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下面以《葡萄沟》一课的造句练习为例谈谈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我认为,指导学生造句要做到:一、用词要恰当用词准确、恰当,是造句的最基本要求。要使学生造句时做到...  相似文献   

2.
一、用词必须准确。单句翻译(汉译英)一般给出英文提示词,必须使用提示词,而且句式结构必须是提示词所要求的。不管是单词还是短语,用词要准确,除非题目有特殊要求,一般都要使用自己最熟悉、最恰当的英文单词,翻译成的汉语更要准确,不能模棱两可。  相似文献   

3.
学会用词是学习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简明清晰的用词可以增加文章的力度和风采,适当地运用转承语和比喻可以使文章变得丰富多彩,使之具有更大的吸引力。相反,词用得不恰当、不得体,写出的句子也就失去了基础。本文从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需要出发,探讨一些常见的用词误区,从而提出要准确用词,进而达到词汇的灵活运用和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4.
小楠:平时的阅读,积累了大量词语,我觉得作文时想用,却—时又不知道怎么用. 尤芳:我觉得——为准确使用词语,只积累、奠定基础还不够,还要经常练,准确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郭老师:你们说得好——运用词语,一定要在“准”上下功夫.习作写得生不生动,不在词语用得多,关键是用词是否恰当.如“我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妈妈就夸耀我”,这句话中的“优秀”和“夸耀”都是用词不当.要想准确使用词语,可以在比较词语的训练中提高自己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如“俯视”和“仰视”这一组词都表示“看”的意思,但却有差别.这里就是一个“遣词造句”能力的提升了.  相似文献   

5.
文学表现情感莫善于用词;而在言情的各类词中,其数量之丰,名作之多,以柔情词为最。词以柔情为主题的创作情况在我国各体文学的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但这是否能够说明,柔情词在人们心中有较高的地位呢?恰恰相反,柔情词从它成熟直至最后  相似文献   

6.
“沉郁顿挫”这个词用来评杜甫诗的风格和周邦彦词之风格是恰当的。但“沉郁顿挫”在两位诗人、词人的作品中却有不同表现:一是由于人格、审美理想的不同造成杜诗在沉郁中包含更多的是对于国家与人民的忧患,而清真词的沉郁则更多的是对个人坎坷遭遇的感伤;二是杜诗的沉郁顿挫给人以警醒、深厚,清真词中的沉郁顿挫给人以失落、缠绵。由此可见,两人诗词中的沉郁顿挫之风格与人格有密切的关系,“如其人”谓之不虚。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教师要从一年级起就注意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二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作文教学就要遵循这一原则,指出学生的用词造句是否恰当,连句成段是否完整,观察生活是否深入,分析事物是否准确,这样才能规范学生的写作思路。使其沿着良好的写作方向进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和企鹅》是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本组课文的读写训练重点是“用词要准确”。根据这一重点,在三篇讲读课文后的练习中都安排了相应的训练内容。如,读写词语、词语境空、替换词语比较意思等。《我和企鹅》则以“回答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说出作者用哪些词句来表达“我”对企鹅的喜爱。课文中写企鹅的词语,有的是生词,要通过查字典来理解其意思,有的虽然不是生词,但在文中有特定的含意,则要通过联系上下文才能正确理解其意思。词语教学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在整体认识课文的基础上恰当地进行分析和讲解。一、抓住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现代课堂教学的轴心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重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而为实现这样的教学所采取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则是围绕这个轴心转动的轱辘。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课型 ,每一种教法没有优劣之分 ,关键是是否用得恰当。那么在自然教学中如何实现现代课堂教学的优化呢 ?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的 :一、教师首先要有现代教学思想。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具有现代教学思想 ,这是实施现代课堂教学的关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能为现代课堂教学提供一些方便 ,能表现现代课堂教学的一个方面 ,但它并不能代表现代课堂教学的全…  相似文献   

10.
第三座桥,就是切莫笔下也骑“盲人马”——要求准。“准”就是准确。任何事情都讲一个针对性,作文更是一个样,尤其对于考场作文、话题作文而言,篇幅有限,空间又极大,所以更要注重表达的准确性。该说什么,要有个对象,有个中心,不能天马行空,同时该用什么词,就用什么词,不要瞎说瞎用。语言表达不准确其实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内含,一是用词造句要针对性强,二是语言表达的内容要合适。下面一篇中考作文是一位同学按  相似文献   

