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文衍 《班主任》2002,(5):26-26
新班主任有三要三忌:一要“不带框框,从头开始”,忌“划框定调,先入为主”。新班主任上任第一天应该郑重宣布: “我不带任何框框看学生,人人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好坏就看行动了。”二要“琢磨新办法,班级活动搞出新意”,忌“因循守旧,  相似文献   

2.
教师示范“六忌”示范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教学环节。教.师的示范动作应注意“六忌”:一忌不作准备活动就做示范动作。这样,示E范动作做不规范,容易出现失误。I二忌运动技术不熟练时做示范动作。如果教师本来就不熟练,做出的示范肯定不规范,留给学生的视觉表象肯...  相似文献   

3.
高一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思考练习二的2题“忌不自信”,题目要求”翻译以下各句,特别注意加点词与划线处的译法。”《教参》没有明确答案,从另外7个小题看,都有语法方面的特别之处,况且“自”是代词,处于动词之前,又有否定词,又可译为“邹忌不相信自己”,所以许多教者把“不自信”讲为“否定句的代词宾语提前”了。  相似文献   

4.
举例“三忌三要”□灵台县东关小学张永晖讲课离不开举例,例子选得好,学生就爱听。用例子要做到“三忌三要”。一忌“大例小用”或“小例大用”,不贴切,牵强附会,不但起不到“助解”作用,还会误导学生。二忌“洪水泛滥”。好例子有一个就行,同一类型的例子讲个没完...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应忌语”和“应忌事”谢奎芳教师应忌语十条:一、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应说:“‘犯了错误,知错就改就是好学生。”忌说:“没有用的东西,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二、当学生来请教问题时,应讲:“这个问题问得好,老师告诉你。”忌说:“上课不听讲,这样简单的...  相似文献   

6.
快哉风 《良师》2010,(4):54-54
俗话说:“入门问讳”、“入国问忌”。泰国的民间禁忌有很多,我熟知的有三方面:“佛忌”、“头忌”和“足忌”。  相似文献   

7.
一忌“零食”。常吃零食,会破坏胃肠道消化活动的规律,容易引起胃病。二忌“偏食”。偏食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儿童智力发育。三忌“蹲食”。蹲着吃饭,腹部受挤压,胃肠不能正常蠕动,会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四忌“暴食”。儿童消化器官发育不十分健全,经常吃得过饱,消化液的分泌就供不应求,容易产生消化道疾病。五忌“咸食”。经常食物过咸,会使体内水分潴留和心脏排血量增加,容易引起肾脏病和高血压。六忌“快食”。吃饭过快,唾液分泌不足,影响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七忌“甜食”。常吃甜食和糖果,容易造成龋齿,引起缺钙、肥胖、糖尿病和心…  相似文献   

8.
最近拜读李德元同志撰写《对<田忌赛马>的异议》一文(以下简称“异议”),感觉立意甚偏,评价不公,有必要提出来商榷。一,孙膑出的主意是“不光彩”的吗? “异议”的作者认为“孙膑给田忌出了一个不光彩的主意”,田忌夺魁也因而“不光彩”。《教学参考》说得非常清楚:“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田忌连输三场。孙膑观看了这次赛马,根据观察分析,帮助田忌用调换出场顺序的方法,取得了第二轮比赛的胜  相似文献   

9.
数字的借代     
数词具有借代的修辞作用。比如上海人说“十三”,在某种情况下,是包含了爱憎感情色彩的。它既可指代办事不慎,爱出风头的人,又可表示交谈双方逗乐、打情骂悄的口语。“侬介人介十三的”,“侬勿要十三”,同样的话在不同场合“十三”所表示的意义却大相径庭。这犹如北方人说“二百五”,香港人所说的“三八”一样。同样的“十三”,在西方人眼里,它又是不吉利,不祥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0.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的确很美,不仅美在结构,美在形象,更美在故事。故事之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邹忌的讽谏之美。古代臣子,进谏帝王,是很冒险的事。邹忌的进谏从客观上说,也有“犯上”的可能,甚至落下斩首之罪。然而,故事却隐去这些内容,让邹忌的规劝讲得娓娓动听,充满喜剧色彩。故事开始叙写了邹忌的“三问”和妻、妾、客的“三答”,情节虽然简单,但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并初步表现了邹忌自知自明的性格。紧接着写邹忌夜深人静,独自的“三思”,悟出妻、妾、客答话的三个原因:“私”“畏”“求”,进一步表现了邹忌不盲自大勇于反…  相似文献   

