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操控学派理论认为,翻译是对源文本进行的一种改写,是一种操控活动。而在翻译这种操控活动中,主要有三方面的受控对象,译者、文本和目标文化。译者受意识形态和诗学的操控,文本受译者的操控,而目标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在意识形态和诗学方面受到译本的操控。  相似文献   

2.
译者,作为源文本的执行者和操作者,具有多元身份,其主体性表现在“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在翻译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勒菲弗尔认为:翻译就是对原文的改写。本文以葛浩文翻译的《狼图腾》为研究对象,研究诗学、意识形态等因素对该著作英译的影响和操控。译者在多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也表现出了其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勒菲维尔的改写理论,本文试图探究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并通过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翻译文学的案例分析来阐述意识形态方面的几个制约因素对文学翻译的操控,尝试证明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可避免要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且意识形态在几个方面对译者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是勒弗菲尔提出的改写理论中的关键术语,对考察翻译实践、理解翻译现象有指导作用。以改写理论中的意识形态为研究视角,通过对郝胥黎Evolution and Ethics中文全译本与严复译本的对比,分析严复在《天演论》翻译过程中多种形式的改写及成因,探讨晚清社会求变革、开民智的政治意识形态和传统儒家思想中,以载道、天人合一的文化意识形态对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操控与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文以闵福德对金庸的收山之作《鹿鼎记》的翻译活动为研究个案,以勒菲弗尔的操控论为理论基础,探讨译者在意识形态的操控下对译本进行的改写。在研究中发现,译者在武侠小说英译的过程中会综合考量译入语社会的意识形态,并在此基础上对小说进行改写,表现为小说的结构、人名翻译等方面,并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使译入语社会读者能够更好地接受译本。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葛浩文《丰乳肥臀》英译本为对象,通过对比译作与原作中的文本,分析了意识形态,诗学以及赞助人等因素对葛浩文《丰乳肥臀》译本的影响。研究表明,该译本是葛浩文对原文本的一种改写。在翻译《丰乳肥臀》的过程中受到了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操控着葛浩文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对上述影响因素的分析能对中国当代作品外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代表人物Lefevere在他的力作《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一书中提出了制约翻译的三要素——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其中意识形态是最主要的因素。根据Lefevere的理论,文章分析译者在文学翻译中如何受到意识形态和赞助人的影响和操控,从而使翻译结果不同。不过,翻译毕竟是译者的行为,其中也有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使然。  相似文献   

8.
翻译的文化研究已经超越了文本语言层面,扩展到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清末侦探小说翻译盛极一时,但是译者在翻译时对原文多有改写、漏译及增译现象,勒菲弗尔提出的改写理论表明,意识形态因素是影响译者翻译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清末侦探小说翻译中的特殊现象是由于当时目的语意识形态作用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9.
以意识形态理论为理论框架,将严复翻译代表作《天演论》的个案研究作为基础,证实文化操控贯穿整个翻译过程,并且以不同形式对该过程进行操控。严复的翻译动机、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无不受到当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制约;与此同时,严复的翻译活动也对中国现代文学及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影响。以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翻译的本质与价值,把握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的角色,尤其是在翻译过程中实施文化操控的作用,这为我们研究历史语境中的翻译活动提供一种探索途径。同时,此理论的应用向我们提供了一个翻译理论研究的全新视角,使得我们更加明确翻译外在因素对译者的翻译动机,翻译文本选择以及翻译策略的运用。通过这些全方位的分析思考,我们能够以一种更加客观和全面的方式去赏析研究翻译作品。  相似文献   

