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1 毫秒
1.
<正> 1 有关作物空间技术育种自从1957号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科学家们就开始利用太空环境中一些显著特点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实验,有的已将成果产业化,如作物空间技术育种就是农业和航天业在科技上结合的产物。我国科学工作者曾多次利用返回式卫星和高空气球搭载作物种子,使种子在空间条件下发生变异,从而进行作物性状的改良,获得优良品种。例1 现有纯种黄色玉米种子,经搭载“神舟”系列航天飞船进行处理。将从太空返回的种子种植,长成高大植株,经自花传粉后所结的果穗上出现从未有过的“红粒”性状,那么这一  相似文献   

2.
<正> 阶段一:种子筛选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航天育种中心主任刘录祥研究员说,良种在农业增产中举足轻重,其作用达30%左右。航天育种就是航天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综合了宇航、遗传、辐射、育种等跨学科的高新技术。“种子筛选是航天育种的第一步,这一程序非常严格,需要专业技术。带上太空的种子必须是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的种子,这样才能保证太空育种的意义。”刘录祥研究员告诉记者,“在把筛选出的种子带上太空之前,研究人员还要在地面留下相关对照,之后,与从太空带回来的种子同时种植,平行进行,这样才能进行外观、抗病等不同性状的对比。”  相似文献   

3.
航天育种是利用航天技术,通过返回式卫星或其他可回收型空间飞行器,将农作物种子和微生物带到200-400千米的太空,经过太空特殊环境对种子和微生物的处理,使作物种子产生有益的变异,返回地面后经选育、试种,培育出高产、优质新品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太空育种,就是将作物种子经选优、烘干、装袋、封存、监测、消毒、装入太空舱,随卫星邀游,返回地面后种植。通过太空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综合环境因素诱变植物基因,这种太空作物变异频率高、幅度大,是一种选育高产、优质、早熟、抗病性等物种资源的新途径。目前仅有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的太空育种做得较为出色。我国自1987年就开始实施太空育种了,  相似文献   

5.
我国蓬勃发展的载人航天、探月、探火等航天壮举引发全民高度关注,点亮了青少年探索太空的梦想;“双减”政策的颁布也为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发展良机。学校通过大师讲坛、航天专家进校园、航天科技活动月、太空探索创意实验等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开展航天科普教育。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航天科普教育成果显著,成为素质教育的特色内容。  相似文献   

6.
太空育种     
陈燕  徐墨涵  尹静 《生物学教学》2008,33(10):65-67
太空育种是集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育种技术于一体的育种新途径。大量的试验证明,太空育种已培育出许多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是一个前景很好的新的育种方法。太空育种也是生物学教材中渗透STS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了解太空育种,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生物教材(人教版)第六章遗传和变异中介绍了几种育种方法,如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卫星、飞船、航天飞机进行太空育种,所谓太空育种就是把作物种子放在返回式卫星舱、飞船、航天飞机内,在太空中飞行一段时间,由于太空环境中存在着高能离子辐射、微重力、宇宙磁场、超真空这些特殊的条件,可能使植物种子基因发生了在地面上不可能出现的变异,当卫星、飞船、航天飞机返回地面后,再把这类种子进行选育种植,以获得优良品种,这种过程被称为太空育种.  相似文献   

8.
太空育种是集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育种技术于一体的农业育种新途径,是当今世界农业领域中最尖端的科学技术课题之一。太空辣椒是经过严格的种子分选,把饱满的、发芽率比较好的种子送到太空去,由太空的超真空、微重力、重离子等强辐射的特殊环境对它进行处理,使得它自身的基因产生变异,回到地面以后进行严格的选择、培育和种植。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三个国家拥有这方面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哇!一个个1千克多重的西红柿、160多克重的青椒、1米多长的黄瓜……你知道这些珍奇的菜肴是怎么来的吗?原来,它们是在太空遨游后返回地面的蔬菜“太空种子”,在地面结出与众不同的果实。这个方法就叫做“太空育种”。我国是最早开展太空育种研究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10多年来成果斐然,不少太空果菜正在不知不觉间摆上了人们的餐桌哩。  相似文献   

