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我国最早的通讯社,半个多世纪来,我国报学界大都认为是邵飘萍于民国五年在北京创办的“新闻编译社”。这是错误的。这种错误的说法首先出自戈公振二十年代写的《中国报学史》一书,书中说:“我国人自办之通讯社,起源于北京,即民国五年七月邵振青(飘萍)所创立之新闻编译社是也。”我查阅了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出版的广州年鉴。其中“广州通讯社登记一览表”里就载有四个在民国五年以前创办的通讯社。现照录如  相似文献   

2.
邵飘萍是我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声名显赫的记者、报人,是反帝反军阀的英勇新闻战士。他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占据一席地位,因此,对介绍他的生平以及新闻实践的文章中的遗误之处,进行考证与补遗,使研究工作在史料确凿的基础上进行,是十分必要的。一、邵飘萍的“北京新闻编译社”何年创办?是北京第一家通讯社吗? 1924年3月,邵飘萍在《东方杂志》21卷6号上发表的文章《我国新闻学进步之趋势》中写道:“乃于民国七年创办新闻编译社于北京,是为我国人北京有通信社之始。”而在同年6月出版的《新闻学总论》一书中,邵飘萍又否认前说,讲新闻编译社创办于“五年七月”,是“为华人自办通信社之创始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些新闻刊物上有文章或资料提到: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通讯社是邵飘萍1918年在北京创办的新闻编辑社.而据方汉奇的《中国近代报刊史》载,已知的最早的国人办的通讯社,是1904年在广州创办的"中兴通讯社"(见1934年《广州年鉴》).这个通讯社比新闻编辑社时间上要早十四年.其实,在邵飘萍创办新闻编辑社前八、九年中,我国国人自办的通讯社已先后创立不下二十家.如1909年李盛铎、王侃叔等在比利时创办的远东通讯社,1912年1月创办于广州的公民通讯社,同年九月于上海创办的民国第一通讯社,同年11月于广州创办的展民通  相似文献   

4.
朱世培  沈颖 《新闻世界》2011,(7):149-150
邵飘萍,民国初年著名记者,早年曾经为《时事新报》、《申报》、《时报》撰稿,创办我国第一家民营通讯社——北京新闻编译社,1918年独资创办影响颇大的《京报》,又与蔡元培一起,创办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是后人公认的"新闻全才"。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势力,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鉴于目前新闻界和史学界关于邵飘萍的办报实践和办报思想研究得较多,本文从邵飘萍与几位名人的交往这个切入点来分析他的交往与办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是我国第一个有组织的新闻学研究团体。它在一九一八年七月前开始酝酿、筹备,同年十月十四日正式成立,一九二○年十二月以后(有文字可考的)停止活动,前后虽只两年多一点时间,但由于它的民主的、进步的宗旨和章程,以及它的一些重要成员的进步活动,使它成为五四时期有名气、有影响的社团之一。当时颇负盛望的进步的资产阶级教育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和当时反封建军阀的英勇战士、我国自办的第一个通讯社——《新闻编译社》和《京报》的创办人、“名满京华”的进步新闻工作者邵飘萍(振青)以及北大教授、另一个新闻工作者徐宝璜  相似文献   

6.
邵飘萍是一个集新闻记、新闻学和新闻教育家三种角色于一身的新闻奇才。1918年,在蔡元培的支持下,邵飘萍在北大成立新闻学研究会,并开讲新闻采访课。同时,他还在北京平民大学、北京政法大学讲授新闻学课程。他撰写了中国最早的新闻学作《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当时在北大聆听邵飘萍讲课的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学会里,我认识了一些同学……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1926年他被张作霖杀害了。" 这是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述的毛泽东同志对以"铁肩辣手"著称的名记者邵飘萍的回忆。后来证明,邵当时是中共地下党员、烈士,而不是自由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不了解邵已入党。 邵飘萍为革命献身,为革命开拓报业,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新华社建社80周年,说起中国通讯社的发展,还有更长的历史.民国初年全国共自500多家通讯社,解放前也还有几百家存在,规模都不大.当年邵飘萍创办的新闻编译社虽然名气大,但实际上只有四个人,一个社长,一个副社长,一个编辑主任,还有一个送稿人,1918年前后这样的通讯社就是全国性有影响的通讯社.现在的新华社是有实力、有影响力的新闻机构,而且新华社可谓"一枝独秀",他既是党领导下的新闻机构,又是国家通讯社,还是世界性通讯社,我看到现在新华社业务多元,创办了各类社办报刊、网络、电视台等,媒介产品丰富,身兼多种职能,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汤修慧(1890—1986),五四时期著名女报人,也是中国新闻史上不多见的女性报业经营者,后期《京报》社长。她原籍江苏吴县,生于浙江杭州,毕业于浙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1906年与邵飘萍结婚后开始协助邵飘萍办报。1916年邵飘萍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汤修慧负责所有内勤编辑和发稿事宜。1918年10月5日,《京报》创刊,她负责该报的出版发行等业务,成为邵飘萍事业上的得力助手。1926年4月26日邵飘萍以“宣传赤化”罪名被奉系军阀逮捕杀害,《京报》被迫停刊。汤修慧继承夫志,于两年后恢复《京报》出版。汤…  相似文献   

