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几乎清一色采用“文体不限”的写作要求,不管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这种“不限”给考生营造了一种宽松的写作环境,便于考生情感的倾诉和个性的展示。正因为解除了“限制”禁锢,使得近年来考场作文丰富多彩,佳作迭出。但不容忽视的是,也有一部分考生,在面对“文体不限”时,要么苦于“不限”二字,难以确定写作的“切入点”,无所适从;要么信马由缰,随意草就,结果写成文体不分的“大杂烩”。为此,笔者想针对以上两种情况谈一下应对策略:一、如何快速选定文体。在考场上,什么最宝贵?时间。假如考生面对文体不限,迟…  相似文献   

2.
王庆军 《现代语文》2006,(7):126-126
话题作文不限文体,摒弃了过去那种只限写某一种文件的限制,拓展了考生的写作思路,确实能让学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有较大的写作空间和写作自由,能够让考生在考场上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潜能。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之友》2000,(9):F003-F003
高考作文,一直束缚着考生的体裁限制,终于由最初限写小说、诗歌到去年只限制诗歌再到今年的什么也不限,让考生自己任选一种体裁进行写作。考生摆脱了文体限制的羁绊,选自己擅写的体裁,想必如鱼得水,写起来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4.
从2000年开始,一些地方中考作文取消了对文体的限制。作文命题由文体的“限制”到“不限”,有利于考生写作水平的发挥,受到了老师和考生的热烈欢迎。但是,有的同学在写作“文体不限”的作文时却反而无所适从。例如某省有一中考作文题要求考生围绕“尊重”这个话题,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作文。结果有相当一部分考生的作文写得有点不伦不类:前面看起来纯粹是在说理,很像议论文;接着陡然一转,说我想起这样一个故事,于是就开始详细地讲故事,俨然是记叙文;接下来便“啊!……”直抒胸臆,又像是抒情散文。整篇作文,中心松散,真像“杂文”。这样的一篇文章,且不说文体上是个大杂烩,就内容而言,说理没说透,记叙没记清,抒情不酣畅,岂能得高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些同学的各类文体知识薄弱,平时缺乏这类作文的训练;另一方面,还与不能正确领悟“文体不限”这一作文要求有很大的关系。其实,对“文体不限”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第一,动笔前,同学们有灵活选择文章体裁的自由,也就是每一个同学看到文题后应尽可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写。擅长记叙、描写的写记叙文,擅长论辩的写议论文,擅长抒情的写散文等。如有一中考作文试题《朋友》,考生结合自身写作实际和生活体...  相似文献   

5.
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文字来启发考生思考、激发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类型。这类作文一般不限制观点,也不限制主题,写作体裁往往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让考生结合话题然后自由命题进行作文。这种题型的作文,选材广泛,能让考生结合自身生活及  相似文献   

6.
从1998年以来,江西省中考作文取消了对文体的限制。1998年与2000年均注明“除诗歌外,文体不限”;1999年,根据材料按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或者议论文;2001年标明“文体不限”。中考作文命题由文体的“限制”到“文体不限”,有利于考生写作水平的发挥,受到了老师和考生的热烈欢迎。但是,有的考生在写作“文体不限”的作文时却反而无所适从。就拿2001年我省中考作文来说,要求考生围绕“尊重”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有相当一部分考生的作文确实有点不伦不类:前面看起  相似文献   

7.
张淑艳 《现代语文》2006,(8):127-127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几乎清一色采用“文体不限”的写作要求,不管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这种“不限”给考生营造了一种宽松的写作环境,便于考生情感的倾诉和个性的展示。正因为解除了“限制”禁锢,使得近年来考场作文丰富多彩,佳作迭出。但不容忽视的是,也有一部分考生,在面对“文体不限”时,要么苦于“不限”二字,难以确定写作的“切入点”,无所适从:要么信马由缰,随意草就,结果写成文体不分的“大杂烩”。为此,笔者想针对以上两种情况谈一下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文字来启发考生思考、激发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类型。这类作文一般不限制观点,也不限制主题,写作体裁往往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让考生结合话题然后自由命题进行作文。这种题型的作文,选材广泛,  相似文献   

