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通过将2019年1月上映的《白蛇:缘起》与同期国产动画电影相比较,明晰我们国产的动画电影的"当下"需要更多、更优秀的动画作品来满足日渐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再深入对《白蛇:缘起》"瑕不掩瑜"之处进行分析,使我们看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国产动画电影的生命力所在。从《白蛇:缘起》来看我们国产动画电影的"当下",这个"当下"的每一个真正进步,都值得我们赋予掌声和期许。  相似文献   

2.
根据美国电影《十二怒汉》改编,由中国青年戏剧导演徐昂执导的电影《十二公民》,由于其极具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改编和实力派演员对剧中人物的完美塑造,该影片不仅取得了不错的票房,同时也获得了业内的一致好评。本文主要从故事情节的本土化、人物设置的本土化、群像演绎与人物塑造的性格化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十二公民》的成功改编。  相似文献   

3.
孙轶 《文化交流》2009,(11):64-68
我有蓝色的眼睛/我早已看过《西游记》和《道德经》……我有个中国灵魂/我上辈子一定是中国人/你们叫我老外/我却叫你们同胞们……  相似文献   

4.
梁欣  刘洵 《文化学刊》2023,(1):30-33
当今世界上动漫行业的两大巨头:美国和日本,由于两国在文化和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两国的动画作品在选材倾向、叙事风格、视听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在同是动物性题材的作品中,两国从动物种类的选择到叙事方式上都有着显著差异。本文以美国动画电影《小马王》和日本由漫画改编的连载动画《同居人是猫》为例,分析两国不同文化背景下在此类影片中不同的视听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5.
作为首个在英国本土发行的《西游记》英译本,海伦·海耶斯的《佛教徒的天路历程》在《西游记》的英译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然而较之《西游记》的其它译本,该译本尚未得到学界的充分关注。鉴此,本文围绕译者身份、翻译选材、翻译底本、翻译策略这些内容,对该译本展开研究,希望能为《西游记》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做出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狮子王》《花木兰》《白雪公主》等由迪士尼创作的经典动画电影可谓是家喻户晓。迄今为止,迪士尼已经创作出了无数经典的卡通人物形象,其动画电影经久不衰是与迪士尼将其丰富的创意元素巧妙地运用在其动画电影中分不开的。本文就从迪士尼文化创意的原则出发,对其创意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文化产业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嫌疑人X的献身》是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于2005年出版的作品,该作品夺得日本大众文学最高奖项——直木奖的荣誉。《嫌疑人X的献身》先后于2008年、2012年在日本、韩国进行过影视改编,而中国同名电影于2017年上映。本文重点对比分析了中日《嫌疑人X的献身》文本在传播过程中的改编、文本改编背后隐含着的中日民族心理的差异,以及《嫌疑人X的献身》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相似文献   

8.
最近,《三国演义》英文版已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并向全世界发行。至此,包括《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的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英文版已全部面世。外文出版社组织国内外优秀翻译家,把这四部名著翻译成外文推向全世界,为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英文版《水浒传》(3卷本)是根  相似文献   

9.
2009年4月12日上午,一则令人震惊的新闻突然在网上出现:82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沙僧的扮演者闫怀礼于这天上午10时20分因肺部感染,医治无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去世,享年73岁。这个消息令广大《西游记》迷扼腕痛心,更令在《西游记》中扮演孙悟空的六小龄童肝肠寸断。  相似文献   

10.
随着动画电影渐渐风靡全球,动画电影音乐也成为大众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久石让在动画电影音乐方面的造诣颇高。本文试图从久石让动画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和价值功能两方面的审美价值进行研究,以此希望给中国动画电影音乐带来启示,让中国动画电影音乐走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1.
王湛 《文化交流》2017,(7):60-63
瑞士人林小发凭借其翻译的《西游记》首个德文全译本,获得第十三届莱比锡书展奖翻译类大奖。这是德语地区图书行业重要奖项。她曾在浙江大学和中国美院读书,在杭州生活25年,硕士论文主题是《西游记》。  相似文献   

