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冲突是人类社会个体间、群体间相互交往和互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校长在进行学校管理时,与教师发生冲突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校长认为过于激烈的冲突会引发团队内部的分裂,  相似文献   

2.
治校八忌     
校长对学校的行政工作、业务工作行使决策权、指挥权,同时具有人事权、财务权,校长是学校最高的指挥者,是学校的代表。如果校长不能很好地把握、利用这些权力,以至旁落他人,或者过度分散,校长的权威就会丧失,就会政令不通、指挥不灵,使学校工作出现僵局和混乱现象。  相似文献   

3.
可能人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一个学校时间长了,或者看一个校长在一个学校任职时间长了,种种弊病或矛盾都会出现,有时会出现无法维持下去的样子。一般说来,一个学校的校长长期不流动,常会出现这种可称作“烂尾”的后果,许多学校的后期工作差不多都是这样。个中原因人人都看得清楚、想得明白:一个校长的地位在一个学校巩固了,根深了,校长自然不自然地就会出现“霸权”现象,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基于此,很多市县出台了校长轮校的规定。这个时候,上级往往会给学校换一名新校长,于是,学校的新曙光就会出现了。  相似文献   

4.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反过来说,一个不称职的校长会毁了一所学校。有人曾说过,现在的校长不少,但优秀的、教育家式的校长太少。话虽偏激,但好校长难寻确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撇开个人方面的因素,我想重点从校长选拔、任用及评阶体制等方面抽茧剥丝,以期探准症结,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5.
在学校管理实践中,不少校长经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这种情形常常使得校长有疲于奔命之感,这种情形也使得校长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干好自己的份内之事。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除不可忽视的外界干扰因素外,就其校长自身而论,校长缺乏对自身角色的清晰认识是其根本原因。从管理实践看,校长应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这将有助于改善校长的处境。一、校长应成为导师校长应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师和青年学生的导师,只有这样,才会实现自己的办学理想,才会实现学校的使命。校长要成为教师和青年学生的导师绝非易事。首先,校长必须成为一名好教…  相似文献   

6.
史峰 《河北教育》2007,(4):26-27
没有处罚的学校管理不是完善的管理,在一所学校中校长拥有最高处罚权.校长如不按照制度的约定行使自己的处罚权,而随心所欲地进行处罚,就会出现"滥罚"现象.  相似文献   

7.
管理考察是校长岗位培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考察是一种具有现场直觉性的实践活动,在考察活动中,校长们身临管理情境,认真听取考察点的汇报,翻阅资料,参观校容,召开座谈会,用所学理论透视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评析学校管理的经验得失,并把获得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论认识的高度,能收到课堂教学收不到的效果。因此,管理考察对于提高校长管理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在具体的管理考察活动中,常常出现下面几种现象:   一是“浮光掠影”;二是“面面俱到”;三是“隔靴搔痒”。为什么会出现这几种现象呢 ?我…  相似文献   

8.
冲突就是抵触、争斗、对抗,是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心理学角度讲,冲突被理解为两种目标或意见、办法的互不相容、互相对立与互相排斥。它既包括个人的内心冲突、也包括人际间的冲突。冲突现象在高校学生中非常普遍,其解决得合理与否对学生个体成长及学校自身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拟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一、学生中存在的冲突类型及成因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导致学生中的冲突现象形态各异,但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1. 学生个体的内心冲突当一个人在面临两个互不相容、互相排斥的目标时,便会体验到内心的冲突。学生个体的内心冲突,首…  相似文献   

9.
祁团 《吉林教育》2005,(9):45-46
在学校领导管理工作的实际中,校长与其他领导管理成员之间、领导管理者与教职员工之间往往都会产生一些冲突,有时候还会形成较为尖锐的矛盾,在一些学校还因此而困顿其中,影响到大家的思想情绪、影响到工作之中,于人于事危害不浅。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些矛盾呢?领导之要在于尊重人。  相似文献   

