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奇妙的艺术,凝聚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和”、“道法自然”、“中庸之道”等思想都可以在书法艺术中得到印证.书法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密切融合又互相促进,存在着丰富的渊源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对书法艺术有着深刻的渗透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书法艺术是最富有东方色彩的中国古典艺术,研究现代中文字体设计,可以利用书法的美学意识找到最基本的参照元素.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是一种抽象且纯粹的艺术形式,集中地体现出传统的美学观和艺术观.中国的传统文化向来是在互相渗透、互相制约中建立起规模的,因此,研究当今的中文字体设计,就要追根溯源,从传统书法中去汲取养分.  相似文献   

3.
段志远 《教师》2014,(11):18-19
中国书法艺术是世界艺术之林的一朵奇葩,凝聚了几千年书法艺术精华,她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已成为人类的财富。在实施书法教学过程中,运用艺术美学、书品人格、兴趣和人文等进行德育,使书法教育成为素质教育和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书法的德育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书法艺术所表现出来的丰富而独特的美感,不仅给鉴赏者以审美愉悦,而且对书法艺术的发展乃至美学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意义。文章从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隶书中探求其娴熟简捷的线条美、提按顿挫的节奏美、率意流畅的气韵美等书法艺术特征及其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汉魏六朝书法美学思想受道家和玄学思想的影响,呈现出自身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书法美学思想中的“自然”、“妙意”、“书道”观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书意”、“风骨”、“神采”观则受到玄学思潮的影响,这种影响与汉魏六朝书法艺术和美学思想的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邢燕铭 《教书育人》2001,(18):33-34
中国书法艺术是世界上唯一以简练线条造型,表现人的各种复杂的意境和情趣。它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当今世界上被更多的人所认识。书法的美学价值也得到跨越国界超汉字使用范围的承认。从中国美学自身系统来看人们普遍认为书法是中国艺术的核心,体现了中国艺术的本质精神。那么我们如何去发扬光大这门古老书法艺术呢?按原来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完全适合当今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需对大学书法教学进行改革。 传统的书法教学是以“写字”课为主,学习周期性长、见效速度慢、针对性不强,一般情况是以教师的经验教学为主导思想,不讲究科…  相似文献   

7.
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是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历来被人们推为古典美学的最高理想。谈论我国的书法艺术,就不能不谈中国书法的“中和”之美。  相似文献   

8.
2016年的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研究,仍接续往年的趋势,在美学范畴、美学家与美学论著的研究方面进行深入发掘;对这一时期的美学风貌进行新的探索与概括;对丰硕的绘画艺术、书法艺术和服饰艺术进行有深度的审美解读。  相似文献   

9.
唐代孙过庭《书谱》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对书法艺术作了美学的阐释,“阳舒阴惨,取会风骚”是孙氏对书法艺术的基本美学要求。无论是“阴”“阳”,还是“风”“骚”,都是中国古代美学的核心概念,这就使得孙过庭的理论较之其他论书者深刻,而具有美学的力度。他的理论也为以怀素、张旭为代表的盛唐书艺高潮的到来作了呼唤.  相似文献   

10.
书法艺术是一种象征中国文化的艺术门类,而草书艺术是书法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艺术样式.它兴起于汉代,确立于魏晋,成熟于唐代,具有多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草书的成熟是书法由实用转化为艺术的标志,具有外形美、意境美等多种审美特点,它通过以汉字形态为表征的高度抽象的线形审美,表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人文历史积淀和源远流长的艺术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现代设计中也被广泛应用。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书法艺术的影子。平面广告、室内装饰、服装设计、染织艺术等等。设计师应该使人们在生活中直接体验到传统书法和现代设计相融所形成的古朴、优雅、飘逸、柔婉的艺术魅力,继续将祖国的瑰宝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书法作为中国古老的源远流长的艺术,最具民族特色且艺术"纯度"极高,它与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式家居设计有许多相通之处:其一,书法的书写特点与中式家居设计有诸多共同之处;其二,书法和中式家居设计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其三,意境美是书法和中式家居设计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3.
书法是中国独特的艺术门类,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其间书法大家辈出,书法作品美妙美伦,它们是中国艺术的骄傲,也是世界艺术宝库的一大组成部分。中国书学博大精深,富有民族特色,深入研究书学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理论有重大意义。本从创作心理的角度,总结了唐代书学“意在笔前”和“忘机兴发”两种创作心理,分析了唐代书学情感表现与笔法的关系,从而探讨了书法作为艺术,情感表现与笔法的深层结构,对在艺术理论的语境中进一步研究书法做了尝试。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汉字书写能升华为艺术的条件。主要在于 :1 .汉字本身具有潜在的艺术气质 ;2 .汉字的书写工具、材料具有特殊性能 ;3.书写时一气浑成 ;4.书写中追求意象 ;5 .抒发抽象的感情  相似文献   

15.
文化类课程建设是对外汉语专业课程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也是凸显对外汉语专业特色的重要内容。文化类课程包括文化理论课和文化技能课,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书法是重要的文化技能课,它能有效提高学生汉字书写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中国传统文化品格和艺术气质,同时还能够塑造他们的灵魂世界。加强书法课教学,还应营造良好的书法文化氛围,打造艺术化的汉字文化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相似文献   

16.
引书入画对人画的成熟发展有利有弊。其利在于,对书法意趣的追求和对书写意义的强调,使绘画由传统的物象模拟转向物象意义的符号性传递,并突出笔墨形式的独立价值和画家精神人格的独立意义,使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从再现性艺术走向表现性艺术。其弊在于,由于强调笔墨程式,导致绘画走上形式主义道路;由于重“意”轻“法”,游戏翰墨,造成绘画作品出现真假、优劣混杂的局面;由于追求凝炼简洁,破坏了画法的丰富多样性;由于书法直接并大量的进入,出现“书侵画位”的现象;由于强调骨法用笔,重笔轻墨,导致出现气韵受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俞兆兵 《成才之路》2020,(8):126-127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当之无愧的瑰宝,其以汉字为主要载体,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许多书法大家留下了经典传世之作,承载了历史之厚重,彰显了艺术之美好。书法教育与语文教学相依而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变学生的书写现状,能塑造学生高尚人格,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文章对书法教育走进语文课堂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书法是民族艺术的瑰宝,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和源泉。作为艺术设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带有浓郁的东方民族特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元素,特有的浓淡干湿枯的笔墨、结构、章法的造型美,越来越多地成为艺术设计师们广泛应用的一个设计元素。所以,在计算机普及的今天,这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汉字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开展书法教育有助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提升学生书写技能,培养学生审美趣味,陶冶学生情操修养。当下书法教育严重缺失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使传统的书法艺术教育回归到正常轨道。让书法教育回归语文教学的怀抱,把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传承给学生,是历史赋予语文教师的一项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汉字,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认为汉字不仅是汉语的书写符号,更是汉民族思想的载体,它蕴藏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识、伦理思想、哲学思想……而且还由此发展出独特的书法艺术.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