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境界是指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所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有境界的教学自成高格.施教者应追求的教学境界:(1)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有教之境与无教之境两相宜;(2)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彰显独特的教学风格;(3)删繁就简三秋树,立异标新二月花——漱起创造性之灵光;(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学审美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规模在我国各地展开。针对学生的学习,新课程主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笔者在本文中,主要对在化学教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探究学习进行初步的探讨。一、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步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科学探究的步骤简化为:(1)发现问题;(2)假设(或猜想);(3)设计方案,收集资料,进行验证;(4)获取结论。例如在探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节时,我引导学生做了如下的探究学习:提出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的物质,那么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不会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学引入教学片断一:(1)国家体育场"鸟巢"有80000个固定座位;(2)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建筑面积为258000平方米;(3)南起宁波,北至上海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000米;(4)杭州湾跨海大桥总投资10700000000元.这些比较大的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表示这些较大的数,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实践带来了麻烦.为了更有效的记录这些数,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记数方法——科学记数法.  相似文献   

4.
正《快乐的午餐》,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节教学设计是基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学生学情的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养成自学——教别人学——互相学习的良好自学习惯,让学生逐步提高学习能力并掌握数学知识,更能从活动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良好的开端是课堂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导入,让学生能够更快地融入课堂——同学们,枫叶红于二月花,正是秋游的好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设计思路《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抛体运动"规定的内容标准为"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处理复杂运动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一节正是该方法的典型应用.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所以,以此为基础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即可应用已学知识去解决新问题.本节课应突出"自主、善导、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通过"提出课题——确定方向——成立小组——设计方案——合作探究——交流总结"等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方法.本节课在设计时突出了以下几点:(1)重视科学实验探究——整节课由探究性实验组成,通过实验设疑解疑、探究规律,体现了科学实验是揭示自然奥秘  相似文献   

6.
<正>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通过前面"直线与圆"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用解析的方法研究曲线问题的基础。基于此,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1)掌握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理解椭圆标准方程中参数a、b、c的含义;(2)让学生通过椭圆几何性质探究,厘清椭圆有关量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椭圆的几何性质;(3)让学生领悟数学问题研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养成严谨缜密的"理性思维"的习惯。教学重点确定为椭圆的几何性质及其研究方  相似文献   

7.
一、优化课堂教学横向结构的实例优化课堂教学的横向结构是使课堂教学中纵向的每一阶段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有力保证。如教《说茶》一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课文说了哪些与茶有关的知识 ,并通过归纳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围绕这一目标 ,我设计教学步骤依次是 :(1)导入课题 ,让学生根据课题确定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弄懂课文到底说了哪些有关茶的知识 ;(2)带着问题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 ,在书中划出有关重点 ;(3)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 ,其余学生边听边继续思考 ,补充答案 ;(4)让每个学生把划出来的要点写在纸条上 (…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共点力的平衡".教学对象是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高一学生.本节课还要求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关注理科倾向性学生理科素养的培育,又要兼顾文科倾向性学生物理基础性知识的传授.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衡的概念.理解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2)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三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3)会初步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候风地动仪原理.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经历探究的过程,感受等效、图示、归纳、推理演绎等科学方法;(2)通过参与探索的过程,感受猜想假说、设计方案、实验探究、理论推演、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究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 探索得到的知识最难忘、最深刻,比教师直接给出更有效,学生能体会到"发现,探究,创新"的乐趣,能力得到提高. 根据上述理念笔者进行了一次教学尝试,下面是这节课的过程及教后反思.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师要有效使用教科书,除了要树立一些新的观念外,还要有一些具体研究教科书的方法,总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准确理解"用教材教";(2)全面认识数学教科书的功能;(3)结合课程标准研读教科书;(4)了解不同教科书的编排方式;(5)重视不同版本教科书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让高中历史课堂有效?主要要掌控好如下的几个"度":(一)参与度:全体学生全面全程自由的参与;(二)变化度:教要变、学要变、教师要变、课堂要变;(三)延展度:要有广度、深度、高度;(四)整合度:把课程标准、教学三维目标、课堂新理念、新的评价标准等整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中学生物学教学改革,本刊决定举行2007年"中学生物学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论文内容为:(1)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科技活动教育;(2)生物课堂教学的改革;(3)生物实验课教学的改革;(4)生物科技或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开展;(5)生物传统教具或现代教具的制作和应用;(6)生物高考的研究;(7)生物教学如何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8)生物教育与素质教育;(9)生物课程标准与实验教材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在我校的青年教师赛课中开设的,所教班级为高一(12)班——美术班,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文化班略显薄弱,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注重以基础知识为主,能力提升为辅.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根据正弦函数的变换得到函数y=Asin(ωx+φ)的解析式;(2)能够根据图象所给信息,求出函数y=Asin(ωx+φ)的解析式;(3)进一步体会数形  相似文献   

