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领悟科学的本质,就是接受科学文化的熏陶,接受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没有国界的文化,意义十分深远!相信老师们对这一观点没有异议。但是,什么是科学本质?科学教师对科学本质应该有什么样的认识?儿童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应该体悟到怎样的科学本质?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引领儿童体悟他们能够体悟的科学本质?……这样一些对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生死攸关的问题似乎一直在困扰着我们。很显然,科学教师对科学本质所秉持的信念,必将影响其在课堂上的施教,教师甚至会将既定的课程加以调整,以符合其秉持的关于科学本质的信念。教师如果认为科学本质上是一套客观的陈述,是客观的真理,其教学行为就会使学生形成传统的科学本质观,其教学也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承,缺乏知识的产生过程,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科学时形成思维定势,把科学知识当作绝对真理,不能理解科学知识的建构性和差异性。因此,作为科学教育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首先应当对传统的科学本质观进行深刻反思,树立起现代的科学本质观。对小学生而言,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与年龄相关,他们还没有能力辨别和理解什么是客观、什么是主观、什么是真理,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向他们提供哲学上非常精确但又不过分复杂的关于科学本质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科学课堂常常看到孩子们"小脸发红,小眼发亮,小手直举"的现象,活跃的气氛往往成为一堂优秀课的标志。课堂中教师几乎是使尽浑身解数,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得鼓鼓的。可是,在这热闹活跃的背后,科学课,还缺少什么?我以为这样的科学课还缺少学生静静地思考,缺少学生自我内心地独立反省,缺少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冷静与顿悟。《课标》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但这并  相似文献   

3.
"科学探究"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内容中五个一级主题的首要主题,而在教科书中又没有相对独立的篇章,加之受测试评价模式的影响,使得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科学探究"教学有其名,无其实。在"科学探究"的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传递什么信息?如何科学有效地传递这些信息?信息传递的效果怎么样……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相信很多科学老师都这样问过自己:科学是什么?科学本质究竟是什么?作为一个科学老师,如果这个问题都回答不了,好像有点说不过去。那么,科学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快乐的科学     
德国哲学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写过一本书,名叫《快乐的科学》。但是,此《快乐》非彼《快乐》。-题记 快乐是个重要问题 这里说“快乐是一个重要问题”,有两层意思。 一是关于科学家之快乐。那么多的科学家把科学探索视为快乐的事情,令我们思考一个问题:科学家的快乐是从哪里来的? 二是关于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怎样从科学得到快乐。青少年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是否从科学学习、科学探索中得到了快乐?人们都应想一想:怎样才能“让科学快乐起来”?  相似文献   

6.
<正>"吹泡泡"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项游戏。而要把吹泡泡游戏设计成科学活动,并体现出科学教育的价值,就需要科学教师关注儿童的已有经验,并通过具体的、有预设的吹泡泡科学活动,让儿童积累科学经验。而不是传递"静态的科学知识"。【案例一】教师用吸管演示吹泡泡,引发学生的兴趣。师:你们想玩吹泡泡游戏吗?那么,我们一起先来制作一杯吹泡液吧!师:做吹泡液需要用什么材料呢?  相似文献   

7.
当幼儿面对某些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时.常常会问一些“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这种随机产生的对科学的好奇现象我认为是偶发性科学活动信息。如何让幼儿偶发的科学兴趣成为有效的科学探索活动呢?教师的指导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在许多农村小学,现任的科学教师大多是兼职,只经过简单的培训,或者根本就是匆忙上任,所以教师的素质本来就不高,怎么会有好的科学课堂效果?有科学研究工作者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科学教育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困难逐步暴露出来,从表面上看是不少教师的科学知识不够扎实,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活动的实际与走向与教学目标往往不一致等。实际上隐藏在这些背后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教师对科学性质、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差异究竟是什么还没有完全掌握,也就是说,对科学究竟是什么还没有完全理解,因而导致把一些违背科学思维方式的东西推举为精神、成功的科学课。  相似文献   

