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黄青研究员带领的团队近年来在研究等离子体与生物及生物分子作用机理、低温等离子体生物技术及应用等方面取得进展.等离子体放电是得到低能带电粒子的一种重要方式,其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带正电的离子和负电的电子与水分子碰撞产生活性氧和自由基,并伴有紫外线和冲击波等,作用于生物及生物分子,可诱导丰富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2.
利用简单的交联反应合成乙二醇壳聚糖接枝羧甲基β-环糊精(GCH-g-CMβ-CD),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浓硫酸-苯酚降解法对其进行表征.将GCH-g-CM β-CD用于运载疏水性抗癌药物甲氨蝶呤(MTX),应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仪在线原位监测其与MTX的结合,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主客体分子的结合比为1∶1.证明GCH-g-CM β-CD通过CMβ-CD的疏水空腔与MTX结合,形成稳定的水溶性复合物.因此,GCH-g-CMβ-CD有望用于疏水性抗肿瘤药物的运载.  相似文献   

3.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PB-g-SAN接枝共聚物,通过调整接枝聚合配方中的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的比例、氧化-还原引发剂和链转移剂(TDDM)的用量,分析了在PB-g-SAN合成过程中,接枝配方对ABS树脂物性结果的影响.分析表明调整接枝配方中的ST/AN配比为7228时,PB-g-SAN共聚物与SAN树脂相容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紫外光引发自由基聚合液相接枝的方法,将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接枝聚合到使用室温等离子体预处理的聚丙烯(PP)片材表面,成功构建水接触角大于150°的超疏水表面。通过FTIR表征显示含氟聚合物以化学键的方式接枝在PP片材表面上。考察实验条件发现增大引发剂浓度、增加单体浓度以及提高反应温度均有利于提高表面接枝率,同时发现使用等离子体刻蚀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表面接枝率。对接枝PP表面进行金相显微镜观察和水接触角(WCA)测量等表征,发现接枝PP表面形成了包括含氟聚合物的粗糙表面结构,水接触角随接枝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至150°以上。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4):464-464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高分子材料实验室的黄晓宁等人在分子设计的基础上.结合单体合成以及聚合物的化学修饰,利用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特殊组成和结构的接枝共聚物,包括主链亲水的高密度接枝共聚物、具有小同侧链的蜈蚣状接枝共聚物以及接枝密度可调的接枝共聚物等,并进行了聚合物的白组装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SI-ATRP)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接枝于有序介孔氧化硅(MCM41)粒子的孔道内外表面,制得表面PMMA接枝的MCM41复合粒子(MCM41-g-PM-MA)。进一步利用增塑剂碳酸丙烯酯(PC)与所得的MCM41-g-PMMA共同对PMMA基聚合物电解质膜进行改性,通过溶液浇铸工艺制得PMMA基复合型聚电解质膜。着重考察了MCM41-g-PMMA填充比例、MCM41表面PMMA接枝以及温度等因素对上述体系离子电导率的影响。红外光谱(FTIR)、热重(TGA)、高倍透射电镜(HRTEM)、小角X射线衍射(SAXRD)分析结果表明:PMMA已成功接枝于MCM41粒子的孔道内外表面。交流阻抗测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表明:较改性前的MCM41填充体系,MCM41-g-PMMA填充的PMMA膜具有更优的离子电导率,同时具有更佳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7.
钛金属修复颅骨缺损科学家们正在利用钛和虚拟神经外科手术帮助遭受严重颅骨缺损的患者。钛可成为一种具有生物适应性的坚韧的植入物,帮助修复患者颅骨。颅骨缺损一般是因外科手术或创伤造成颅骨表面有缺口,根据其大小和位置,可以通过填补或覆盖的方式加以修复。通常可以利用骨头,但有时骨头可能受到感染,因此无法利用。阿尔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用三维成像技术制作了患者颅骨缺损的实物模型。贝尔法斯特皇家维多利亚医院牙医学院的技术人员利用这些模型制造与之匹配的钛金属板,这就是修复颅骨损伤的材料。钛金属板通过神经外科手术安置在患者…  相似文献   

8.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是一个以承担国家大科学工程、主要从事高温等离子体物理、磁约束核聚变等相关研究的研究所。上世纪80年代末,正当国内外开展离子束金属、半导体、绝缘体等材料改性研究时,我们对离子注入生物体内的现象开始关注。通过与生物学专家的合作,历经坎坷,发现了离子注入生物效应,继而开辟了“低能离子与复杂生物体系相互作用”、“环境低剂量暴露与健康”、“低能离子在生命化学起源和星际分子形成中的作用”、“离子束细胞加工与修饰”和“离子束遗传改良”等研究方向。从此,一门由著名生物学家徐冠仁院士命名的交叉学科“离子…  相似文献   

9.
通过评价我国碳减排技术研发效率,探索促进二氧化碳减排的可行技术路径。基于不同的技术减排机理,将碳减排技术分为能源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技术,并利用DEA窗口模型对2005一2017年的碳减排技术研发效率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1)研究期内,能源生产技术研发效率总体上没有取得进步,基本上维持在0.77左右,能源利用技术的研发效率有明显提升,从0.58.上升到0.78。(2)不管是能源生产技术还是能源利用技术,纯技术效率达到有效的年份都很少,表明研发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效率低是造成部分年份能源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技术研发效率偏低或波动的主要原因。(3)能源生产技术方面,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最低的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能源利用技术方面,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最低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因此,我国应加大煤炭清洁生产技术研发投入和加快钢铁等高耗能、高排放产业领域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  相似文献   