10.
说起汤修慧,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但提起她的丈夫邵飘萍我们都非常熟悉.邵飘萍在中国新闻史上的贡献不容小觑,可是另外一位《京报》的伟大贡献者却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汤修慧. 邵飘萍和汤修息是我国20世纪20年代后期杰出的夫妇报人.“夫妇报人”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但是这其中的妇者,一定是当时中国妇女中罕见的:她们须是少数识字且具有一定文化和见识的先进女性;夫者,也一定是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1.
1926年4年26日凌晨,誉满京华的名记者邵飘萍,被军阀张作霖杀害了。人们痛惜、愤怒。腐败黑暗的旧中国,有几个象他这样的“全能记者”?他办过很有影响的通讯社和报纸,采、写、编、广告、管理都十分出色;他对外国新闻事业也有较多的了解,担任过日本大阪《朝日新闻》的顾问;他又是中国最早从事新闻教育的少数人之一,他写的《新闻材料采访法》是第一部中国人写的采访学的著作。曾有半年的时间听过邵飘萍讲课的青年毛泽东,赞扬他是“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全国解放后不久,邵飘萍的家乡浙江省金华县追认他为“革命烈士”。新闻救国——青年时期即立青云之志  相似文献   

12.
正邵飘萍是中国报界先驱,曾被毛泽东称为"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他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全才。他曾任编辑、记者、社长、讲师,《汉民日报》《时报》《时事新报》的主笔,他的文章辛辣、一针见血,使北洋军阀闻风丧胆,而冯玉祥将军则称赞他:"飘萍一支笔,胜抵十万军"。邵飘萍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是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创办者之一。1918年10月,他与留学日本的同学潘公弼一起创办《京报》,自任  相似文献   

13.
邵飘萍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记者,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工作者。他的一生,是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是一个正直的爱国新闻记者战斗的一生。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和封建军阀作斗争的牺牲者的象征。邵飘萍是值得纪念的,也是值得我们新闻工作者很好学习的。 首先值得学习的,是邵飘萍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  相似文献   

14.
邵飘萍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文化战线上的勇猛战士、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工作者。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并用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最后因言论“获罪”牺牲在北洋军阀的屠刀之下,为新闻事业贡献了宝贵生命。在舆论界他享有“飘萍一支笔,抵过千万军”的盛誉;他所著的《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等,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新闻     
为纪念邵飘萍先生诞辰110周年,以邵飘萍的名字命名的“邵飘萍新闻教育基金”设立仪式去年12月24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这项总额为100万元的基金是由来自邵飘萍故乡浙江省东阳市的中国横店集团提供的.从1996年起每年拿出10万元专门用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奖教助学,培养21世纪的新闻人才.中国记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郑梦熊出席了该项基金设立仪式.  相似文献   

16.
王治国 《青年记者》2017,(23):124-125
邵飘萍,生于1886年,原名镜清,飘萍是他的笔名,浙江东阳人.1912年,邵飘萍在《汉民日报》经理杭辛斋的邀请下,加入了《汉民日报》,开始了他的新闻生涯.后来,邵飘萍逐渐倾向于革命,于1925年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以“宣传赤化”的罪名被张作霖杀害. 本文按照影响客体、影响主体勾勒出邵飘萍的社交圈,并分析作为报人的邵飘萍受到了哪些人的影响,又影响了哪些人,在此基础上总结邵飘萍对新闻事业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邵飘萍:新闻专业主义理想的追寻与失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飘萍受业之初即深受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思想影响,大力提倡无党无派独立客观的新闻理想,但在当时各种政治势力和思想派别的复杂角力中,他又以明显的进步主义倾向深深卷入其中。由于自由与进步的矛盾一直是被遮蔽的话语,对邵飘萍这两个方面的各自表述,分别指向对其专业思想和道德人格的肯定,而其专业理想与时代实践的矛盾却被遮蔽。  相似文献   

18.
邵飘萍作为中国新闻史上有数的几个优秀报人之一,身后寂寞,除了他业余编撰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各国社会思潮》等书外,最代表他的事业成果的新闻稿件,却很长时间未有结集行世。于是,邵飘萍对后人的意义,就局限于新闻学研究、新闻教育这两方面,至于他驰骋报界的风采,则越来越淡化为一个动人的传说,因为绝大多数人是没机会和条件去尘封的旧报库领略这位当之无愧的名记者之风采的。方汉奇先生主编的《邵飘萍选集》,皇皇两巨册,近百万字,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是迄今为止公开出版的邵飘萍的唯一的一部选集,可谓  相似文献   

19.
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来的先驱——邵飘萍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11月中旬在他的家乡浙江省金华市举行。 邵瓢萍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由中国记协、浙江省记协和金华市记协共同发起,中共金华市委、市政府主办。 邵飘萍生于1886年,1921年始在杭州主编《汉民日报》,不久任上海《申报》驻京记者,后在京创办《京报》。邵飘萍思  相似文献   

20.
邵飘萍是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1926年,因发表文章揭露张作霖统治的种种黑暗而被杀害. 可以说,“风骨”是邵飘萍的一个标签.1918年10月5日,《京报》创刊,邵飘萍在编辑室写下“铁肩辣手”,勉励同仁“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