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非公有制经济还具有明显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的特点.《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基本理论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现阶段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从概括现阶段我国劳动与资本关系的特点入手,运用《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基本理论对我国现阶段非公经济劳资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构建利益共享和谐劳资关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资本—劳动”二元对立关系之生成前提、本质结构、发展趋势的深刻揭示与批判,为科学透视数字经济时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新样态提供了分析框架。表面上,数字经济的新特质使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的“缓和”迹象,如部分数字生产资料“复归”劳动者与雇佣劳动关系的“松动”、数字技术赋能下劳动过程监管的弹性化与“无资本家在场”、数字劳动者个性自由有所彰显等。实际上,这些新变化并未根本撼动资本宰制劳动的权力格局,因为核心数字生产资料依然与劳动者相分离且被资本家独占,所谓“无资本家在场”的背后是资本与数字技术“合谋”的全景式“后台”监控,而在“被设定”的劳动自由幻象掩盖下则是数字资本剥削的隐秘加重。  相似文献   

3.
劳资关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史的一个缩影,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劳资关系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但资产主义劳资关系发展史基本上是资本对劳动剥削的历史。而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出现,对资本主义世界劳资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使劳方地位得以逐步改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又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劳动与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要素,也是分析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起点。劳动力需求函数的导出,将经济增长、资本-劳动相对价格与就业问题放在统一的框架下。本文从宏观、产业和微观企业三个层面分析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前提,资本替代劳动在不同发展阶段表现不同,第一产业负就业增长拉低了总体的就业弹性,"无就业增长"在我国现阶段表现为局部现象。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资本市场变迁的理论基础上,着重从居民的资产选择、国家的财政收入、非国有制经济的资金出路等方面分析了中国资本巾场的形成机制;论述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两大特点:中国资本市场是以银行信贷市汤为主体的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是不完全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6.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在当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中,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马克思的劳资利益关系理论表明,劳资对立不可能彻底消除,但是资本与劳动的相互依存却是客观事实.我们必须合理看待和适时调整劳资关系,尽量使两者力量均衡,在我国构建和谐劳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7.
企业社会资本静态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企业社会资本研究在管理学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企业社会资本可作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在静态分析中,将企业社会资本分为组织社会资本、企业家社会资本和员工社会资本;在分析企业社会资本时还应考虑企业社会成本。在动态分析中,具体分析了美国企业的社会资本的变迁特征。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认真解决劳资关系问题。文章分析了资本具有的特殊属性和一般属性,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资本增殖的一般属性为前提,构建新型合作和谐的劳资关系。为此,在改革过程中,微观层次的企业和个人与宏观层次的政府需要具体的行动。  相似文献   

9.
文章提出整个社会经济运动经济运动是社会劳动剩余运动的观点,系统地研究了劳动的本质和体能,智能,物质、知识信息四种劳动剩余及其社会表现形式,分析了社会劳动剩余生产的总过程及智能资本和知识信息在整个社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分析了所有制的客体和所有制形式发展的历史过程,提出所有制的客体是劳动剩余的观点,为进一步研究资本所有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数字平台作为新型生产组织形式,其形成需要具备创意、资本和技术三大条件,牵涉创意所有者和资本所有者两大主体。从数字平台的发起、运行到成熟与垄断阶段,数字平台的创意所有者“创始人”同资本所有者的关系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化过程。由数字平台发起之初的创意所有者和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博弈制衡关系,演变到“创意劳动对风险投资资本的驾驭关系”;伴随数字平台的成熟与垄断,演变到“平台资本与风险投资资本”的关系,创意劳动被资本俘获演化为平台资本,形成资本与资本共同分割剩余价值的关系。数字平台创始人与资本所有者关系演化的本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种扬弃;“创意劳动”演变成平台资本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分工、技术与组织互动是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演化的终极力量。我们可以通过政策干预规范数字平台资本行为,强化数字平台上的劳动者主权;利用数字平台组织控制模式的优势,引导数字平台进行创新性的资源配置;在数字经济中应更加重视劳动者的活劳动和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1.
论构建民营经济的新型劳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新型的劳动与资本的和谐关系,是民营企业内部迫切需要解决的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对于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全社会的和谐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当前民营经济劳资关系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劳动报酬低、劳动者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社会保障不到位.构建民营经济新型劳资和谐关系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劳动与资本"和而不同"、"不同而和"的对立统一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扶持劳动者的思想和劳资两利、和谐共赢的思想;应抓住的主要环节是:完善劳动合同、提高签约率,尊重劳动者的平等权利、维护地位平等,公平分配、实现劳资两利,健全社会保障、共享发展成果,建立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化解劳动纠纷,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2.
陈卓 《复旦教育论坛》2022,20(3):98-104
关于大学制度变迁的研究,除了宏观与中观层面的性质和动因分析,微观机制研究也十分必要。本文以制度变迁的广义理论为基础,分析二战后哈佛大学本科招生制度变迁。围绕着“学业资本”与“品位资本”之间的角逐、“贤能主义”与“世家优先”之间的较量,从变异、选择和遗传三个方面,揭示大学制度变迁的微观机制。“变异”意味着产生关于特定大学制度安排的(新)观念;大学制度变迁的“选择”环节包括政治动员和权力斗争两个阶段;大学制度变迁的“遗传”阶段也可被理解为对特定制度安排的选择,它包括规则的制定及其合法化、稳定化和复制。“为承认而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哈佛招生制度改革一直在路上。  相似文献   

