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喆 《兰台世界》2010,(5):69-70
"汉承秦制"之说早为学界所公认,秦律中"严于治吏"的精神在汉律中有着深刻的反映。秦律中"严于治吏"的精神被汉律继承后不仅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也为后世所继承。  相似文献   

2.
<秦律新探>(以下简称<新探>),系<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中的一种.此书以<睡虎地秦墓竹简>为主,对秦律渊源、秦律特征、秦律的经济管制、秦律与汉律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尽管如作者所言,"本书不是对秦律的通论,而是若干专题研究的结果",但实际上此书涉及的问题确实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3.
<正>档案原始凭证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档案安全管理的不容忽视性。影响档案安全的因素有人为和自然两个方面。一、档案安全管理历史回顾我国古代的周朝就有了保管档案的官员和机构,据史书《左传》记载:鲁国宫廷遭遇大火,负责救火的官员明令迅速搬出档案典章制度文献不得有误,假如档案有损毁将处严刑。1975年在湖北云梦发现的秦律中就有若干有关档案安全方面的规定:"勿敢以火入臧(藏)府、书府中。吏已收臧(藏),官  相似文献   

4.
一、秦汉学吏制度 秦汉时期的吏,主要指各级衙门中职位低微的官员及其属员.可分作两类:官秧在四百石至二百石为长吏;百石以下者为少吏,又称小吏,有掾、吏、令史、佐史、卒史等名色,数量众多.学吏就是学习充任小吏所需的知识技能.学成后,经过一定形式的考试,合格者才具备了做吏的资格,再经各衙门主管官员或长吏的辟除,就成为小吏.学吏是入仕途的重要途径,从吏到官逐步升迁,位至公卿者并非鲜事,故两汉又称学吏为"学宦"或"宦学".  相似文献   

5.
秦律是中国封建法律的开端,许多法律制度具有着商周时期的制度特点。秦律最大的贡献是将奴隶制法律规范过渡到封建制规范。在婚姻解除条件上也有所体现,秦律规定的婚姻解除条件以周礼为实质标准,以秦律为表现形式和后盾。  相似文献   

6.
中唐以前诗中之吏隐大多出自山涛"吏非吏,隐非隐"之典,至中晚唐方成"以吏为隐""、隐于吏"的涵义,宋代之吏隐并不局限于小官小吏者,仕宦失意或居高位而被闲置者皆可自称吏隐。中隐在宋代并未广受关注,究其原因与中隐的功利化、世俗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在司法制度上,明代制定了较为复杂的审判制度和诉讼制度,这些一方面确保了实质正义的实现,但是根本目的仍然是通过"重典治吏"来达到皇帝的中央集权。  相似文献   

8.
柳海芹 《大观周刊》2012,(24):15-15
中药外治是中医治疗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古至今为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药外治可以直达病所,治外又治内,辩证施治方法灵活,简便易行,效果肯定并能起到某些西药起不到的作用,确实有很多的优越性,为广大的患者所采用.我们要继承和发展中药外治的方法,使它更科学化,更现代化,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9.
秦律是中国封建法律的开端,许多法律制度具有着商周时期的制度特点。秦律最大的贡献是将奴隶制法律规范过渡到封建制规范。在婚姻解除条件上也有所体现,秦律规定的婚姻解除条件以周礼为实质标准,以秦律为表现形式和后盾。  相似文献   

10.
公元1524年 嘉靖三年六月五日,"署彬所义官窦美因公到此,彬工吏临潼严守中因差改字到此"并留题.  相似文献   

11.
在清雍正时期的封建专制主义王朝中,吏治澄清,政绩卓著,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好的口碑。这一切都是因为雍正皇帝的用人之道,它不仅将治国及治吏,治天下以用人为本的观念发挥到极致,还能够严明察吏,审慎用人,因此才造就了清朝雍正时期的辉煌。  相似文献   

12.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集权统治的一个时代,这一时期在皇帝之下宰相被取消,能够对皇帝进行限制的政治权力被拔除,呈现皇帝独大的局面,实行"重典治吏"的政策。  相似文献   

13.
卢智增 《兰台世界》2013,(12):13-14
整饬吏治是传统文化的特色和优点,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著作中就蕴含着丰富的吏治思想,其中主要有宽以养民、从严治吏、注重官德、选贤任能、法治为先、权利至上等.这些吏治思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极高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安徽博物院藏一级文物"建安十年"铭文弩机,其铭文《安徽省志·文物志》释为"建安十年三月廿日监作司马刘胡史陈臂师周丙身师杨云治",认为汉代弩机多由尚方和考工制造,本机由监作制造,似不多见。本文对铭文字词进行了补充释读,改释为:"建安十(?)年三月廿日监作,司马刘胡,吏陈?,臂师周丙,耳师杨云,治。"原释"史陈","史"系误读,并少"?"字,应为"吏陈?",即文吏陈?;原释"身师"应为"耳师",即制造弩弓的工匠;"监作"应为"监督制造"而不是"监作制造"。本文还对其他的正始弩机铭文进行了改释。  相似文献   

15.
明代的立法和司法上都体现了"重典治吏"这一主题,然而明代惩治官吏犯罪的法律制度并非仅限于此,以《大明律》和《问刑条例》为代表的立法规定了较为科学的法律适用程序,同时还规定了科学严谨的刑事司法程序。  相似文献   

16.
曹勤 《兰台世界》2016,(17):145-148
法家"观俗立法"思想落实到秦律中成为了基本立法原则。秦国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情况,其"观俗立法"的具体内容各有不同。就睡虎地秦简中所载的秦律而言,有针对旧秦地"因其俗"而立法的,有针对新秦地为"变其俗"而立法的,也有为"壹刑罚"而用律法来限缩家父权的。秦法也存在对"观俗立法"思想过度阐释和应用的问题,表现在秦法不断深入私领域,将原本属于家法族规等民间法调整的私领域逐渐纳入国家法规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自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历代统治者都厉行"以法治国"的统治思想,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条款,形成了大量的律法档案.刑事法律在秦律中处于主体地位,在法家重刑思想的指导下,秦朝刑事法制在犯罪种类、刑罚制度以及定刑量刑的基本原则等方面较前代都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中华书局1974年版点校本《明史》卷八二《食货六》"俸饷"一节,有文刊曰:吏员月俸,一二品官司提控、都吏二石五斗,掾史、令史二石二斗,知印、承差、吏、典一石二斗;三四品官司令史、书吏、司吏二石,承差、吏、典半之;五品官司……吏、典八斗……光禄寺等吏、典六斗。(第7册,2002页)按,这是对不同品级衙门中各类吏员之薪级的记载,但诸"吏、典"并其底本之"吏典",皆误,当校为"典吏",并依例出校记。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我国封建社会自宋代以后就已经进入到没落时期,长期处于"积贫积弱"的局面,也是我国封建社会没落的起点。本文就对宋太祖惩贪治吏进行研究,望对当时的宋朝社会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重新认识宋太祖。  相似文献   

20.
"精"、"气"、"神"作为生命活动三大要素,神依气生,气依精生,精依形生.追求一种本原,感悟一种神韵、一种魅力、一种征服人心的力量,是华夏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当下随着传统文化精神在装帧设计中的回归,探究中国文化艺术精神的继承和升华,并将它融入到书籍装帧设计中去,有着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