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93年,山东文艺出版社推出了石兴泽先生独撰的首部老舍研究专著《老舍文学思想的生成与发展》,该书从文本分析出发,以现当代文学思潮及历史波澜为背景,在动态中全面而细致地阐述了老舍文学思想的演进轨迹及文化心理嬗变的复杂形态,从而奠定了他在老舍研究界的学术地位。在此后的十几年间,石兴泽先生笔耕不辍,先后有《老舍研究:六十五年沧桑路》、《人民艺术家——老舍》、《〈骆驼祥子〉解读》等专著陆续问世,宏观而细致地梳理了老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不断地为老舍开拓新的研究空间。2005年5月,石兴泽先生的老舍研究专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论著的整体框架中,作者将老舍研究置于整个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发展历程的宏大坐标中,对老舍文本的艺术内涵、形象类型解读、创作理论形态、作家思想意识结构(包括文艺思想建构及知识分子心态变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审视与阐释,并试图勾勒以上几个方面在二十世纪中国历史风云变幻中的形态变化及相互影响的复杂图景。从某种意义说,此书所做的种种描述与阐释的努力是时隔12年之后,对《老舍文学思想的生成与发展》论述思维的承继、呼应与开拓。因此,用“十年一剑”来形容,并非虚辞。  相似文献   

2.
可以说,"穷北京满族人"这六个字解说并涵盖了老舍生命与文学的全部身世背景与文本内容;亦点示出老舍在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发展史上的独特价值与意义.老舍出生于满族穷骑兵之家;他亲身体会过"穷"的真滋味.自始至终,老舍都非常清醒地自我认定为"穷人",自觉地把自己划归到"穷人"堆里.满族的确有着值得荣耀的历史;但,也有"头朝下"的一面.这是一种特殊的无奈、不平与优越的挣扎."穷人"归向与"头朝下"心理,决定了老舍文本的几个太不同:感情投向,素材选取,人物塑造,思索焦点等.可以说,老舍文学中,写得最美,最感人的形象是那些"头朝下"的"穷人".  相似文献   

3.
从老舍与基督教的密切关系来看,老舍的创作受基督教的影响甚深,基督的精神是老舍创作的虽为潜在却起着支配力量的关键性因素。这可以从他对《圣经》的解读来分析其投射到文本中的“圣经”精神,探讨文本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4.
老舍先生《骆驼祥子》文本中,形容词选择独具特色,形容词形象色彩突出,是其一大特色。本论文通过对《骆驼祥子》文本进行视觉、触觉角度和词语自身形象性分析,来探究老舍词语选择与运用特色。  相似文献   

5.
<正>缘起与问题一次指定教材的阅读教学比赛,几位参赛老师同上老舍先生的散文——《养花》(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在课堂中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选择让学生借助文本了解老舍,用对比阅读和拓展阅读的方式,大量补充名人对老舍的评价以及老舍的其他作品;有的选择让学生感受老舍散文的语言艺术,对文中的典型语言进行分析、品读;还有的选择借助文本训练学生概括段落的能力……不一而足,五花八门的教学内容令听者瞠目。为什么同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上看,抗日救亡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现代文学的格局,文学叙述中民族国家话语呈现出"宏大叙事"的态势并且在在战斗力和宣传力方面的价值远超文学价值。然而老舍却一直坚持其"平民写作"的风格和立场,在"宏大叙事"与艺术建构这两方面获得了平衡,而这一写作姿态让老舍文本既表露出强烈的民族国家意识,又显现出优良的艺术品质,在民族国家话语成为主流的年代,老舍在适应主流的同时,又因坚守而实现了自我的突围。  相似文献   

7.
《牛天赐传》是一部成长小说,在某种意义上,这是老舍处理个人生命经验的文本,是老舍戴着牛天赐的面具,对自己的精神世界的速写。老舍在这篇小说中,可能比在散文、自传性作品中更为真实地讲述了自己童年的经验。在老舍为数不多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文字里,仍能找到两种基本的心理意向:被弃和得救。《牛天赐传》是老舍生命初始经验的隐形书写。  相似文献   

