师参考,帮助教师掌握和使用教材,提高教学质量。”显而易见,“教参”并非教案。 就“课文说明”一栏而言,这是“教参”的主体部分,它是在帮助教师了解课文概貌的基础上,着重帮助教师把握重点,解决难点,抓住特点。至于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按照怎样的教学程序进行教学,“教参”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情”来编写教案。另外,教学过程中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