13.
荣兆梓 《教学与研究》2004,46(10):65-69
资本能够迫使劳动者提供剩余劳动并且无偿占有之,再通过资本的流通过程使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得以实现。公有资本与私有资本的区别在于所有制。公有资本克服了资本关系中两大阶级的对立,消灭了资本对劳动的阶级剥削,但却不可能同时消灭由现代生产力特征所决定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不可能避免社会利益以外在强制方式迫使劳动者个人把劳动时间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之外。恰恰相反,公有资本不过是这种强制性剩余价值生产的特殊形式和特殊方式。  相似文献   

14.
资本运动的目的是使资本增殖,取得剩余价值,其实质是资本占有剩余劳动,剩余劳动为正数时,资本与劳动者的关系表现为资本占有剩余劳动。当剩余劳动为负数时资本与劳动者的关系发生逆转,形成劳动对资本的侵占,实质是劳动者占有资本,造成负剩余劳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产过程中的约束性因素,也是体制原因,更与生产组织方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搞清楚剩余劳动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更深入地研究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有助于找出杜绝负剩余劳动的方法,对经济体制改革,企业改革和劳动关系调整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资本市场变迁的理论基础上,着重从居民的资产选择、国家的财政收入、非国有制经济的资金出路等方面分析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形成机制;论述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两大特点:中国资本市场是以银行信贷市场为主体的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是不完全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合大量文献对劳动与雇佣法经济学的变迁进行了梳理,概括为三个阶段: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的诞生期,20世纪40年代到2006年的发展期,2007年至今的学科体系与框架建立期.本文结合各个阶段经济政治以及学术流派发展的背景对劳动与雇佣法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进行解析,以期还原学科发展的轨迹,并促进该学科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钟海 《成都师专学报》2010,(6):79-82,87
农村社会资本是乡村有序治理的重要因素,其结构及变迁对乡村治理造成一种复合性的双重影响,即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1980年代后,农村社会资本正处于一种承继与消逝、异化与新生的新旧裂变之中。当前,应积极培育农村社会资本,依此实现乡村善治。譬如,推进民主法治社会建构、加快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实现村民自治实体性价值、培育现代专业化农村组织及提高农民现代公民意识等。  相似文献   

18.
有关晋商与边疆经济社会变迁关系的研究先后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清末民初对票号成败的描述;第二阶段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主要是对票号资料的收集与研究;第三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对晋商及其资本的探讨;第四阶段为20世纪最后20年,有关晋商与边疆关系的研究在区域和研究方法上的进展;最后一个阶段为21世纪初,研究领域和研究理论与方法进一步发展。现阶段有关晋商与边疆经济社会变迁关系的研究,在史料扩展、研究视角以及理论方法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劳资关系的特点与新型劳资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劳资关系在总体上基本和谐的前提下,孕育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表现在,劳动要素与资本要素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严重影响劳资利益关系和谐,劳动侵权案件频发、劳动者维权成本过高,员工无责任赔偿能力使企业缺乏有效的利益保护手段和追诉机制。因此,必须从科学发展的视角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构建企业内部劳资关系的自调节机制,健全劳动法律体系依法规范劳资关系,强化政府干预力度保护劳动者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20.
引入了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制度变迁三个结构变量,对山东省经济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经济结构变迁通过影响资本产出效率和经济规模来影响经济增长。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对资本产出效率具有抑制作用;投资结构变动和制度变迁对其有正面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规模的扩大具有正面影响,而投资结构变动和制度变迁对其具有抑制作用。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