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琳 《体育科研》2007,28(2):43-43
前日本柔道冠军,现日本大学柔道队教练金野润。日本是世界柔道水平最高的国家,柔道选手的配餐营养也非常讲究。近年来运动员对营养越来越关心了,特别是补充氨基酸,许多运动员自己想办法,有的吃营养补剂,这很好。营养是每天的事,光  相似文献   

2.
(一) 我省柔道队的发展概况我省柔道运动是1979年开始的,至今已有十年时间,我省和全国各省市一样,都是由中国式摔跤改练柔道的。1979年浦德华教练率领我省第一批柔道运动员去天津参加全国柔道训练班,训练班由日本川西秀和田宽治及著名柔道教练植松明义先生任教,培训了我国第一批柔道运动员。1986年我省又邀请了日本高知县柔道教练门田幸延、成岗昌宏两位先生来我省讲课。另外,在我省执教的我国第一批优秀  相似文献   

3.
在柔道项目的训练与比赛中,诸多教练认为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不当是影响柔道运动员运动水平提高的关键,也有教练认为跑步或力量训练及高强度的实战练习配合不当是影响柔道运动员运动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还有教练则认为选材因素是影响柔道运动员运动水平提高的重要环节。其实以上每一种方法的训练在不同的教练员训练中都也有过成功的例子,但如何使成功的比例扩大,人力物力的投入缩小找准影响柔道运动员运动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是我们探讨的中心。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及询访等研究方法,探讨日本男子柔道运动员的性格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日本男子柔道运动员在乐群、敢为、直率、自信等7个因素上趋于高分特征;优秀柔道运动员则在乐群、兴奋、敢为、紧张等6个因素上,与普通柔道选手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些心理学指标,可作为选择和培养优秀柔道运动员的理论及测试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柔道运动技术水平,备战七运会,根据山东省体委与俄罗斯莫斯科州“狄纳摩”签定的有关协议,俄罗斯柔道专家卡巴诺夫·列奥尼特应邀1991年12月21日来济南执教山东省柔道队。卡巴诺夫今年40岁,俄罗斯族,是莫斯科国内中央体育学院柔道教研室负责人,苏联国家柔道队高级教练,  相似文献   

6.
在体育运动中,柔道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项目,其重点讲究集力量与技术为一体。而背负投技术属于柔道训练期间主要应用的一门技术,因为成功概率极高而受到了运动员的青睐,并且成为帮助运动员获胜的关键。对于柔道训练教练来讲,在训练期间,应当加大对背负投技术的训练,控制好整体,根据队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特征制定与之相符的训练方案,从而达到训练效果的最佳。在本篇文章中,主要对柔道背负投技术转体动作运动学和力学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青少年蹦床运动员膳食营养知识、膳食营养态度以及膳食营养行为等信息,进而改善其营养水平,为提高运动成绩服务。方法:以10-17岁青少年蹦床运动员为调查对象,设计蹦床运动员膳食营养知信行调查问卷,对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青少年蹦床运动员膳食营养知识平均分为6. 5±1. 73分(不及格),知识短板主要是对食物中营养素的构成以及人体所需的能量物质来源等知识点的理解有偏差;膳食营养态度平均分为7.03±1.81分(良好),总体上膳食营养态度表现积极;膳食营养行为平均分为13. 43±3. 07分(及格),运动员的食物选择主要依靠心情或者胃口,营养素摄入不均衡,有一部分蹦床运动员不按照队里的规定购买或食用食物。结论:我国青少年蹦床运动员主要依靠教练或亲戚朋友获取营养知识,正确的饮食习惯有待加强,膳食营养行为需要合理监控。建议:开设相关营养课程,加强运动员对膳食营养重要意义的认知,配备专业的膳食营养师进行膳食营养搭配和监控。  相似文献   

8.
《中华武术》2006,(11):58-59
一、我是一名高中田径运动员,最近教练告诉我们应该吃点纯肌酸,男孩子们都吃了。我想了解一下女孩子吃这个会有副作用么?女孩子吃会不会毛细孔增大、促使汗毛增长?会不会增加体重长出大肌肉块?  相似文献   

9.
现代高水平的运动竞赛,双方实力十分接近,难分伯仲,比赛更多的是意志品质的较量.柔道教练虽已开始将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列入训练计划,并贯穿于训练的全过程,但从理论上作较全面论述的较少.我国柔道运动已在奥运会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全国的总体水平还有待继续提高,特别要加强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以保证在高水平的较量中争取胜利.  相似文献   

