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易古经今注》对《周易》文本作出了详细的校勘,共记31处,其中讹13处、脱6处、衍3处、倒9处,对于《周易》文本的整理有突出的贡献。认真分析这些校勘成果,并吸收到现在的《周易》注解中,对《周易》的研究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2.
《尔雅》与《说文》是中国传统"小学"中的两部重要典籍。《尔雅》先成,《说文》后出,《尔雅》对《说文》的成书有一定的影响。《说文》明引《尔雅》凡31处,其中15处所引《尔雅》与今本《尔雅》相同,其余则在用字、释义及语言表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文》明引《尔雅》虽然数量不多,但具有宝贵的文献价值,从中既可以窥见古本《尔雅》的内容,亦可以发现《说文》有误或《尔雅》有误。  相似文献   

3.
《淮南子》多处征引《论语》,其中继承融合了《论语》中的思想.其征引方式主要有:直接引用或化用《论语》中成句;间接借用《论语》中句子意旨;袭用《论语》中词语;引用《论语》中人物、事例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屈原和但丁都是世界文化名人中的伟大诗人。比较他们及其主要长诗《离骚》和《神曲》发现,二者具有基本主题等6方面的相同处和总体结构等6方面的不同处。最后探讨了《神曲》揭示的人生真谛。  相似文献   

5.
自春秋时期起,引《诗》成为了诸子散文中常见的论述方式,该文以《墨子》一书中可考证的8处引诗为切入点,讨论《墨子》引《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辨骚》十处引述《诗经》,可分为以别称代《诗》以称述、直接引用和化用《诗经》成辞两种类型,其中以《风》《雅》等别称代述《诗经》六处,直接引用和化用《诗经》成辞四处,涉及《邶风·柏舟》《大雅·罴民》《大雅·抑》《大雅·域朴》四个篇目。这一方面说明刘勰对《诗经》的熟稔程度,另一方面也是刘勰“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文论思想的具体实践.又是刘勰创作观念与创作实践双向互动的经典范例。  相似文献   

7.
从《西游记》取经人物形象的塑造、奇幻的构思与其他精怪形象的生成,都可看出《夷坚志》的痕迹,甚至细节处也有沿袭现象。《夷坚志》对《西游记》的生成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比较《道德经》与《圣经》养生思想,发现《圣经》归属于宗教的范畴,贯穿《圣经》中的养生思想是正确处理人与神之间的关系。而《道德经》归属于哲学的范畴,诉诸于心灵或理性,从养生的角度可以理解为:道法自然、柔弱处上、培养德行等。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对《金瓶梅》的借鉴、继承和发展,不少论者进行了研究。然而,被人斥为道学气十足的十八世纪长篇小说《歧路灯》,与历代被目为“诲淫”之作的《金瓶梅》又有什么联系呢?《歧路灯》的作者李绿园在《歧路灯自序》和书中,多处批评贬斥《金瓶梅》。然而,我们从《歧路灯》中发现这位以道学家面目出现的李  相似文献   

10.
东汉班固作《汉书》,其中78篇沿用《史记》原有篇目,虽然在原有文句的基础上作了剪裁删削,但仍然保留了大量可用于比勘的异文材料。这些异文材料是研究《史记》版本、校勘、史实出入的较有价值的材料,并可由此上窥《史记》《汉书》古本之貌。《史记》《汉书》对校是《史记》校勘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运用他校与本校的方法对《史记》《汉书》九处异文进行校勘发现,《汉书》的确能对《史记》起到订正作用,同时也可以发现《汉书》的校勘问题。  相似文献   

11.
《喻巴蜀檄》是司马相如散文名篇,《史记》、《汉书》、《文选》均载录,但文字并不完全一致。《史记》、《汉书》、《文选》各注本、近年出版的《司马相如集校注》也大都提到《喻巴蜀檄》诸本文字间或有异,但并未对歧异处全部加以解释,甚或解释有误,乃至有未提及其歧异处。本文即对《史记》、《汉书》、《文选》所载《喻巴蜀檄》进行校读以及试作解释。  相似文献   

