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本课程十分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避免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要注意创设专门的情境,采取特别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学校体育由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三个部分组成。前两个部分面向全体学生,主要培养大众体育的人群,促进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就体育教学而言,主要目标是促进所有学生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增强体能、促进健康,更好地学习和生活。那么,如果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体育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内容中明确指出,"十分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和进行体能练习的同时,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有助于心理健康。因此,既要重视运动技能的教学,又要重视心理健康目标的达成;要注意创设专门的情景,采取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初中体育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通过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4.
现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我认为,我们体育教师在实施这五个学习领域目标时,要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首位。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阶段,要着重让学生体验到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要使学生体验到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其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要对体育活动有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参与他所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亲身感受自己进步和成功的快乐,从而获得乐趣。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更要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为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强壮的体魄打下基础.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同其他学科课程有共同之处:通过师生互动,掌握必要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素质.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首先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引导,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堂的学习活动呢?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因此,在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7.
哈妍 《考试周刊》2012,(50):113-114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四个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思想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新课程改革对体育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小学体育教学必须进行有效性教学。1.制定目标、选择内容根据教学对象制定五大目标。第一,运动参与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初步形成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表现出乐于学习和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并在活动中表现出展示自我的愿望和热情,体验到体育活动的兴趣、乐趣和情趣。第二,认知、技能目标:通过各项体育活动内容,获得一些运动和健康的基础知识:初步学习完成简单的组合动作,培养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以及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的意识。第三,身体目标:通过教学活动,逐步形成正确的动作姿势和良好的身体形态,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发展身体灵敏、协调、速度、耐力和力量等体能。第四,心理目标:在学与练中,体验参加不同项目运动时的紧张与愉快、兴奋与疲劳、成功与挫折等心理感受,学会通过体育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逐渐形成克服困难与抗挫折等意志品质。第五,社会适应目标:引导学生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竞争进取的精神,积极勇敢、顽强、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意志品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围绕这些目标选择学生爱好的内容进行教学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在践行这一理念的过程中,体育课堂作为体育教学的主战场,其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以及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与发展,即学生在体育课堂得到实惠,能够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上体现出来。那么,我们在新课标下,如何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呢?  相似文献   

9.
丁凤良 《考试周刊》2014,(49):17-17
<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新课程标准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构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社会五大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使课程目标更具体化,更具操作性。要真正落实全新的体育课程基本理念,实现体育课程的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创造学习的能力,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关键在于体育教师在新课程下针对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必须作出相应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0.
当前,很多学生被认为是在没有感情、没有兴趣、消极被动的状况下上体育课。怎样去动员那些没有兴趣的学生呢?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让学生去参加与决定课的过程。体育新课标的理念认为,运动参与比运动技能学习更重要。将体育课程的学习划分为五个学习领域,第一就是运动参与。设置运动参与领域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运动参与有两个学习目标:一是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二是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这些都说明了运动参与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课堂中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去参加与决定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提出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里的“健康成长”是指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地贯彻执行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袁小平 《中学文科》2009,(2):137-137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理念之一就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即面向全体学生.《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体育的目标是促进每一个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与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具备最起码的体育基础知识、运动能力和技能,养成坚持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而分层教学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了新课标的实现.笔者根据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体育教学中的分层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周建和 《考试周刊》2011,(70):162-163
体育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而且能增进心理健康。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品质,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教学技巧。体育老师不仅要重视运动技能,而且要重视心理健康的培养,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又发展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4.
心理素质作为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体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视.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让学生身心都得到锻炼和发展是体育课的宗旨.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注意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的传授,对学生的培养多侧重于生理方面,很少注意心理方面是否健康.体育教师在提高学生生理健康水平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生理和健康状况及学习的态度与成绩,甚至影响学生今后的个性成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强调体育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特别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使学生养成积极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全新的健康教育观促使我们更多地思考体育活动中"身"与"心",运动技能传授与心理健康的目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王云 《广西教育》2013,(14):94-94
体育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等教学目标,强调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健全的人格、扎实的技能、适应社会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得到快乐,陶冶情操。近几年来,笔者尝试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励志教育,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并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并且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应该说,新课标给了体育教师更大的上课空间,同时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是笔者对于新课标下的体育课的几点不成熟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军秀 《考试周刊》2014,(87):127-127
在学校教育中,体育课程教学的全部内涵和意义就在于——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学生一方面进行体能和技能方面的训练与培养,另一方面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与发展,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学习能力,为促进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现实教学中,一些学校及体育教师重视体能技能教学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无意中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不应有的心理障碍现象,如过于紧张、忧愁、焦虑和压抑等不良情绪。这种现状应当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如何才能有效纠偏改错呢?本文结合初中体育教学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将客观的、显性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学习和隐性的、潜在的体育兴趣、意识、情感、能力、习惯的形成融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体育教学。新课标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随之提高。每一个人都要经历学生时代,而体育课程又是增强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所以学校的体育课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体育课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基本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更要重视学生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以至终身坚持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