10.
应我院陈安槐院长的邀请,日本北海道教育大学名誉教授吉田直忠和函馆喇沙高等学校保健体育科主任林昌司,于3月16日来院讲学,主要内容有柔道的历史、柔道的特点、柔道基本技术、柔道裁判法、以及柔道在日本学校中的地位。听讲的除本院有关专业的师生,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柔道教练员。两位先生教学态度严谨,讲授与演示相结合,很受学员欢迎。  相似文献   

11.
嘉兴队青少年在开展柔道运动员训练时,会经常出现肌肉肌腱损伤、关节损伤等,这些损伤具有急性、中度损伤的特征,发生重度损伤的概率较低,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大腿等部位是柔道运动员最易发生损伤的部位,关节损伤最为常见;技术动作错误、疲劳训练、未做好准备工作等都有可能导致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基于此,教练应加强运动员对运动训练的认知及相关动作的掌握,避免运动员在疲劳或紧张状态下进行比赛或训练,同时对易发生损伤的训练进行额外培训,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手段。运动员应加强膝、肩等易受伤部分的训练,提高其周围肌肉力量、弹性、柔韧性。希望通过本研究为柔道运动员开展运动训练提出科学合理的指导,降低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提高运动员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12.
柔道运动起源于日本,我国柔道运动的开展比较晚,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早期选材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结合柔道训练经验,对柔道运动早期选材的、的标准和方法进行论述、研究,旨在为我国柔道运动员的选材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体能是柔道运动员所有技能得以有效施展的前提和基础,拥有良好的体能水平是柔道运动员竞技能力得以提升的有效突破口,不但能够促进柔道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还能够对运动损伤进行有效预防,为此强化柔道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柔道运动员专项体能的特征进行分析,之后在对柔道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应遵循的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14.
一、专家您好!我是一名体校教练员,我的运动员时常出现感冒的状况,对系统训练影响很大。我想咨询一下运动员应该进行怎样的营养补充才能够增强体质,避免感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少年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柔道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因而要求队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并能够在激烈对抗过程中保护自己。近年来该项目在基层体校不断扩大招生,旨在培养青少年柔道运动员。教练员在安排运动员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运动损伤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也正是急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本文对朝阳市体校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进行调查,希望能找到该项目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在运动训练中尽可能减少运动员的损伤,以便运动员能够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相似文献   

16.
《乒乓世界》2008,(7):2-2
6月6日,日本奥委会透露:在中日两国有着很高知名度的日本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将出任北京奥运会日本代表团的旗手,而男子100公斤级柔道运动员铃木桂治则被选定为日本代表团的队长。  相似文献   

17.
运动成绩取决于多种因素,一个有重要意义的因素就是:“专项运动的营养”。由于各专项运动都各有其运动特点,因此它们对于饮食营养也相应地各有其独特的要求。柔道运动是激烈对抗性耐力运动,能量消耗属于重量级,每日耗能4500-5000千卡,比赛期间耗能更大。柔道运动不但能量消耗大,而且对营养的需要还有着其专项运动的特点。在国际上,运动营养专家对此进行了许多研究,在国内,运动营养界对柔道运动的营养补充问题的研究尚属少见。为了提高我国柔道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从而提高其比赛成绩,现仅就柔  相似文献   

18.
根据运动员的体重,分级别进行比赛是柔道运动的项目特点。一般情况下,柔道运动员赛前都会以减体重的方式争取力量和身体能力上的优势,因此,赛前减体重是柔道运动员不可回避的问题,尤其是中小级别。由此引发的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变化,对于赛前训练手段、方法及方案的制订都会产生直接影响。本文从中小级别柔道运动员赛前减体重与机能状态变化的角度出发,进行相关测试,探索赛前减体重对柔道运动员机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功勋教练链球专家彼得罗夫是莫斯科奥林匹克体育运动学校教练,执教有30年,曾任世界优秀运动员尼库林的教练8年,尤其对训练青少年链球运动员很有经验,曾培养出欧洲青年田径锦标赛链球冠军。彼得罗夫受聘来我国工作3个月,于4月16日到达南昌全国链球集训队执教。彼得罗夫工作认真,热情细心的指导我国链球运动员训练,传授先进的技术与训练方法和手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体育竞技水平的发展,柔道运动的相关问题也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柔道运动当中,运动员的下肢往往会出现损伤的情况,一旦出现损伤就会影响到柔道运动员的竞技状态,甚至会直接导致柔道运动员退役,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因为在柔道技术中大多数的动作都需要下肢完成,另外很多的技术动作都需要柔道运动员参与腰腹力量,所以应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来帮助柔道运动员预防下肢损伤,让柔道运动员尽可能保持竞技状态。据此,本文分析了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柔道运动员下肢损伤预防的影响,希望能够对现实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