14.
该文为了揭示课改十年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变化,运用Nvivo视频分析工具,选取北京市海淀区、天津市河西区、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等10所城区小学,分析了课改前、课改中期、课改十年后各10节课堂教学录像,从师生互动行为主体与教学活动方式两个维度进行了编码统计分析,研究得出,课改十年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以下特点:(1)课堂上更加关注学生的学;(2)课堂学习方式趋于多样化;(3)"双基教学"趋于适度化;(4)"小组学习"开展不够充分;(5)"探究学习"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15.
在杭州市学军中学的校园学术节中,笔者需要开设了一节示范探究课,内容是排列组合的章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时,笔者考虑这么几个问题:(1)设计的问题背景简单典型,学生容易拾阶而上;(2)通过这节课能把排列组合的典型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梳理和复习;(3)能体现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探究解决问题;(4)能有效的吻合笔者授课的实验班的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配合教学进度,提前8个月来稿)语文版1.朗读指导探究。2.默读指导策略。3.单元整理课的实践探索。4.阅读教学"因学设教"的探索——品读指导探究。5.消除高年级学生"怯读现象"的实践探索。6.指导学生浏览的探索。7.识字教学探究。8.借助绘本,培养二年级学生读写兴趣的探索——低年级口语表达能力探究。9."先学后教"的探索。10.助读系统效益最大化的探索。11.单元统整教学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以初中人教版"流动的组织——血液"一节为例,从课堂备课、问题探究、教学评价等教学细节进行阐述,并指出以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细节优化方式和意见,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1 教学内容解析 "根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必修)》(人教A版)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第一节"指数函数"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初中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的有关概念、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n次方根的概念、表示和性质.这是一节概念课,数学概念是学生数学思维的细胞,是理解数学本质的关键所在.概念课的教学又是中学数学中至关重要的课型,是其他课型的基础.而这节课又是指数函数的开端,教学设计的如何直接影响着指数函数的教学质量,所以这节课值得做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教 材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物理第三册第二十二章第一节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并识别光电效应现象 .●能表述光电效应现象的规律 .●了解光子的概念 ,会用光子说解释光电效应现象的规律 .●理解光电效应方程 .●粗略了解光电效应研究史实 .2 .过程与方法●观察赫兹实验中的放电现象 ,体验发现的过程 .●经历“探究光电效应规律”的过程 ,获得探究活动的体验 .●尝试发现波动理论面对光电效应规律遇到的困难 .●领略“观察、实验——提出假说——实验验证——新的假说……”…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剖析了探究型教学的内涵,综合评述了探究型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实践状况,同时在工程类高校的教学实践中设计了“三段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并以教学一线的实践教学效果为基础,总结了探究式教学在构建高等学校良好师生关系方面的积极效果:(1)促进了教师对学生的认识;(2)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识、认可水平;(3)支持学生未来发展并有助于建立更长久融洽的师生关系。本研究为推广探究型教学模式以及改善高校师生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