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的魅力源于以人为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提倡回归教育的本源,提倡重新回到人的教育;就是以爱心为核心,以正确地认识人、尊重人、信任人,开发人的心智,提升人的道德为指南……  相似文献   

2.
教育关怀是与创建学习型社会相一致的现代教育理念,倡导教育关怀对于促进创建学习型社会和教育均衡发展以及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意义。教育关怀体现了新时期我国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型:从“社会本位”到“以人为本”体现出教育目的的重心转移;从“效率至上”到“兼顾公平”体现出教育资源配置的倾斜;从“城市中心”到“关注农村”表现出教育视角的转向;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表现出教育目标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构建“以人为本”发展教育的模式是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由于人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教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那么如何进行富有时代特征的教育,便是本文要讨论的核心。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人”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前延阵地,因而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信息技术教育模式。把相互尊重、换位思考、相互讨论看成是现代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改变知识被动传授的传统教学观念.提倡解放、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教育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内容转向真实的生活化.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进而,共同构成“以人为本”的“信息技术科学”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杰出的语文教育家,他在70多年的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形成了一种代表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实践发展方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语文教育思想。他一生追求和提倡教育民主,从30年代起,就提出“公民教育”,他说“普及教育是使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获得一些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做一个合格公民”。教育必须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使人人都能通过受教育来。“充实自己,发展自己”。他主张“教育要为社会而设计,要为训练成对社会做点事的人而设计;教育决不能为挑选少数选手而设计”。  相似文献   

5.
孙晓利 《教育艺术》2005,(12):23-23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已成为音乐教学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音乐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尽快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将关系到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成败。音乐教学要真正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出发点,更加关注“人”的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是以人为本的“全人教育”,是创新性复合人才的综合培养,是使人真正得到回归人本身的教育.现代大学教育应注重对学生通识教育的培养,深化通识教育的本质在于“回归人本身”.只有将教育落实到最本真的生命成长,才能使人在真正意义上成为教育的主体,才能回归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内涵,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其中,(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则以“注重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为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有教无类”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纲领,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在教育思想上,以“仁”为基础,重视人的价值;在教育对象上,打破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使大多数被剥夺受教育权利的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在人的个性差异基础上,因材施教,充分发掘人的潜能。“有教无类”充分体现了孔子以人为本的主张,提倡和强调关怀人、尊重人、爱护人、维护人的尊严和精神内涵,具有人本哲学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翟玉凤 《学周刊C版》2019,(21):167-167
面向21世纪的现代教育观念,面向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必须彻底改变,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为此,在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模式的指导下,遵循自主教育理论,本着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教育原则,研究和探讨出培养班级干部管理能力的新方法和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管理已成为管理的有效手段。高职教育与传统的高等教育面对的培养对象不同,教学方法要相应改变。现代管理推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倡重视人、关心人、尊重人,其关键是组织成员的全员参与管理过程。教师是信息的发布者,学生是信息的接收者,因此教学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管理过程。现代管理理论同样也可以指导教学实践,这就是教学中的“沟通”与“情感投入”。  相似文献   

11.
“教育以人为本”是人类干百年来的教育理想.从孔子到苏格拉底.从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杜威、蒙台梭利.到布什总统的教育计划“不让一个孩子落伍”(No Child Left Behind),人们一直追求着尊重学生、促进入充分发展的完美的教育。当代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潮强渊“以人为本”、突出“人文关怀”、力求在教育活动巾做到“科学”、“人文”与个性化的“创造”的和谐统一.强调教育要回归生命的整体性。那么.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我国学者提出了哪些有重要指导价值的人本教育理论呢?从这些理论中能得出什么重要结论?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实现这些人本教育理论?这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人性化、个性化、生活化、幸福化”的原则,才能确立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灌注和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和全方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以学校、教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的“主体位移”,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学生的“人”的科学。  相似文献   

13.
薛丹 《阅读与鉴赏》2006,(11):65-67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它强烈地冲击着我们长期以来带有浓厚政治色彩和功利色彩的教育思想,重视对人的心灵和智慧的开发,强调对情感和人格的陶冶以及对生命与环境的热爱,提倡创新,弘扬个性,从而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不但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民主教育思想可以说是他整个教育思想的灵魂。他一生追求和提倡民主,从30年代起,就提出“公民教育”。他说“普及教育是使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获得一些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教育必须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使人人都能通过受教育来“充实自己、发展自己”。他主张“教育要为社会而设计,要为训练成对社会做点事的人而设计;教育决不能为挑选少数选手而设计”:他呼吁革除传统的教育思想,认定“以老百姓为本位”。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一种关乎人的活动,是一种“人为”和“为人”的社会性活动。但是,自从教育制度化以后,教育的“人为性”和“为人性”之间存在着越来越大的张力,使得“人为”与“为人”在教育实践中分裂,教育无论从时空、形式、和内容都越来越远离生活世界。因此,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制度化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教育只有回归到生活世界中,教育才能成为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如何努力实现师范教师培养目标,始终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针对当前师范教育目标存在的偏差,面向21世纪的师范教育注意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调整;注重学生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培养;进一步增强师范性,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在化科学知识方面,要求博专结合,提倡多面性,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7.
庄子“人生得道”“逍遥游”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为人生自由而学习”的学习目的观;庄子“周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大众人才”观;庄子“因其固然”“游刃有余”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根据学生全部实情施教的教育观。庄子的教育思想,对于建设“以人为本”的人主义现代教育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教育中应如何贯彻"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21世纪的主题,这是一个“人”的时代。而教育中的“以人为本”体现在:深刻地认识人;充分地理解人;真挚地尊重人;全面地爱护人。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人为本”“自主、合作、探究”等现代教育理念正不断地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在基础教育的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因理解偏颇而导致的矫枉过正行为,如讲赏识、愉快教育,就认为不能有批评和惩罚;提倡探究性学习.就认为授予式教学一无是处;讲课堂的即时生成,就认为备课多此一举等等。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教育观念和操作行为有着许多不合时代的东西,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但“邯郸学步”非常危险,正如杨振宁先生所说,我们没必要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教育。另起炉灶是否可行?教育是否需要讲点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师教育正面临着从知识范型向生存范型的转换。“面向生存与生活世界”是现代教师教育的本原之“思”,是教师教育的生命性体现。回归生存与生活世界是生成教师教育主体性的基本前提。实现向生存与生活世界的转换,是现代教师教育实践性的根本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