10.
高中英语教学中,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现象。它的实质是一种反对态度,是高中生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逆向心理倾向.是高中生迫切希望扮演的角色要求与家长、老师对他们不合实际的角色期待发生激烈冲突所致。学生逆反心理的存在,无疑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影响学习过程的进行和学习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走进寿光世纪学校校长张照松的办公室,简单的摆设氤氲着高雅的书香。初见张校长,你会觉得他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然而,当简洁的寒喧过后,一接触到“教育”这个话题,他的表情马上生动起来,眉宇间邪份飞扬的神采,眼神中不由自主流露出的微笑,都在无声地传达着他对教育事业发自内心的爱。  相似文献   

12.
学校组织文化是指学校在特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信念、作风、规范、仪式等精神现象。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在学校中形成一种新的为全校师生所认同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也就是要重建学校文化。新文化的重建与旧文化习惯之间由于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科目间的概念系统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会引起冲突,认识并消融这种冲突是新课程实施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遇着一位好校长,是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们的共同期待;而当一位好校长,则是所有校长的永恒梦想和奋斗目标。那么,好校长应具备怎样的素质?你理想中的好校长是怎样的?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校长?以下文章便是一线教师心中的好校长的速写,相信您读完这些文章之后,会对您工作有很大的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校长是变革的关键因素 在学校变革过程中校长们感到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处理好变革与稳定的关系。那么,在一项变革前,哪些因素会影响校长决定变革与否呢?  相似文献   

15.
侯颀 《天津教育》2007,(3):22-22
现在学校中较普遍地存在着一种现象:一些擅长教学的优秀教师在教学方厩做出突出贡献、获得荣誉后,便被安排到行政干部岗位,担任主任或校长等职务。这似乎成了一种“教师一优秀教师一管理干部”的发展模式,也就是“教而优则仕”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它又有何利弊昵?  相似文献   

16.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所学校的进步,反之,也会导致学校发展的停滞和落后。一般来说,中小学校长的成长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适应阶段,一个人从开始担任校长到掌握校长工作的基本耍求,有一个摸索和适应的过程,在此期间,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了解校长的基本职责,学习学校工作的管理理论和经验,校内人际间相互了解,彼此适应,这个阶段约需要3年;第二,称职阶段,校长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探索办学规律,在此阶段,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分析本校各方面的优势和短处,二是吸收别校的成功经验,从而开始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设计学校发展目标,构建学校管理体系,这个阶段约需要5—8年;第三,成熟阶段,经过若干年的实践,一位校长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和管理体系,创建一套具有明显特色和已经取得实效的办学模式,达到这个阶段约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十多年前,学校领导干部如果不代课,就没有资格参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如令情况变了,正、副校长不代课的现象司空见惯。校长的行政事务比较多,不代课情有可原;而业务校长也不代课,就会产生很多弊端。  相似文献   

18.
校长是学校之魂。有了一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就如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梅贻琦之于清华大学,张伯苓之于南开大学。在办学过程中,校长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主导地位、决策地位,校长的思想、行为和作风在学校工作中影响全局。因此,学校教育改革的真正实施,关键的一条就是选拔和培养一个好校长。  相似文献   

19.
李霞  徐吉志 《青年教师》2006,(11):35-3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思想深邃的校长,能于平凡之中见神奇,见人之所未见、为人之所未为,其学校管理也会如一首诗、一幅画、一段旋律、一处风景。程红兵校长曾经打过一个形象的比方,他把校长的思想比作人的钙,他说:“缺钙的人是站不起来的,萎缩、萎靡、软弱、消极。同样,思想见识就是校长的‘钙’,缺少思想见识的校长是‘无法站立起来’的,更无法促进学校的发展”。校长思想见识之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那么,校长的甩相从哪里亲眼'  相似文献   

20.
编者的话     
对学校实施具体管理的人是校长,校长的管理才能、领导艺术.个人品德,往往决定了一所学校的整个面貌。人们说,有什幺样的校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为此,近年来教育部门加大了校长的选拔、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