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辛亥革命前的中国为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社会.辛亥革命是中国告别传统社会而走向现代社会的一种方式.在传统的君主专制社会中,中国盛行臣民型、地域型的政治文化,具体表现为"主权在君"、"人治"、"集权专制"等内容.辛亥革命则促使中国的政治文化发生了变迁,开始向参与型的政治文化转变,即"主权在民"、"法治"、"民主共和"等.辛亥革命促使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但并没有完成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是近代新式教育培养出来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未经过系统的国学训练,但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却非常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并初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评价和选择,希冀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源上找到中国社会革新的理论依据与精神动力,因此辛亥革命前的孙中山是一位托古革新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信函有一套固定的书写格式和礼貌用语。辛亥革命后,破除封建陈规,这种习惯随之简化,但仍流行于文化群体和社会上层。解放以后,进一步通俗化,人们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具有政治现代化的特征,它是传统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一种方式。辛亥革命推翻了东方的帝王专制,造就了中华民国,变更了中国政治统治的合法基础;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引进了国会、宪法和总统等西方的新制度文明,引起了政治结构的分化;开创了中国“宪政之治”的新传统,终结了传统中国“朝代国家”的型态,造成了政治文化的世俗化;彻底变革了传统社会的政治结构,增强了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带来了政治参与的扩大化。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严复的思想是这么一个过程的:严复早期对中国传统文化完全丢弃,中期偏向保守,晚期回归到传统文化。本文认为,严复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严复在引进西学前期,主要是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他认为能与西学相对应的内容,为西学作注、作解。而辛亥革命后,他主要是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去对照西方的文化观。只是,严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一直都本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以精华为本才是严复真正提倡的。  相似文献   

6.
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由“离异”到“复归”的思想演变轨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甲午战争前后至戊戌维新时期,严复基于坚实的西学功底、甲午战局的唤醒、科考屡试不第的愤懑等原因,大力提倡全面西化,批斥中学;二是从戊戌政变后至辛亥革命时期,严复基于对当时西方社会弊病有了初步认识以及早年所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等原因,极力主张中西文化折衷;三是在民国时代及其晚年,基于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文明的深感绝望、所受斯宾塞庸俗进化论的影响以及官运亨通的个人经历等原因,竭力推祟旧学复古。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后,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中国建立,但它如昙花一现,很快就消失了。其失败的表面原因是袁世凯上台建立了专制强权统治。实际上,其失败的深层原因在于,自古以来,中国社会的组织结构、政治文化和资本主义萌芽3方面均不利于民主因素的产生和发展,直到近代,中国的民主基础仍然相当薄弱。  相似文献   

8.
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近代化教育指导思想的确立,无疑是在中国的辛亥革命之后,中国教育近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件是1911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的辛亥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统治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建立了属于民主政治范畴的共和国,这就使一切依附于封建政体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失去了主体。为中国传统教育的改革和近代化奠定了思想基础,而实业的发展和民初经济的复兴又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客观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前的中国思想界是一个大动荡的时期。民族危机的加深和西学东渐的加强,以及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化,导致西方各种学术思潮纷至沓来。其中古希腊罗马文化成为思想界介绍西方文化的大宗。辛亥革命前中国思想界对古希腊罗马的评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评述;对古希腊罗马政治法律的评述;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比较。其中,希腊文化是被评述的主流,而梁启超先生则为评述的主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义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与“和”精神与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精神相互融合的产物。义和文化与义和团运动密不可分,但二者绝非同一概念。义和文化和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所产生的影响、所形成的文化现象性质是类似的。它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又是近百年来在我国北方形成的一种新文化。这种新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之一部分。它不是一般意义的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转型,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转型。这次转型,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政治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它不仅唤醒了中国人民的参政意识,使中国人民的组织意识渐趋政党化、中国国民的社会意识逐渐理性化,而且使中国民众的社会生活方式逐渐从传统走向现代,基本上完成了中国社会革命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社会意识之门,实现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完整转变。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为中国政治现代化扫清了道路,并作了初步的探索。结束根深蒂固的传统制度,开启以民主政治制度为保障的政治现代化实践是辛亥革命完成的时代使命。因此,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深入考察中国政治现代化问题的内在因素及相关问题,辛亥革命是一个很恰当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后,中国思想文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以坚持文化本位为特征的保守主义,以西化为特征的激进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三足鼎立的局面,它们之间的互动,构成了本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14.
面对西方影响,传统文化在清末中国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传统文化怀有分裂而痛苦情感的清末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良举措,使中国文化的主体色调渐渐发生改变。同时,革命派诸多教育政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虽有正向的意图,但却在许多方面不自觉地起了反向作用。辛亥风雨中,中国社会的精神、文化的变化对于下层的影响却远没有那么明显。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失根于辛亥革命,这一革命对于传统文化的蜕变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只是加速了这浩浩洪流的进程,我们不能将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的遗失归咎于辛亥革命。清末新政与民初教育政策上的变化棒喝后人,越是在教育普及的时代,有关传统经典的课程的开设越是重要。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尤其是革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发生,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也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相结合的新篇章。文章从文化、主体、教训和道路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在辛亥革命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中国实际的结合,并对这一历史史实进行述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更加彰显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11年8月27日至28日,"留学人员与辛亥革命暨第二届中国留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一个世纪以前,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留学生创建了同盟会,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此次会议即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召开。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期间,中国近代海军在多种内外原因作用下,举义易帜,不仅从大清海军转变为民国海军,而且对辛亥革命的局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在西方殖民主义的冲击下,传统中国基于儒家文化之上的王朝国家观念被完全突破。以梁启超、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大背景下,试图重新建立对于现代中国的理解,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观念开始形成。辛亥革命的意义则在于,它不仅在形式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权,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更在于它从社会制度和观念文化层面,实现了中国人国家观念由传统向现代的初步转型,并由此开启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从辛亥革命开始,民族国家的建构始终是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1911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如何认识辛亥革命的发生与性质,对此戴季陶在中华革命党时期作出了自己的思考。在他看来,辛亥革命是典型意义上的民主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戴季陶把这一观念扩展为国民革命理论,辛亥革命乃是国民革命的一个环节。这一变化是国民党以党治国理念与实践的必然产物,是国民党政权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以来辛亥革命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以来,对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成果更加丰硕.笔者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主要从对辛亥革命的性质与评价、辛亥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四个方面综述了十余年来对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