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朗读教学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至关重要,有感情的朗读,往往能使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抒情的散文、一个动人的故事更有魅力,使一篇雄辩的议论文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篇课文,要通过朗读体味文章的精义妙理,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有感情的朗读,往往能使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抒情的散文更富有魅力。朗读教学形式多样,既能活跃课堂,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少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尤其喜欢在这一环节上营造亮点。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教学方式的特殊性,语文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从而使语文教学达到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渗透的目的。朗读是一篇课文情境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要为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设计教学语言,特别是对学生的朗读作必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吕桂萍 《甘肃教育》2006,(11B):23-23
从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由于认识和实践上的一些原因,普遍存在着不重视朗读教学的现象。以笔者所教班级学生为例。绝大部分同学能完整地读完一篇课文,但能声情并茂地朗读的同学可以说寥寥无几。主要表现为:一是朗读时语调平淡、表情漠然。有一词一顿地拖调子的,有词语连成一篇无停顿的;学生仿佛不是在读精妙的文字,而是在做机械的发声动作。无重点字词的重读,无情感的起伏.无论是热情的赞颂、委婉的抒情、愤懑的表达,都用平平淡淡的语调。  相似文献   

5.
在诗歌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状:有朗读,不知道为什么朗读;多朗读,不知道怎样朗读。朗读似乎成了应景的东西,没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成了无效的朗读。层递式朗读教学,可以把朗读和诗歌教学中主要的三方面内容即诗歌大意、主题情感、语言品味巧妙结合起来,逐层深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使语文课堂视野更开阔,内涵更丰富。  相似文献   

6.
路志萍 《考试周刊》2014,(43):54-55
朗读不仅是一项教学活动,更是一门艺术,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朗读却存在一些问题。文章结合理论分析与教学实践提出了优化策略,旨在帮助学生爱上朗读,学会朗读,真正使朗读在语文课上焕发应有的风采,释放魅力。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篇好的作品,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使学生受到艺术的感染力,才能使他们在内心产生共鸣。在将作者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语流过程中,声音承载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承载着作者思想感情的朗读,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中,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怎样才能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这要求我们在教学每一篇课文的开始时通过有感情的范读,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这样我们的教学就轻松了,学生的负担也减轻了,学生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对我们语文教师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丰碑》是一篇极富感染力与教育意义的文章。因此,教学这篇课文,要从"情"入手,抓住四个环节。第一、感情朗读,用心体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尤其是有感情朗读更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中所刻画的人物的了解,更深入地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预习课文时,我就强调学生的感情朗读,使学生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军需处长那种舍己为人的革命奉献主义精神。第二、自制挂图,形象教学。为了使教学形象化,我画了一幅水彩画,军需处长靠着树干坐着,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右手夹着半截烟卷,一身单薄破旧的军装紧贴着身体,身上落满了雪,…  相似文献   

10.
张小琴 《学子》2013,(9):75-75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多媒体已经走进课堂。多媒体的应用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优化了朗读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提升了学生对阅读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语文朗读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我在教学中更重视多媒体与朗读教学有机配合,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为语文朗读教学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它的独特作用。一、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像、动并茂,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基本上课改后的每一篇课文在教学目标中都有提到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12.
前段时间,笔者与全校语文教师,到某校听了六年级一位高级教师的一节公开课。其目的原本是为了解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异同,以便抓好衔接教育,使学生完成好由小学到中学的这一过渡阶段的学习。听课下来大有意外收获。在这节课上,教师让学生在各式各样的生动的朗读声中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听者耳目一新。笔者这些年来听过不少课,但像这样注重抓朗读训练的课,还真是少见。由这节课引发了笔者对朗读教学现状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式。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使朗读教学活起来,我作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4.
一、优化朗读训练 上好诗歌课,对于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但有的诗歌让学生充分体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诗歌是需要多读的,古代诗歌、现代诗,特别是抒情诗,尤其需要多读,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诗歌总是采用教师范读、点名朗读或全班齐读等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富有感情地朗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单调枯燥,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被读得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15.
从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由于认识和实践上的一些原因,普遍存在着不重视朗读教学的现象。以笔者所教班级学生为例,绝大部分同学能完整地读完一篇课文,但能声情并茂地朗读的同学可以说寥寥无几。主要表现为:一是朗读时语调平淡、表情漠然。有一词一顿地拖调子的,有词语连成一篇无停顿的;学生仿佛不是在读精妙的文字,而是在做机械的发声动作。无重点字词的重读,无情感的起伏,无论是热情的赞颂、委婉的抒情、愤懑的表达,都用平平淡淡的语调。二是添字漏词,磕磕绊绊听起来很吃力。究其原因,是应试教学观念导致对朗读教学的不重视。在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6.
张小琴 《学子》2013,(11):75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多媒体已经走进课堂。多媒体的应用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优化了朗读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提升了学生对阅读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语文朗读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我在教学中更重视多媒体与朗读教学有机配合,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为语文朗读教学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它的独特作用。一、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像、动并茂,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可以围绕一个“读”字来展开,通过“读通”“读懂”“读熟”这三个“读”,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一、读通——指导朗读。扫清朗读障碍文言文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学生无法运用现代的语言思维和语言习惯来阅读文言文。学生刚接触一篇新的文言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扫清朗读障碍,要求学生把文章“读通”,弄清生僻字,把字词的读音读准,读出感情,并且知道在哪里该停顿、哪里不该停顿。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深化语文的课堂功效.<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基本上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古文教学更应该重视朗读。在古文教学中,朗读要伴随着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对每一篇古文都要读到准确、流畅、传情的地步。多读古文,可增加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何平 《西宁教研》2001,(1):30-3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要培养学生在口头表达时能做到抑扬顿挫、以声传情,准确无误的能力,朗读教学便是不能忽视的一项教学内容。因为它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文章全貌进行整体感知,而且可以起到感染学生烘托气氛的作用。它能使学生从朗读中去感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从文章中去感受作者的内心变化的轨迹,了解文章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