12.
新年伊始,不少著名作家都推出了新长篇,如阿来的《空山2》、池莉的《所以》、张炜的《刺猬歌》、李佩甫的《等等灵魂》等。然而,除了阿来的新作依然保持着《空山》系列的气韵,其余的都令人失望,或大失水准,或顺着以往的衰落轨迹继续下滑。倒是两位较年轻作家的长篇颇有可观处,盛可以的《道德颂》感情丰沛,刁斗的《代号:SBS》寓意精微,虽有缺点,但中气十足。更新锐作家的几个中篇也有出彩处,王维廉《非法入住》以实写虚的功夫、晓航《论我们灿烂的生活》与当下都市生活对接的能力、王松《守夜人的阳光》沉稳的叙述功力,都可圈点。"80后"两位作家也令人欣喜,笛安的《莉莉》以童话的方式写成长经历,张静的《珍珠》以荒诞的笔法写现代体验,感受真切,有新异之感。此外,迟子建的《福翩翩》、张惠雯的《如火的八月》都写贫贱生活的爱欲亲情,前者写老夫妻的温暖,后者写小儿女的绝望,都能动人。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水浒传》与《金瓶梅》重叠部分对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与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进行对比研究。主要分析二者评点在批评形式、批评风格、批评内容、批评文法以及批评主体情感意识上的异同,并探寻其中原因。可知金批集中于夹批处,而张批集中于眉批处;金批文风激情昂扬,而张批则平和中正;金批内容于文章处无所不入,而张批内容则多局限于文章人情物理;金批攀引甚多,经史子集无不入彀,而张批多随文下笔;金批多于文章细处着手,而张批却于文章大段精思处驻足。  相似文献   

14.
《孟子》一书中引用、论说《诗经》多达38处,主要目的在于借以充当立论依据。孟子在对《诗经》的论说中,提出了著名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说《诗》观点,但是,受其引《诗》功利性目的的影响,孟子对所引诗句的具体阐释带有脱离文本而迁就应用的倾向,从而导致了孟子说《诗》理论和用《诗》实践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孟子》一书中引用、论说《诗经》多达38处,主要目的在于借以充当立论依据。孟子在对《诗经》的论说中,提出了著名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说《诗》观点,但是,受其引《诗》功利性目的的影响,孟子对所引诗句的具体阐释带有脱离文本而迁就应用的倾向,从而导致了孟子说《诗》理论和用《诗》实践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运用语法分析方法,对《荀子》和《史记》中的两处疑问进行了辨析。第一处为《荀子·富国篇》:"亲之欢如父母",其中的"欢"字可能是衍文。第二处为《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天下大旱,六月至八月乃雨",句中的"六月"作上读较为妥当,句意为"大旱持续了六个月,到八月才下雨"。  相似文献   

17.
饶锷《潮州西湖山志》收录宋、明摩崖石刻八十多处,其中宋代石刻“文革”前即已佚者有十二处。一九六五年抄录西湖山碑刻时,发现未收入《潮州西湖山志·石刻》者尚多,计宋刻十五处,元刻一处,明刻十七处,年代未详十四处,共四十七处,占被收碑刻过半,因集为《潮州西湖山志·石刻》补遗。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时序》十处引用《诗经》成辞,是《文心雕龙》引用《诗经》成辞较多的一篇。内容涵盖《诗经》风、大雅、颂三个部分,涉及《商颂·长发》《大雅·烝民》《齐风·猗嗟》《大雅·文王》等十个篇目。这一方面是刘勰征圣宗经思想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论证的需要,"援古以证今"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19.
蔡德龙 《文教资料》2006,(36):69-70
《史记》作为“二十四史”之首,整理训诂者代不乏人,但至今有疑处仍不在少数。本文选取《世家》部分的几处疑点,于前人校勘诂说基础之上,加以研讨。  相似文献   

20.
文章考释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周易》之《讼卦》"■"、《豫卦》"■"、"猷■"与"■欲■"三处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