10.
太空育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太空育种也称航天育种、空间诱变育种,就是将植物种子或器官放到返回式航天器上,利用宇宙的强辐射、高真空、微重力、超洁净、大温差和交变磁场的特殊环境,诱导植物变异,返回地面后,进行培育、筛选植物优良品种的一种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物教学》2005,(11):F0002-F0002
阶段一:种子筛选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航天育种中心主任刘录祥研究员说,良种在农业增产中举足轻重,其作用达30%左右,航天育种就是航天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综合了宇航,遗传,辐射,育种等跨学科的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各位天文迷、航天迷:大家好。我是刘老师。2006年即将过去,那么,去年有神六,明年有神七,今年的亮点在哪里?告诉你吧,是今年发射的太空育种卫星。神舟六号美名扬,实践八号又争光,带了种子两千份,结出硕果一萝筐。实际上,15年来,我国已经做过多次太空育种实验。这事儿可太神奇了,  相似文献   

13.
"高级植物育种理论与技术"是作物育种学延伸出来的一门课程,主要是结合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解析作物育种前沿理论与技术进展。随着近年来研究技术和手段的日新月异,作物育种学学科高速发展,与之相关的"高级作物育种理论与技术"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各大农业高校的重视。对农业高校"高级植物育种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方法、考核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为开设"高级植物育种理论与技术"课程的农业高校及教师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航天育种——遗传育种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航天业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已扩展到太空。如何充分开发丰富的太空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仅从遗传育种的角度介绍一下航天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效益。一、航天有种是时代的需求当今世界人口的增长和生产的发展,对农业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和消耗越来越多,这一点在具有12亿人口的中国显得尤为突出。从长远看,我国农业现在面临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改善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引起的需求日益增大的压力,又面临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和基础设施薄弱等各种因素的严重制约。在人口不断增长、资源日渐贫…  相似文献   

15.
张佳慧 《班主任》2024,(1):23-24
<正>作为全国航天特色学校,我校每年都会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探索精神为出发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航空航天教育活动。今年,学校将航空航天科普活动的主题定为“太空种子”种植实验活动。考虑到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学校决定让我带领孩子们种植普通种子,以作为“太空种子”的参照物,为“太空种子”种植实验活动提供对比参照。  相似文献   

16.
太空农业     
“太空农业”有两个含义:一是说将来在宇宙飞船或太空站中发展农业,采用太空种植技术种植蔬菜、粮食等,以解决宇航员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实现自给自足。二是指将粮食和蔬菜种子放到航天器进行“航天旅行”一段时间,让它们经受轻微重力环境和宇宙射线的影响后再拿回地面播种,使植物抗病、高产。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多,地球上可利用耕地面积的减少,粮食高产稳产成为解决人类吃饭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想获得一个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用常规育种方法需要7~8代才能实现,但如果选择去太空“旅行”,种子变异后遗传很快就能稳定。据报道:1997年…  相似文献   

17.
《科学课》1998,(5)
人们都以为太空育种是指在太空种的作物,其实,这门新科学的背景,仍与土地有关。 科学家首先把地面上普通的番茄、青椒之类的种子用航天器带到太空去,然后让它们接受失重、强烈宇宙辐射和真空环境的影响,然后再把种子拿到地面上来种植。  相似文献   

18.
在金秋收获季节来临之际,从祖国各地传来了太空良种大面积示范获得成功的捷报,再一次表明航天农业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1.高达1:10的投入产出比,让航天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倍增器。在舌尖,在身边,航天科技从太空回馈土地。材料表明,发展"太空经济"可以  相似文献   

20.
《广东第二课堂》2011,(12):41-42
硕大的青黄色葫芦,沉甸甸地缀满枝头;火红的辣椒一茬茬地簇拥在一起,好不热闹……位于甘肃天水的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再一次迎来丰收的秋季,这些在微重力、高真空、宇宙射线等太空独特环境下产生变异的优良种子经过数年选育已稳步向产业化方向迈进。作为我国空间实验室雏形的“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交会对接后,一个更加稳定高效的航天育种平台有望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