12.
刘栋 《文化学刊》2013,(6):140-145
日本学者井上泰山的日文著作《汉籍西游记:イぺリ半岛汉籍调查报告》(中文译名可作:《汉籍西游记:伊比利亚半岛汉籍调查报告》)是近年来研究域外汉籍的新作。此书是2005年井上泰山在伊比利亚半岛开展中国古籍调查工作的产物,是了解目前伊比利亚半岛汉籍收藏情况的重要参考文献,不过,书中仍有不足之处。本文对此书进行评价,并将其作为对伊比利亚半岛汉籍收藏研究的新近成果,介绍给我国读者。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研究的根本性错误是从残本否定完整本。胡适讹传《西游记》作者。《山海经》不是巫书。  相似文献   

14.
郑超  侯艳宾 《文化学刊》2015,(4):216-217
《西游记》的宗教救赎历程与王国维先生的"人生三境"在本质上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相互印证,昭示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本文主要从救赎动机与第一境、救赎经历与第二境、救赎的结果和第三境三个方面来论述《西游记》的救赎历程与"人生三境"。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这部小说的结构,堪称别开生面,它具有环环相扣、故作曲折、别开声面等特色,体现了作家的艺术独创性。《西游记》的结构与作品的内容紧密而和谐地结合,既需要作者的独特创造,又需要作者的深厚功力。《西游记》的艺术结构是精密完整的,并非"两截子",它的主题是在一个基本主题的统摄下,天女散花般呈现多元主题,而基本主题又决定它的艺术结构是完整的。  相似文献   

16.
研究者对清宫大戏《如意宝册》向来没有给予注意。本文首先梳理其题材来源,指出它是根据四十回本《平妖传》改编而成,与康熙间顾彩改编的《如意册》虽然同题材,却是完全不同的改编本。根据文笔判断,该剧为文人改编创作,作为宫廷大戏,作品表达了平‘妖’来叛、忠君勤勉的宫廷意识,但同时也表达了吏思想和惩恶扬善的文人情怀。  相似文献   

17.
雷威安Andr啨L啨vy教授系法国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知名学者和翻译家。他 1 92 4年生于天津 ,在中国度过了难忘的童年 ,培育了他的“中国情结”。青年时代回法国接受西方正规教育 ,巴黎大学毕业后 ,曾先后在越南、锡兰、日本、印度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任教或研究 ,达二十年之久。他从亚洲回到法国后 ,继续从事亚洲文化和汉学研究 ,曾先后担任过波尔多大学中文系和巴黎第七大学东亚语系主任 ,其著译甚丰 ,主要的有《十六、十七世纪中国白话小说》、《中国古典文学概览》、《金瓶梅词话》、《西游记》、《聊斋志异》、《牡丹亭》等 ,为西…  相似文献   

18.
江淮大地如今出现了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旅游热点,它就是以吴承恩故居和猴王世家艺术馆为主要景观的仿明代园林建筑景区。谁都知道,吴承恩运用神话、鬼怪幻想的方式写出了名著《西游记》,塑造了天马行空的美猴王形象,而我们章氏“猴王世家”演绎取材于《西游记》的猴戏,扮演美猴王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欧美著名导演在东方艺术的影响下进行了一系列戏剧实验,跨文化戏剧实践应运而生,有关的理论探讨也层出不穷。以中国戏曲改编西方经典文学的舞台实践已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80年代以来,莎士比亚、易卜生、奥尼尔以及古希腊戏剧在中国戏曲舞台上被大量改编,引发了诸多关于跨文化戏剧的讨论。本文试图梳理古希腊悲剧在中国被戏曲改编及舞台演出的历史,并以河北梆子《美狄亚》和京剧《王者俄狄》为案例,在还原和厚描这段历史的基础上,评价传统戏曲改编和演出外国经典剧目的价值和意义。以中国戏曲演绎古希腊悲剧是东西方戏剧一次极富历史意义的有效融合,古希腊戏剧在世界范围内被大范围地改编、移植、创排和演出符合当今世界多元文化价值的诉求。而中国戏曲舞台上的外国经典剧改编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是中国传统戏曲内在发展的需求所致,为传统戏曲内拓出重要的发展方向。但是深度的中外戏剧文化沟通要求更为复杂的手段,要求更多中外戏剧的共振。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中有大量的民俗审美元素,而这种民俗又与游戏性主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在前人关于取经故事的研究基础上从民间传说和神话中汲取营养,形成了这样一部旷世之作,使得小说在内容、寓意、用语上都具有民俗审美的成分,并为后世的民俗文化所接受,《西游记》的民俗审美与游戏主题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