10.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丙烯酸丁酯(BA)与EVA的接枝共聚反应,合成了主链为 EVA,支链为聚丙烯酸丁酯(PBA)的接枝共聚物(EVA-g-BA)。着重讨论了BPO的用量,BA用量等各种工艺条件对接枝共聚反应和接枝效率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确定接枝共聚物的结构。结果表明PBA已作为支链接枝在EVA主链上。接枝后,聚合物的相态结构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工业纯钛的特性分析和焊接性分析,来对钛制压力容器的监检项目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正大连化物所F+HD(v=1)→HF+D反应共振态研究取得突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肖春雷、杨学明等人通过自主研发窄线宽的OPO激光,在利用Stark-induced adiabatic Raman Passage(SARP)技术高效制备振动态激发分子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对HD分子从(v=0,j=0)到(v=1,j=0)的激发取得了高于91%的效率。但是由于该技术需要高度聚焦的激光束,限制了总激发效率,致使该技术无法在交叉分子束实验中得到应  相似文献   

13.
首先通过偶联剂3-丙烯酰基氧基丙基三氯硅烷对SBA15表面进行预处理,随后通过所得SBA15表面的丙烯酰基与α-二亚胺钯催化剂1进行成环反应,将催化剂1共价负载于SBA15孔道表面;进一步在乙烯压力1 atm和35°℃下催化乙烯在SBA15孔道表面接枝聚合,获得表面超支化聚乙烯(HBPE)接枝的SBA15(SBA15-g-HBPE);分别通过热重分析(TGA)、红外光谱(FT-IR)、小角X射线衍射(SA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技术对改性前后SBA15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所述工艺可实现HBPE在SBA15孔道表面共价接枝,接枝后SBA15仍保留完整孔道结构。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所得SBA15-g-HBPE对聚氧乙烯(PEO)基聚合物电解质膜的改性作用,与改性前SBA15相比,SBA15-g-HBPE填充体系具有更优的离子导电性能,当填充15 phr的SBA15-g-HBPE8h,所得PEO基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室温离子导电率较未填充体系提高近43倍。  相似文献   

14.
分子生物传感器是由生物大分子通过基因重组或DNA合成所构成的传感器,能够实时、可视化探测活细胞及活体内关键分子事件。目前研究热度高、应用广的分子生物传感器包括分子信标(MB)、共振能量转移系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和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和分子荧光互补系统(如双分子荧光互补、三分子荧光互补等)。文章介绍了这几类分子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重点强调了它们在活细胞分子影像学中的运用,如:研究细胞内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索生物大分子在细胞中的定位、运动和动力学等。此外,还讨论了分子生物传感器的局限性和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眼见为实",分子生物传感器在这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它使我们前所未有地深入到细胞内部去观察生物分子事件乃至生物学过程,从而解答更多的生物学难题。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向碳纳米管接枝"方法将聚乙二醇(PEG)接枝到多壁碳纳米(MWCNTs)的表面,合成PEG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PEG-g-MWCNTs)。通过FTIR,TEM,TGA,XPS等手段表征了接枝前后产物的化学结构。证明PEG以共价键的方式成功接入碳纳米管表面,PEG的接枝率为14%。以PEGg-MWCNTs作为固定相,采用溶胶-凝胶(sol-gel)的方法制备气相色谱毛细管柱。利用该柱成功分离了醇,烷烃,二甲苯的异构体。同商品PEG 20M毛细管色谱柱比较,PEG-g-MWCNTs色谱柱具有更强的保留能力和更好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聚酯织物进行碱处理,采用紫外光(UV)辐照接枝方法,在光引发剂二苯甲酮(BP)的存在下对PET聚酯织物进行紫外光照射,在其表面产生自由基从而接枝对苯乙烯磺酸钠(SSS)。采用相同的紫外光照强度,改变光照时间和接枝单体溶液浓度来研究对苯乙烯磺酸钠在聚酯织物上的接枝规律。采用了Nicolet670型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仪,电子显微镜,分光光度计,MMT液态水分管理测试仪等手段对其结构及染色性、吸水性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聚酯接枝对苯乙烯磺酸钠后,红外光谱出现特征吸收峰,扫描电镜(SEM)观测出接枝前后纤维表面形貌变化,其染色性、吸水性也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生物分析过程中,绝大多数生物识别分子组装、特异性结合反应以及传感信号的读取,全都发生于传感界面,界面的功能和性质对于检测效果起到关键作用。如何构建新型生物传感界面,促进高灵敏、高特异和高通量的生物分析方法的实现,是生命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刘刚博士课题组利用表面共组装技术、新型纳米材料制备和修饰技术、DNA分子构型设计和控制技术,系统研究并构建了一系列新型生物传感界面,成功应用于多种生物分析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由于钛的特有金属特性,使得纯钛和钛合金在军工和民用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也使得真空等离子焊机成为纯钛和钛合金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主要介绍真空等离子焊机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FDTD方法的等离子体天线参数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计算了柱状等离子体天线的辐射方向图,输入阻抗和辐射效率等重要参数,并且和金属天线进行比较.通过计算分析,表明等离子体天线的辐射方向图,输入阻抗,辐射效率会随着等离子体密度、碰撞频率等参数的变化而变化.一定条件下,等离子体天线可以取代金属天线,同时保留了辐射方向可控、快速开关等特点.计算结果对于等离子体天线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7,(3)
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是利用分子印迹技术(MIT)制备的能够"记忆"目标分子的形状、大小和特定的官能团的一种新型智能材料。本文以磺胺嘧啶(SDZ)为模板分子,采用量子化学的模拟方法对SDZ印迹预组装体系进行模拟计算。通过计算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形成复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筛选出合适的功能单体以及确定识别位点,对MIPs的制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有助于理解印迹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