9.
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由外界情境所导致的、偶然发生的科学活动,是幼儿自发产生的科学活动,它对于幼儿形成科学概念也十分重要。教师如能抓住时机,采取正确的方法指导幼儿开展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不仅将大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那么,作为幼儿教师,应具有什么素质和采取何种指导策略才能有效地指导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呢 ?笔者认为:   第一,教师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科学求实的精神是有效指导偶发性科学活动的前提。可能所有的幼儿教师都有这样一种体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一般模式,师生均需明确的问题:学生想达到什么目标?学生现在所处的是什么位置?如何能够达到目标?评价要遵循平等原则、有效性原则和可靠性原则。评价的重点要转向最被重视的内容、"活性"知识、科学理解力和推理能力、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及学习机会、学生自我评价以及教师参与外部评价。课堂评价还需要着力避免走进误区。  相似文献   

11.
晓静 《科学课》2008,(5):4-7
孙江波老师是湖南省小学科学教师群体中的佼佼者:2001年,他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记省级二等功;2003年,湖南省教育电视台专题片《创新教育泽三湘》展示他的科学课堂教学实录;2005年,他被评为湖南省特级教师,成为该省最年轻的科学特级教师。同年,湖南省醴陵市政府授予他"十佳青年教师"、"知名教师"的荣誉称号。孙老师的小学科学教学艺术和教学研究水平在湖南省居于领先地位。他"领先"的地方在哪里?他为什么能够居于领先位置?  相似文献   

12.
在儿童科学教育这块园地里,我们很多时候被"探究"、"实验"等科学课的专业名词标签化了,我国儿童科学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性演变表明,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在儿童科学教育价值的认识上是有差异的。那么当前在儿童科学教育的改革中,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把握什么呢?在属于儿童自己的科学探索的园  相似文献   

13.
陆启威 《辽宁教育》2012,(21):82-83
科学探究是学习科学、认知科学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也是科学课的核心品质和内在要求。那么,什么是科学探究?我们需要怎样的科学探究?笔者试从以下五个方面,例谈科学探究究竟"探"什么。一、在"联系"中导出"生成"《道德经》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凡事都有起因,万物皆有一统,"普遍联系"是世界的本源和自然法则,认知和探究问题,需要在既定的背景和环境下,寻求事物间相容相克的关系,并以"联系"为链接,形成科学探究的  相似文献   

14.
教材是科学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与处理,会直接影响教学方式、策略和效果。教材不是科学教学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在解读教材时,不仅要思考自己如何教,更要关注学生如何学,不是去教教材,而应该用教材教。一、教材处理的意义有效处理教材是每一位科学教师的基本功。它涉及"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这几个核心要素,对教  相似文献   

15.
自从小学开设科学课以来,怎样上好科学课便成为教师研究交流的主题,由于好多学校都没有专业的科学教师,科学课究竟怎样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应当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科学课堂呢?笔者认为可以给学生一个"愉悦的科学课堂",一个"生活化的科学课堂",一个"思想教育的科学课堂",一个"游戏化的科学课堂",一个"网络化的科学课堂"。  相似文献   

16.
论坛虽然结束了,却开启了一个新的思考旅程。我们在充分认识到"科学教育,教师为本"之时,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恐怕不能忽略:发展科学教育的关键问题到底是什么,科学教师又需要在怎样一个环境中发挥所能?记者认为,提高人们尊重科学的态度才能让科学教育之路越走越宽阔。  相似文献   

17.
从表面看,科学精神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似乎没有什么联系,那么为什么要把科学精神作为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内容?如何培养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精神?这就需要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把握科学精神与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内在联系,掌握中小学教师科学精神素质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陈喆 《家长》2012,(1):6
"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这是我们"70后"、"80后"父母儿时的豪言壮语,如今,我们更多的是心安理得、甚至司空见惯地享受科学发展的硕果,而对科学本身却愈发淡漠。顶礼膜拜的少见多怪和心安理得的漠然享受,似乎都是对科学的偏见,那么,科学之于我们的生活,究竟意味着什么?特别是当面对开始对科学产生好奇的孩子,我们就愈发茫然。  相似文献   

19.
活动设计是幼儿园实施教育活动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幼儿对科学理性的追求和对生命生活的感悟都有赖于此。然而,在目前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倾向:即重视活动内容的科学精神,忽视其人文精神的展示,出现一种唯智主义、科学主义取向。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活动设计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缺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科学精神或人文精神的缺场?我们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一科学精神是西方启蒙运动的产物,重视知识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系统性,强调价值中立、不带任何感情色彩;①…  相似文献   

20.
一、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发展迅猛的课程目前,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先研究一下:"小学科学课究竟是怎样的一门课"。下面是"小学科学课程25年间的名称沿革与周课时设置变化"图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