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志芳 《教育现代化》2005,(10):100-100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有意注意差,无意注意占优势,在学习中兴趣成了他们学习的真正动力。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学,饶有兴趣地学,无疑有利于发挥兴趣的增力作用。现代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时的情绪状态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乐情原则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进行学习,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开发学生潜能,优化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报告》中的调查研究表明:有1/3的学生把学习看作沉重负担,并“希望尽快离开学校”,厌学情绪明显。然而和学生们厌学及惧怕学校的情绪相比,老师、家长们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孩子在学校的感受。他们认为,“上学对孩子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心理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当通过童谣发现孩子和自己的预期有差距而且还对学校、老师表示不满时,就表现出忐忑不安。另外,家长们都希望孩子一尘不染,接受纯净式教育,对于孩子们面临的压力又缺乏足够了解,…  相似文献   

3.
情绪对工作、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孩子的情绪犹如一片自由生长的草地,无人管理则会蔓延,孩子的情绪只有园丁打理,在科学管理中不断完善,才能朝健康良好方向发展。笔者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敏锐的目光洞察学生内心,感知与调控学生的情绪,通过疏导优化学生情绪,催生高效乐学课堂。  相似文献   

4.
课堂心理氛围是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和情感的状态,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个优良的环境来促进优良个性的形成,使孩子健康地发展。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积极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用公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相似文献   

5.
王云强  王辉 《家庭教育》2007,(11X):28-29
情绪没有颜色,它却既可以使孩子的内心绚丽多彩,又可以让孩子的心灵苍白幽暗;情绪没有体积,它却既可以让孩子敞开胸怀去拥抱整个世界,又可以使孩子心眼儿狭窄得芥蒂难容。孩子的内心世界是绚丽多彩、充满关爱,还是苍白幽暗、心胸狭窄,就取决于他们的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孩子腾飞的翅膀。[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幼儿的情绪智力有着自然发展的趋势。但是,经过情绪智力培养的孩子与没有经过情绪智力培养的孩子相比,更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更懂得安抚自己,较少产生负面的情绪。从生理的角度而言,这些孩子常处于放松状态。压力荷尔蒙及其他情绪激昂的生理指标都较低,身体都比较健康。就行为习惯而言,这些孩子还具有许多社会性的优点,如在同伴中人缘较佳,交往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7.
文摘与信息     
在玩中创造奇迹真正疼爱孩子,就要重视孩子生命的直接表现,那就是他的情绪,尤其是他的负面情绪,诸如愤怒、哀伤、失望、害怕等。孩子基本上是不说谎的,所有的情绪都能真实反映他生命的存在状况。孩子喜悦欢乐时固然需要有人分享;愤怒忧伤时尤其需要及时的分担。当孩子压抑他的情绪到放学回家见到妈妈才大胆释放出来的时候,妈妈的最大功能就是不计较孩子的无理、忤逆,而在第一时间把他的情绪接过来,并且把它化掉。直到孩子的情绪平静了才去和他检讨事情的是非对错。原来孩子是要在真实感受到被爱,而且因被爱而感到安全之后,才听得…  相似文献   

8.
《宣武教育》2005,(9):46-46
近日,哈尔滨市一小学的1000份学习压力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60%的孩子有厌学的情绪表现,其中三四年级学生最容易厌学,这些孩子年龄大多在8~11岁。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厌学已成为一个普遍问题,而且学生厌学的年龄越来越提前。  相似文献   

9.
《人生十六七》2015,(1):34-35
人们常把六月天比作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形象刻画出孩子喜怒哀乐的情绪无常,但是家长如何面对孩子的情绪化呢?而孩子的这种情绪化往往更多是负面情绪。孩子和成年人一样,在生活中难免遇到挫折,产生负面情绪,他们也会郁郁寡欢、怒不可遏、无理取闹,这很正常。  相似文献   

10.
杜蓉  曹彩虹 《四川教育》2023,(Z1):27-28
<正>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科内以及跨学科的学习活动,融合了现实世界的问题与实践。项目式学习能调动孩子全脑参与,带动学生情绪的体验和持久的记忆。对不同类型的孩子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同时指向学生形成大格局的心智成长。  相似文献   

11.
初三学生,十五六岁,是一个既没有完全成熟,也不是十分幼稚的年龄,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叛逆,极易产生消极抵抗情绪和厌学情绪。为了克服这些不良情绪,兴趣起着很大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讲究艺术,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和谐的课堂教育,能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能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家通过儿童身心发展的研究表明:精神愉快,情绪乐观的孩子学习主动,学业成绩较好;而情绪忧郁的儿童,学习被劝,学业成绩不佳.因此,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教给一些学习情绪调控的方法,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情绪发展是由易变性逐步向稳定性过渡的。三、四年级是教孩子学会情绪控制的关键期。但孩子毕竟是孩子,情绪控制能力还是很有限的,需要家长的悉心呵护和耐心引导。  相似文献   

15.
不完整的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压力和伤害是不言而喻的。身为班主任,如何帮助这些学生尽快走出低落情绪,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2006,(4X):58-59
我们常常看到孩子又哭又笑,情绪转变是那么容易可是当孩子到了五六岁,一些情绪因素开始在孩子的心里沉淀.有些孩子表现出乐观开朗。而另一些孩子则常常郁郁寡欢,缩手缩脚……[编按]  相似文献   

17.
许多父母对子女抱太大希望,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强迫孩子在小小的年纪就去学这学那。结果,许多孩子对学生产生了厌恶情绪,有的还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望子成龙”是许多人的美好愿望,这本无可厚非,但必须明白不是每个人都成得了“龙”的,  相似文献   

18.
曹宗超 《考试周刊》2012,(9):100-100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要求上都有其特殊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会发现,本来都是从起点开始学习英语的孩子,可是到了高年级以后,学生的成绩差距就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产生厌学情绪,更有甚者破罐子破摔,英语成绩一落千丈,此时要想提高学生成绩更是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19.
数学的枯燥乏味使很多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要想改变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必须在课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情绪抑制即压抑不被个体所期待的情绪思想、情绪感受或情绪表达的一种策略,长期使用则会对个体的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通过研究发现,童年期最容易形成情绪抑制,因此,孩子的照顾者一定要多注意引导孩子使用恰当的情绪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