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思想发展历程入手,以大学教育理念为研究视角,分析高校体育教学思想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结论:大学生运动基础差距大、场馆设施不健全、教师职业素质有待提高、社会环境影响大等。建议:提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认识为生活中的体育,教学模式为体育中的生活,锻炼条件为人性化设计、安排及使用,教师知识结构为创新与借鉴相结合等改革路径,旨在增强高校体育教学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正逐步深入。特别是《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以后,全国高校正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出对高校体育课程理念、内容、评价等各方面进行创新改革。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创新教学的体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选项课将逐渐成为普通高校二年级体育课的主要类型.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归纳法,论述了我国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产生的背景和实行创新教学的必要性,对如何创新选项课的"四化"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速滑课上使用塑鞋冰刀进行速度滑冰教学实验,与使用传统冰刀教学进行比较分析,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滑冰的兴趣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采用塑鞋冰刀是真正落实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树立"健康第一"、"培养兴趣"教学理念的体现,值得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速滑课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体育课程基本理念创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基本理念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创新。体育课程基本理念为: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弘扬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教育思想,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学校体育多元化价值取向,孕育出大体育课程观;重视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形成,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30年来中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得失,提出了新时期中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应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价值取向和更新体育教学观念、调整体育教学内容、丰富体育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加大体育投入资金、健全体育教学制度、提高师资队伍质量等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校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仍未走出传统的达标与考核的教育模式,其创新与改革之路有待延伸。从公共体育课教学中总结经验,大胆尝试,积极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方面探索,力求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福建省多数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仍以传统的授课模式为主,这已不能满足"健康教育"的要求。教育部在颁布现行《全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三自"课堂教学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实施"健康教育"。采用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验研究法等,对"三自"教学形式进行了实证研究,论证了在福建省普通高校中实施"三自"教学形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专以上学校所开设的90分钟普通体育课所进行的研究与试验,在教法中,运用统一组织与个性发展法进行体育课教学,符合当前教学改革思想和理念,能够有效地落实《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和内涵,体现了体育教学中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素质教育,创新学习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反思和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了进行大学体育改革的几点理念,即快乐体育理念、休闲体育理念和终身体育理念,进而在这几点理念的基础上,对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从体育教学目标、体育课程设置、体育教学内容和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大学体育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掌握一到二项运动技能,是培养大学生身材素质的重要课程,但调查发现我国现阶段高校大学体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文本通过对大学体育课程进行分析,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融入“靶向教学”改革理念,以期待解决目前大学体育课程存在的三大突出问题,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是课程思政建设在体育领域的有益尝试,拓宽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范围。运用文献资料法与辩证分析法,以"三全育人"为切入点,分析"课程思政"理念提出的现实背景,在阐释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基础之上提出践行路径。研究表明,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基础包括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目标性、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实践性、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可为性。提出制度主导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专业教学与系统育人相结合、常规路径与方式创新相结合、教学实践与理论探究相结合、课程设计与德育规律相结合的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推进的践行路径,以充分发挥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拔节孕穗"的积极作用,助力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促使大学生在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提升的一体化建设中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各高校中落实,使得高校在学生的身心健康方面有了更高的重视,以健康为核心的体育教学理念随之产生。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首先指出了现代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对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一番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以湖南城市学院省级普通高校特色专业、“双一流”体育学应用特色学科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例,研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问题。提出应用型本科建设是破解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办学困境的时代选择,创新创业教育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建设的工作抓手。加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考核评价是重要环节,细化创新创业教育人才标准、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和发挥创新创业竞赛杠杆是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概念体育”的提出、沿革与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对我国体育教学改革进程中进一步落实“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理念的意义进行了阐析,并从课程改革需求的角度解读“概念体育”的实质与内涵。研究认为,借鉴美国“概念体育”教学理论的经验,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师角色进行调整,坚持运动实践和活动教育,但重点转向“运动的人本价值”而非运动技能本身,使学生明了“运动对人和人的生存与生活如同氧气一样不可或缺”,努力实现体育课程与科学的高度融合,构建健康观念、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使学校体育价值长远有效,才能使学校体育教育迈上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通过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阳光体育"精神实质的辨析,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脉络的梳理,以及对学校体育课程本质的再认识,分析认为,学校体育具备很多的功能,在当下学校体育应突出"健身教育",即"使身体健康的一种教育",这是建立在"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和获得"基础之上的,得出"学校体育——运动技能习得基础上的健身教育"这一即时性观点。  相似文献   

17.
姜淼淼 《冰雪运动》2015,(2):59-61,79
研究冬季体育教学干预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对冬季体育健身功能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探讨冬季体育教学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科学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体质与健康的含义和关系,阐述了冬季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及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的实效性,指出冬季体育教学干预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积极影响和存在的问题,从建立科学化的冬季体育健身课程教学体系,加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科学指导,探索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冬季体育教学创新等方面,论述了充分发挥冬季体育教学干预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黄健武  常青  韦艳琼 《体育科技》2011,32(4):124-128
培养大学生重视体育锻炼与增强身体健康的观念,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根据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特征,提出大学体育教学应围绕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角度,对体育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行评价,根据大学生的体育基础和身心发展特点,不断更新体育教学手段,研究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开拓促进高校体育发展的教学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礼仪教育具有人格塑造、人际交流的价值;有助于塑造个人的良好形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体育参与者参赛、观赛修养等;为考察大学体育中礼仪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对大学体育交谊舞中实施礼仪教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进行礼仪教育是大学体育中实施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并得出结论:“术”多是体育教学中礼仪教学重要特点;“知易行难”是体育教学中礼仪教学主要难点;教师榜样示范法、形体实训法、冶情优教法、情境模拟法在体育礼仪教学中较受学生喜爱,同时提出建议:建立相关机制,促进大学体育中礼仪教育发展;重视体育礼仪教材编写;加强师资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普通高校气排球教学能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培养的需要,服务"全民健身"运动,文章尝试从发展性课程观的价值取向和视角探讨普通高校气排球教学中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反思和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