11.
曹国宾 《新高考》2007,(Z2):15-17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是江苏2007年《考试说明》的新增考点。虽然这方面的内容往年高考已有部分涉及,但把它作为一个考点,在《考试说明》中单独而明确地列出来,在江苏是第一次,因此该考点的复习不能不引起高度的重视。一、考点解说(一)准确。准确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要求。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讲,准确是指用词造句要能恰当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1.注意辨析同义词,吃准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词语的分寸,做到用词妥帖,轻重合宜。2.按照词义范围的大小和程度的轻重合理安排次序,不应颠倒…  相似文献   

12.
在《空气氧》一章中,常用到“组成”与“构成”这两个词,这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的角度对物质进行描述。要正确地理解并准确地应用它们,必须从它们的匹配关系、从属关系等几个方面予以掌握。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作文,首先要有话可说,要有具体内容,也就是说要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其次才是话怎样说,怎样把具体内容即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表达出来。小学生为写作文而苦恼,主要是没有内容可写,其次才是不知道怎么写。有人认为,作文无非是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一篇作文写得好不好,主要是看用词是否确切,句子是否通顺,段落是否清楚,前后是否连贯,通篇作文是否成为一个整体。这样错误的认识贯串于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导致作文教学的三个弊端:一是使学生为写作文而写作文,为了达到老师提出的用词准确、句子通顺、段落清楚、前后连贯等要…  相似文献   

14.
用词小议     
为了准确地叙事、议论、抒情,运用语言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用词要准确.要做到用词准确,十分重要的是要认真地辨析词义,从而准确地理解词义.如果在这方面稍有疏漏,就难免要出差错的.一些有成就的作者,他们在用词准确方面给我们提供了许许多多的范例,这同他们能够认真地辨析词义、准确地理解词义是分不开的.不过,我们也不必讳言,由于一时的疏漏,他们个别文章里的个别词语还没有达到“千锤百炼、一字不易”的境界,因此,还有进一步加以推敲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翻译中词语推敲的目的,在于寻找出那些即能体现原原意又生动贴切的词语来表现原词,来表现原词所表现的事物。而词语的表现力则包含词义、音韵、色彩三个因素。因此在词语推敲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词语在意义、色彩、音韵等方面的特色,恰当贴切地选词用词。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 “内核”.数学离不开思维,思维离不开语言.抓好学生数学口语的训练,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1.用词要准确.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词.用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语言的发展.首先,要正确使用单位名称.刚入学的学生,往往不会正确使用量词,如说“1个桌子”“一个笔”等.尽管语文课本已经编排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但小学数学课也要配合训练.在教学准备课时,就告诉学生  相似文献   

17.
在有关桂系的文章、专著中,有国民党桂系、新桂系、旧桂系、桂系、广西派等词出现,常见的有新桂系一词。通过举证和调查分析,认为"新"、"旧"桂系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有前后之分,而无"新"、"旧"之别。"新桂系"一词不足以反映"新桂系"的实质,以"国民党桂系"一词代之则比较确切、恰当。  相似文献   

18.
一、议重点词语如教《爬山虎的脚》,为了让学生体会叶圣陶先生用词之准确,在品赏“爬山虎的嫩茎触着墙时,细丝的头上变成小圆片,巴住墙……”中的“巴”字用得精确时,学生在老师点拨下找近义词“吸”、“贴”、“沾”等置换在句子中,通过比较体会到:还是叶老的“巴”字用得妙。学生在议中懂得了写文章要准确用词的道理,这是老师的讲无法代替的。二、议有“惑”之点如教《麻雀》,作者在结尾处写道:“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有学生存“惑”:“猎人唤回猎狗走开了,而那可怜的小麻雀仍在地上,没有脱离危险,猎人一走…  相似文献   

19.
看图讲述是幼儿借助于图片训练讲话,发展思维的一种形式,这里面伴随着大量的用词造句。有的幼儿讲述连贯,用词恰当,想象丰富,有的幼儿说的语句不完整,病句多,这些都跟他们词汇的丰富、积极词汇的多少、用词构句的能力有关。幼儿知道不少词汇,但对其中相当一部分词尚不理解;有的即使理解了,但不会运用。这些词称为消极的或被动的词,如果这些消极的词不转化为积极的词,将限止和妨碍着幼儿看图讲述的有效进行。例如,幼儿在看图讲述中说:“小鱼在水中自由散漫地游。”“今天的天气真新鲜。”这说明幼儿虽有构词造句的愿望,但对“自由散漫”、“新鲜”两个词汇尚处消极状态,造成用词不当之错。又如:在“取皮球”的讲述课中,幼儿说:“树  相似文献   

20.
用词准确,就是使用贴切的词语,恰如其分地揭示客观事理,正确地反映现实生活,恰当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用词准确,第一要合乎事实,合乎情理;第二要合乎语法,合乎逻辑;第三要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