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芸 《教师》2016,(6):14
幼儿阶段是儿童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对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要从幼儿抓起,使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本文就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陆媚妮 《成才之路》2021,(11):68-69
学前时期是幼儿自理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幼儿的榜样,寓教于乐,让幼儿快乐学习,因材施教,正视幼儿的个体差异,还应开展家园共育,共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正>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引领,幼儿园教学方式的优化,家园共育目标的统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来实现。生活自理能力是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在一天当中学习如何照顾自己,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一项至关重要的生活技能。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能促进幼儿的责任心、自信心和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幼儿一生发展奠定坚实之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是以孩子的需求为导向,精心设计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课程,以唤醒孩子的学习热情,并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作为幼儿教师,  相似文献   

4.
自理能力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针对当前幼儿在自理能力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开展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本文经调查研究,重点提出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并强调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希望能得到幼儿教师和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高春林 《教师》2012,(17):22-22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幼儿教师一定要把握住幼儿三岁左右,也就是小班这个时段,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尽可能给幼儿创造锻炼生活自理能力的机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蔡娟 《学周刊C版》2020,(1):177-177
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自我意识与独立需要.在幼儿园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帮助幼儿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现阶段,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因此帮助小班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和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幼儿期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在饮食习惯上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家长和老师都要好好把握这一关键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纲要》中健康领域的目标明确要求:"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其中良好的饮食习惯就是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促进幼儿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一、小班幼儿饮食习惯的基本情况刚刚进入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基本上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儿童自理能力普遍较弱,主要体现在生活无法自理、意志力不强、心理比较脆弱等方面,这些问题影响了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幼儿阶段是自理意识和自理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幼儿自理能力的素质结构和发展策略,对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研究基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析幼儿自理能力的内涵和素质结构,并提出可操作的发展策略,为家庭和幼儿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幼儿时期开始,尤其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自理能力是幼儿应该具备的基本生活技能,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幼儿园与幼儿家长通力合作,通过构建“家园共育”机制,搭建起家长与幼儿教师交流沟通的桥梁,使幼儿能够在一个和谐、愉悦的环境中,自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各项生活技能,进而为幼儿未来健康成长夯实根基。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生活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始终。正确、有序、科学、合理的生活活动,对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何通过优化环境,提升幼儿生活活动质量呢?幼儿教师创设、提供的生活活动环境不仅要与幼儿相适应,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还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生活活动中获得有益的生活经验,以完成保护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这一基本使命。  相似文献   

11.
冯理杰 《成才之路》2020,(10):98-99
培养幼儿的本领不能忽视手指的灵活性,幼儿教师可以把剪纸文化引入幼儿教育。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剪纸环境,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挖掘幼儿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剪纸作品的教育功能,让剪纸作品“动”起来、“站”起来、“玩”起来,从而让幼儿眼中的剪纸作品“新”起来。  相似文献   

12.
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儿童的遗传素质和成熟水平是儿童动作协调能力发展的基础,后天培养方式对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促进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健康顺利发展,教师要根据运动规律和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多种运动形式对儿童动作协调能力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3.
幼儿时期是语言基础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充分顺应时代要求,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根本的教学思想,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通过课堂活动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的学习与成长做好铺垫。要注重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语言表达兴趣;运用趣味材料,创设幼儿语言表达平台;注重故事联系生活,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4.
林青 《成才之路》2020,(11):98-99
绘本是早期阅读的重要形式,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自主阅读习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文章立足幼儿实际,从幼儿绘本阅读兴趣的培养,幼儿思维、语言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质的提升等方面进行研究,意在使幼儿因绘本阅读而更智慧,因绘本阅读而更懂得生活之美。  相似文献   

15.
故事教学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和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等方面。在故事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游戏形式,同时采用音画同构、生活化语言、多形式阅读等策略,促进幼儿语言与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秀荣 《成才之路》2021,(11):102-103
教师在开展幼儿教育时,要积极为幼儿创设多样化的户外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种植活动是最为典型的一种户外幼儿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感受自然,学会合作,收获成长的喜悦。文章分析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的意义,探究提升幼儿园种植活动效果的有效策略,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7.
职前幼儿教师培养应当培养理解和关心儿童的儿童研究者和反思实践者,最终以指向师生的幸福生活为旨归。基于此的教学应对是设立以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学评价体系,倡导幼儿教师自主成长;采用"研习—实践"教学模式,使幼儿教师在实践中理解儿童;构建关注儿童的幼儿教师伦理文化,促进幼儿教师自我理解。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工程,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幼儿教师具有全面而娴熟的专业技能;科学的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策略对优化师资队伍,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保证幼儿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廷妤 《成才之路》2022,(9):105-107
幼儿园早操是发展幼儿基本动作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教育形式.早操活动虽然已成为幼儿园的一种常规性教育活动,但在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幼儿主体性不够突出,活动氛围不够融洽,教师对早操的作用和价值缺乏深刻认识,早操的形式和内容单一,教师缺乏充分的情感投入等.要提高早操活动的教育效果,教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有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