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图书馆网络化建设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图书馆网络化建设的目的: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文献资源共享;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阐明了网络化建设的重要性:是文献资源整体化的客观需求;是合理使用购书经费的有效途径;是优化文献资源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文献利用率的必然选择。最后论文说明了图书馆网络化建设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建设初论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地方文献是祖国灿烂的文化瑰宝。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论述了建设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的主要内容,即:成立西部地区文献保障系统建设的宏观管理与调控机构。构建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的结构模式;协调西部各地区、系统、单位的收藏重点,加大收藏力度;加快西部地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代化及网络化建设步伐;建设西部地区地方文献数据库;建立适应西部地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从文献信息资源典藏建设概念入手,揭示合并重组高校新馆文献信息资源典藏建设的现实意义,提出了合并重组高校新馆文献信息资源典藏建设的5个策略,包括典藏人力资源重组建设;针对旧藏资源,进行文献信息资源二次建设;立足旧藏资源,优化新馆布局;满足合并重组高校办学定位,建设专题特色库;积极组织文献信息资源评价活动,完善新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典藏建设。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等学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高等学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克服等靠思想,积极运作;各高校馆文献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基础;文献保障体系以网络为依托,围绕“211”重点学科,建设有中国高校特色的文献数据库;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关键;积极进行用户培训  相似文献   

5.
江苏地区与上海地区文献资源共享体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江苏地区和上海地区的文献资源共享体系 ,以便进行比较研究 ,从而找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文献资源共享办法 :统一而有效的组织管理是文献资源共享的组织保证 ;文献传递与共享要与高科技结合 ,利用先进的手段进行资源共享以取得更好效果 ;文献保障体系的建设、网络资源的建设是文献资源共享的物质保证 ;协调好各共享馆间的经济利益使文献资源共享得以切实实行。  相似文献   

6.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图书馆如何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关键是要搞好服务。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图书馆怎样做好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设服务工作的思考,即更新思想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丰富文献资源,建设特色馆藏;开发利用文献,发挥馆藏资源优势;加强与用户交流、合作,履行文献信息中心职能;提高图书馆员工素质。确保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文摘以宁波市纺织服装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为例,探讨了区域产业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途径,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从产业需求的角度建设文献资源数据库;二是加强与相关的学术文化机构合作,建设区域产业特色文献;三是与政府合作,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文献信息处置是藏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馆藏、加强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相关文献调研、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考察我国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处置工作的开展现状和存在的困难与障碍,提出推进我国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处置制度建设与工作开展的相关建议:综合考虑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和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实际;研究和调整公共图书馆评估相关指标,提高文献资源的使用效能;完善《公共图书馆法》配套法,明确文献信息处置的政策法规依据等。表5。参考文献 9。  相似文献   

9.
高校复合图书馆藏书建设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分析了馆藏数字文献和印刷型文献被读者利用情况,提出高校复合图书 馆藏书建设要根据读者需求调整策略:印刷型中文图书仍然是馆藏建设的重点;从“舍书 保刊”转为“舍刊保书”;数字文献建设要更加理性、稳妥;要围绕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文献共享的常用模式,指出文献传递是现阶段石油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资源共享的主要模式。从文献传递的内容、文献传递的平台和文献传递的人力资源三个方面分析石油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传递的建设;最后针对联盟文献建设与共享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网络技术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图书馆基本理论中,人们非常熟悉“文献资源建设”一词,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和社会的逐步信息化,文献资源建设已经不能全面而系统地概括现代化图书馆模式下的文献管理和建设工作,同时,现代社会人们更多的是关注信息化的内容,也更加注重时间和效率。因此,为了适应这一需求,传统意义上的文献资源建设就应该被网络条件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所代替,这样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知识与工具的辩证-文献课教材建议宏观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文献课的建设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本文仅想探讨一下文献课教材建设的某些不足,以利于此一课程的健康发展。一、文献课教材的编写原则与状况少而精的原则实际上是所有教材编纂的原则,文献课教材亦不能外,然而,现在文献课教材群所明显表现出来的,却是书名上的繁多庞杂与内容上的大量重复相并存;专业上的高精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研究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文献资源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研究亦有较大进展,推出了一批为数可观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宝库,给文献资源建设实践提供了理论营养,注入了无穷活力。考察我国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研究,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研究成果丰硕。根据有关材料统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图书馆如何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文献是某一特定地区的人类文化遗产,地方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首先,必须搞好地方文献资源的收集工作,这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其次,地方文献的最大特点是"散",把收集到的资料分门别类加以整合,这是基础性工作;最后,收集与整合地方文献资源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因此,必须为相关人员提供便捷的服务,这是关键性工作.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与出版社在信息和知识服务领域中,存在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合作关系。图书馆既是出版社产品的重要用户,也是出版社的选题来源;而出版社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出版社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的作用,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实践为例,较为明显地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多领域、多介质的精品出版满足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综合化需求;二是以特色出版满足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特色化需求;三是以馆、社合作,助力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整理、出版、传播,共同服务社会;四是以专业的服务,满足文献资源建设的科学化需求。  相似文献   

16.
<正> 1984年,高校图书馆在大连召开了藏书建设研讨会。会后,全国图书情报界开始由微观的藏书建设和文献收集转向对宏观的文献资源建设的研究。1986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在南宁召开了文献资源布局专题学术研究会。此后有关的文章、方案颇多,已引起图书情报界广泛的关注,大家都开始认识到宏观布局是我国文献资源建设的一个关键的问题。近几年,国內外文献资料连续涨价,猛烈地冲击着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式的藏书建设和文献收集思想,我国文献资源建设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各单位、各系统、各地区以及全国都在谋求对策和出路。 1984年,肖自力同志會著文论述我国文献资源建设和高校图书馆的使命。在当前  相似文献   

17.
整合梅州市华侨文献信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州市是广东省的重点侨乡,其华侨文献信息资源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了嘉应学院图书馆建立“梅州市华侨文献信息中心”,负责整合梅州市华侨文献信息的工作;该信息中心在做好传统文献信息工作的基础上,还应进行华侨华人的专题数据库建设和网站建设,这样才能为用户提供高效优质的全方位文献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8.
印刷型文献数字化的选择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数字图书馆印刷型文献数字化的选择性、选择的普遍性与目的性;指出选择性是确保数字图书馆具有鲜明文献特色的重要保障;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图书馆在抓紧网络建设或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印刷型文献的管理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在不增加经费的情况下,利用信息经济学原理,通过共同参与文献资源建设,提高各自的文献存取能力,扩大信息量;各馆在参与文献资源建设时,应遵循信息经济学中的个体理性、集体理性原则,以达到文献资源建设的“帕累托最优化状态”;分配方案优超对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形成具有指导意义。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20.
关于“核心出版社”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献信息的分散是普遍的客观现象,同时文献信息的分布又是相对集中的。基于图书文献与期刊文献这一共同之处,可以借鉴“核心期刊”研究和操作的成功经验,在图书采购领域引进“核心出版社”的概念,并用以指导藏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