9.
从1999年的“假若记忆可以移植”,到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高考作文中都出现了“文体不限”这一要求。其实,文体不限从打破议论文一统天下的1998年就开始了,只是当时没有明确提出而已。这一要求的提出,摒弃了过去那种只写议论文的限制,拓展了考生的写作思路,让考生有了  相似文献   

10.
从2000年开始,一些地方中考作文取消了对文体的限制。作文命题由文体的“限制”到“不限”,有利于考生写作水平的发挥,受到了老师和考生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1.
王竹香 《辅导员》2009,(22):9-10
文体规范,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是高考作文赢得高分的先决条件。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一般不规定采用某种文体,目的是让考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但有的考生误解了“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或者有的考生根本就不懂文体,以致写出一些“四不像”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灵动”与“沉稳”,是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的主题。这两个词,对于今后的考生来说,亦有深刻的启示意义。一、文体的沉稳与灵动这几年,高考作文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长,自由地选择文体。这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进步。但是,“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在文体的把握上,每一个考生都要既沉着,又稳重。在我们江苏省,历来都要求考生写什么必须是什么,写什么必须像什么;决不容许在一篇800余字的高考作文中,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杂乱使用,搞成一个“大杂烩”。从总体上说,高考作文的文体一般分为两类——记叙  相似文献   

13.
翻看近些年的中考作文题,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个题目后面都有这样的要求“:文体不限”“、文体自选”,这些都表明中考作文在文体的选择上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开放了,这无疑为考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考生自由而有创意地表达。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个“文体不限”  相似文献   

14.
误区之一:“文体不限”就是“不要文体” 如果不管文体,信马由缰,文章就会不伦不类,成为“四不像”。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不限文体不是不要文体,而要确定用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写什么文体就是什么文体。所以,在写作时,一定要根据所选素材和表达的需要,根据自己的特长,确定一种文体,然后按这一文体的有关要求写作。值得提醒的是,一般情况下,作为初中生以写记叙文为好,毕竟由于阅历的限制,大多数同学的认识能力尚不足以写出立意深刻的议论文来。  相似文献   

15.
2000年高考作文首次明确提出了“文体不限”这一新原则。现在则明确为“文体自选”,完全放开了限制。文体开放,首先使高考对写作的考核更加合理,它有利于有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文体驾驭能力的考生公平竞争,各展其能。另一方面,文体开放也有利于广大考生创造性的发挥,亦与时代倡导的创新精神、与新时期教育呼唤的素质教育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高考作文的“立意自定”、“文体自选”的要求,表明了高考作文具有全方位开放的特点,即从作文的内容到形式,尽可能减少种种限制条件,给考生留下施展才华、特长、个性的广阔空间。文体自选(文体不限),是高考作文在形式上开放的一个重要特点。考生在考场上可以自由选用自己认为最适宜的文体,从而拥有了选择文体的主动权。但它也使不少学生淡化了文体意识,造成作文文体不明,从而丢分严重的后果。文章旨在通过对文体写作的尴尬现状的反思,提出一些浅近切实的建议和做法,为写作寻找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17.
高考作文从命题方式看主要有三种,即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但对文体的要求并不严格,常常加上这样一句:“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这虽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但也让有的考生误人歧途,以为“文体不限”就是信笔行文、不讲文体规范了,加之受网络时文和《读者》之类文风的影响,教学中规范文体训练的淡化,因此每年的作文评卷最令人头痛的就是“四不像”文的泛滥成灾。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在高考的话题作文中,都有“文体不限”一项要求。那么,究竟如何应对“文体不限”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要特别加以重视: 首先,要确定适合自己的最佳文体。虽然“文体不限”,但是,对每位考生而言,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中考作文多以话题作文为主,那么,如何写好话题作文呢? 一、弄懂题目,把握文体 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考生可以根据题目要求自由发挥,选择符合题目要求,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后,再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布局谋篇。如果你生活积累丰富,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的片断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  相似文献   

20.
话题作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求考生自选文体,不对文体作限制性要求。因此,有的考生便错误地认为,话题作文不限文体,就是不要文体。其实,文体不限只是给考生选择文体的自由,并不是不要文体。考生动笔写作之前,必须选定一种文体,一旦选定了某种文体,所写文字就必须符合该种文体的写作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