11.
邹忌与齐国美男子徐公比美,反复照镜,最后确认自己不如徐公美,从而悟出受蒙蔽之深。然而用墨如此之多的照镜比美细节,在其他史料中却难以找到,仔细分析,此事未必属实。一、时间“巧合”,有意设置。邹忌问“我孰与徐公美”,“朝”问妻妾,“旦日”问客人,“明日”徐公好象心有灵犀,竟然亲自来了,使邹忌如愿以偿,能够面对面近距离的跟他仔细比美。连续三天的比美,是在时间上有意设置的“巧”。二、妻妾回答,疑点颇多。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什么职业,不清楚;邹忌是否认识他,不清楚。但通过妻妾的回答可以肯定,妻妾似乎比邹忌更熟悉徐公。作为大门…  相似文献   

12.
在第一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课本注释“〔昳丽〕光艳美丽”,这样的注释显然是不完全符合文意的。课文开篇已交代“邹忌修八尺有余”,后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这不正说明邹忌是一个“形昳”而“貌丽”(形体高挑而容貌美丽)之人吗?“昳”读“dié”,指“日偏西”之状,不正是有人影斜长之意吗?“形昳”即意为身材高挑。另“形貌昳丽”不正是与《后汉书·华佗传》中“耳目聪明”及枚乘的《七发》中“脭醲肥厚”的这种并提修辞手法相同吗?故“昳丽”应注解为“〔昳(dié)丽〕高挑而美丽”为好。在第一册《劝…  相似文献   

13.
评奖“三忌”王光辉岁末年初,各种评奖活动又开始了。评奖,本是一种鼓舞先进,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一种手段。但如果该奖的不奖,不该奖的却奖,不仅会失去评奖的意义,而且会产生一种消极因素,对工作不利。借鉴以往,笔者认为,评奖有“三忌”:一忌“滥奖”。表现在评...  相似文献   

14.
镜子,能如实地反映客观物象,它不虚美、不隐丑;并能给人们以生活、人事等多方面的启示。因此,古代又称“镜”为“鉴”。《邹忌讽齐王纳谏》写的是“讽谏”与“纳谏”的故事,情节不曲折离奇,却显得朴实动人,这主要是写出了由一面镜子所得到的哲理的启示。因此,教这篇课文,要紧紧抓住其写作特色。镜子是作为“物”的线索贯穿全文的,它对展开矛盾,刻画邹忌与齐宣王的性格,揭示主题有着重要作用。文章一开始就用了两个“窥镜”的生活细节来写邹忌。邹忌“容貌丽”,他自以为美,他也确实长得  相似文献   

15.
十忌一、教学过程忌平铺直叙,听者如饮淡水,兴味索然。二、忌一课书讲完,教者始终不给学生“破题”——不讲清楚文与题的内在联系。三、忌脱离课文内容的词语教学——教者只知满黑板地照抄参考书或词典上的注释,让学生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工科课程思政要求,通过分析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指出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中要避免的“六忌”:教学目标忌越俎代庖、教学内容忌生搬硬套、教学形式忌死板机械、教学时长忌喧宾夺主、教学时机忌脱离实际、考核评价忌只讲不考。针对这“六忌”,研究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和办法:思想政治教学目标要找准定位;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要自然融入专业课程知识体系;思想政治教学形式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新媒体;思想政治教学时长要适当,要画龙点睛、点到为止;思想政治教学时机要巧妙;思想政治教学考核要落实。贯彻“六要”,可真正实现润物无声式的课程思政,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三则     
从三个侧面论述了教学的三个原则,即教学“三忌”(教学忌满,教学忌灌,教学忌演),教学“三要”(教学要有情,教学要有序,教学要有魂),教学“三无”(教无定法,教无止境,教为不教),试图从教育观念上对教学规律再认识,从而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做法上有所创新,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8.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小语古诗“藏情”艺术例谈刘岩波何谓艺术创作的理想境界?古代文论家们对此多有论述。宋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云:“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冒寒山在《葚原说诗》中也强调“诗肠须曲。”而魏晋南北朝的刘勰则认为“隐也者,文外之...  相似文献   

19.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此句写邹忌身材高大魁梧,容貌漂亮,可谓美男子.这八尺到底  相似文献   

20.
节日禁忌     
正月春节是新年之始,禁忌较多。如忌打碎器物,打碎了要说“岁岁(碎碎)平安”或“越打越发”之类的吉利话。还有忌遇殡葬,忌丧家拜年,忌吵骂人,忌请医生,忌迁居,忌剃头理发等等。正有初一又是新年的头一天,禁忌更多,如吃所饭忌无鱼,有鱼忌全部吃光,是为了讨个“有余(鱼)”的吉利;吃有骨头的食物忌说:“骨头”,要说成“财喜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