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9 毫秒
1.
单秀荣 《考试周刊》2012,(92):180-180
美国教育家斯特林·G.卡尔汉说:“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由此可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放眼我们的音乐课堂,“提问”往往是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的思维如一泓平静的湖水,课堂提问就好像往湖水中投入一粒石子,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未经设计的提问,在这些提问下,课堂教学似乎进行得很顺利,但是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却没有丝毫彰显.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应该精心地“问”,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那么,教师怎样在课堂中借“问”来点拨,启迪学生的思维呢?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而思维活动中,最富有创造成分是“问题”,课堂提问正是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积极思维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每一个有价值的提问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提问是不可或缺的.如何优化课堂提问,“问”活学生的思维呢?  相似文献   

4.
李娜 《学周刊C版》2011,(12):176-176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并且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师生情感交流.并且能够优化课堂效能。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时机和对象.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  相似文献   

5.
张晓霞 《文教资料》2010,(31):122-123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课堂提问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对话.而应该是一种启发式的问答,教师要针对学生现存的“思维困惑”进行步步诱发,最终帮助学生习得新知。  相似文献   

6.
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一次好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探索对象上.它是教师调控教学程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可如今.课堂上“满堂灌”虽不见了.但“满堂问”却屡见不鲜。哪些提问值得我们警惕和避免呢?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课堂提问赋予了新的内涵,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提问应是联系师生之间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恰当的课堂提问是一种“激活剂”或“催化剂”,它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均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把握好提问的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作了如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所谓思维类课堂提问,就是通过提问,训练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提问类型。课堂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思维类课堂提问,能够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标。思维类课堂提问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9.
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什么样的课堂提问才算是“有效提问”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个适时、准确的提问可以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思考方向,启发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善教者,必善问.”提问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发问的技巧。  相似文献   

11.
张俊 《学周刊C版》2011,(10):147-147
一、课堂提问现状 课堂教学是学科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提问直接关系到教学实效。因此.教师应通过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创造力.把活动的思维由已知导向未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从目前的课堂教学来看.教师在课堂提问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有些问题的提出反而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一、明确数学课堂提问的目的 心理研究表明,在学生大脑皮层兴奋最高的时刻,教师恰到好处的质疑设问,能有效地触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动员起他们积极思维的内部诱因。收到事关功倍的效果,课堂提问设计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思维的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引导,这句话言简意赅地道出了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从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的角度看,并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其目的就是要启发学生的有效思维。也就是说教师通过提问,学生答问这样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起到开拓思路、启迪思维的目的,教师的巧妙设问,一是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掌握所学知识.二是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大大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的思维进射出耀眼的火花来,三是能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3.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催化剂”。有效的课堂提问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文章基于当下英语课堂中出现提问的现状,优化英语课堂中教师提问的策略,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设置问题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4.
杨璐 《学周刊C版》2011,(2):94-95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教学技能.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的提问能力、问题的质量会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活动的展开.影响教学效果.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提问”存在采用“地毯式轰炸”“全方位出击”“高密度教学”.迫使学生接受大容量、高节奏、重负荷的课堂教学。这些问题,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破坏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文围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从改进英语课堂“提问”的实用性、艺术性、主体性和目标性等方面来探究课堂“提问”教学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促进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汪。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肯尼斯·胡佛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课堂上教师恰当而得体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深化对于文本的理解,进而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如何使提问有效呢?近来看一砦教师的课堂实录,我发现有效的课堂提问有这么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浅谈课堂提问中“度”的把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是传递信息的有效途径,也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的驱动力。掌握提问技巧,恰当而富有艺术的提问,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积极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今天,探讨课堂提问的艺术,把握课堂提问的“度”,使设问能恰到好处地触及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能起到揭示思想、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成效;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发挥,是值得每位教师认真探讨的课题。这里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度”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唐燕 《教育现代化》2005,(12):73-73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英语知识训练中最常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智力的大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避免单一的注入、“满堂灌”,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现教师的教学魅力。  相似文献   

18.
王之斌 《教师》2008,(20):70-70
如何搞好校本教研;如何向45分钟的课堂要质量;如何抓住课堂教学的致命点,把握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度”;这是我们每位登上讲台的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课堂提问中的“度”也有其奥秘和学问。课堂提问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质量。可见,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而且在“度”的多层次中选择好最佳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赵功海 《新疆教育》2012,(5):43-43,33
课堂教学中,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具有启发学生思维和引导学生思维的重要作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生动。初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设置的问题要掌握“四性”和“四度”.同时要注重方式运用,以调动和拓展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科学探究,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问”。但是,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次数,提问的内容,提问的方式方法,以及提问后如何引导学生去回答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