10.
翻译研究派认为翻译即改写,影名翻译是跨越文化壁垒的旅行,是一种最能体现这种理论价值的实践活动.当前探讨这一现象的方法论主要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成果大多停留在归纳的层面,不少学者倾向于对影名的翻译结果做出评价并给出若干规范性质的翻译原则.本文从影名翻译中的操控和干预现象入手,以描述性的方法考察意识形态、赞助人、诗学、消费主义等因素对影名翻译的影响,结论认为译者对出发地文本进行干预是其自治权限内的行为,为克服文化个性以便让目的国的更多读者接受文本,译者采用的各种操纵策略有其合法的理据性,而操纵效果主要由文本相关性和观众接受程度两个主要尺度来评价.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翻译研究局限于文本内部,忽视了文本之外的因素对翻译的制约与影响,而翻译操纵派认为翻译不仅受到语言的内部束缚,还受到意识形态等外部因素的束缚.以《世界是平的》为例对大陆译本与台湾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译本内容被不同程度的操控(改写),而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因素是大陆与台湾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勒菲弗尔提出的翻译改写理论强调了翻译与意识形态、诗学以及权力等社会因素的关系,译语(改写)是译者在诸多社会因素作用下的结果。改写理论拓展了翻译研究范畴,标志着翻译研究从"规约性范式"向"描述性范式"的转变,使翻译研究进入更加广阔的文化空间,但翻译改写理信纸核心概念界定不清,对微观层面关注不够,过于凸显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忽略译者主体等非主流意识形态因素对翻译的影响,这些使该理论又具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勒菲弗尔的翻译操控理论,通过分析意识形态与翻译策略的关系,以《道德经》中反映原作者意识形态较为明显的部分语句的不同英译文本为例,指出译者的意识形态主体差异会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最终造成翻译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操控下的电影字幕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必须使外来文本尽可能地符合目标语境下的各种准则要求。翻译实践包含了对原语文本的各种形式的改写和操控。本文从考查电影字幕翻译中的改写现象入手,分析文本外因素——意识形态对电影字幕翻译的影响,并从电影审查制度和大众意识形态两个层面总结各自的字幕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翻译文化转向对当代翻译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翻译外部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外部因素对翻译的选择、翻译的接受和传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意识形态、赞助者、诗学等因素对译者的尤为影响突出,他们相互作用影响着译者的翻译动机、翻译文本的挑选、理想读者的确定和翻译方法的选择及使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翻译即是改写,是为权力服务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勒菲弗尔的翻译改写理论认为赞助人、意识形态、诗学形态等方面对译者的翻译策略起关键作用。笔者以《七律·长征》的斯诺英译本以及许渊冲英译本,从上述理论出发,剖析两位译者的翻译操控与截然不同的翻译选择。  相似文献   

17.
改写泛指对文学原作进行的翻译、改写、编选专辑、批评和编辑等各种加工和调整的过程。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改写受到两个方面的限制:意识形态和诗学。文章结合Andre Leferveré的翻译改写理论,从历史角度审视陈独秀的妇女解放的意识形态对其翻译活动操控和影响。陈独秀的翻译活动反映了其"破除封建思想,确立民主独立人格"的"非破不立"的政治诉求,同时译本意识形态的建构取决于译者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改写理论是文化转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勒菲弗尔提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将受到意识形态、主流诗学和赞助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需对译文进行改写,以迎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需求。基于改写理论对《光之逝》汉译本进行研究,剖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的改写创作,以促进译本在中国市场的传播,并为广大翻译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翻译研究不仅要注重语言层面的转换,更要注重对语言外部诸多因素的研究。由比利时比较文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费弗尔提出的改写理论充分注意到翻译中语言的外部诸多因素,认为翻译是一种改写。在改写过程中,置身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改写者由于受到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等的影响,往往会更加偏重某一种翻译选材,并对原作进行一定加工调整,以使其和改写者所处的社会和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相符。本文以改写理论作为指导,从清末民初各阶段的主流意识形态出发,研究和分析清末民初翻译选材的特点以及意识形态对中国近代翻译活动的操控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对译者翻译行为的操控是多方面的。意识形态操控着译者对翻译文本的选择、对原著的选择和翻译策略的运用,但这种操控是相对而非绝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