8.
宗教为老舍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难得的写作素材,启发了他文学创作的灵感和心扉,同时也提升了老舍文学文本的思想文化意蕴,在救亡压倒启蒙的现代中国,当绝大部分现代作家把文学创作焦点聚集在芸芸众生的此岸世界寻求救国救民良方的时候,老舍以接受洗礼的基督教徒和虔诚的佛教信徒把探求真理的目光投向人生彼岸,延伸了老舍作品与那个血与火革命年代的关学距离,这或许是老舍作品至今仍然活跃于影视网络传媒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老舍的《断魂枪》以武侠小说的形式但却以现代性的眼光来观照中国的市民精神和民族的传统文化。当我们解读这一文本时,能够感觉到《断魂枪》折射出来的文化意蕴与老舍的文化选择竟奇迹般的偶合,这竟是老舍在建国后的文学创作、艺术生命的谶语式再现。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不仅是传统定义中的纯文本之间的转换,而且受到与译者相关因素的牵制与操纵。本文结合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在历史语境中对老舍先生名作《骆驼祥子》一英译本Rickshaw Boy进行个案研究。宏观上考察译本产生的时代背景,微观上分析文本的处理方法,最后得出本文结论,翻译是权力话语制约下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1.
老舍有着怎样的文化形象和价值意义?过去的文学史一般多从"市民"、"京味"和"幽默"等加以概括,忽略了他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价值的独特性。又时常理所当然地从鲁迅所开启的现代启蒙主义传统来审视他的文学创作,使他陷入"被别人表述"的阐释困境。论文提出应该回到老舍那里去,寻找老舍文学的独特性,认为老舍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伦理型作家,具有丰厚而深沉的伦理情怀;伦理诉求是老舍文学创作别具一格的地方;社会正义与个人德性是他的小说最为集中表达的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2.
《棋王》是阿城的处女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在众多研究《棋王》的评论中,《棋王》的叙述层次及其艺术功用鲜有人论及。根据赵毅街在《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中提出的叙述分层理论,认为《棋王》存在“一主三次”的叙述分层。分层的叙述学功用就是共同完成阐释《棋王》的文本价值——“文化寻根”的叙述任务。  相似文献   

13.
老舍早年虽然没有在大学读书的经历,但后来曾辗转于多个大学教书授业,其小说创作主要是在大学校园中展开的,这些促成了他“边缘化”的大学视野和以讽刺批判为基调的大学叙事.在大学叙事中,老舍用幽默讽刺的笔墨,揭示了各类学院知识分子的流浪性生存状态和身陷迷途的精神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老舍的大学叙事缺少了关于校园风情和学术人生的本色化书写,而更多是借学院人物故事完成国民性批判的叙事主旨.  相似文献   

14.
老舍的《猫城记》具有社会幻想小说的特点。把《猫城记》置于世界科幻小说的背景下,从另一个视野可以看到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小说里具有的反乌托邦叙事,表现了作者的批判精神。同时,小说中还具有一定的乌托邦想象和设想,这就与中国近代小说出现的乌托邦幻想相呼应,具有了中国小说自己的特质。因此,老舍的《猫城记》展现了一位中国优秀作家的品质,即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及超越。  相似文献   

15.
老合作品中的人物心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到老舍先生的创作,自然无法回避他与旧北平的密切关系,老舍先生对旧北平寄托了如家一般的深情。从他的作品中看,他着笔最多的是那些居住在北平大杂院里,为家人,为温饱奔波于街头巷尾的平民百姓。纵观老舍先生所刻画的人物形象系列,有两类人物形象是值得关注的:一类是以蓝小山、老张、祁瑞丰等人为代表的拥有“官本位”心态的市民阶层;另一类是以祥子、小福子等人为代表的拥有“家本位”心态的贫民阶层。  相似文献   

16.
作为自成一派的现代文坛大家,老舍具有厚重的家国观念和责任意识,并反映在他不同时期作品的人物形象中。初期作品中的二李和马威均为实干者,《猫城记》中的小蝎和大鹰则带有侠士的影子,经过抗战的洗礼,《四世同堂》的祁瑞宣和钱默吟摆脱精神重负,走向新生。  相似文献   

17.
该文梳理了老舍对但丁的有关论述,并结合时代背景对老舍这些论述进行分析,考察但丁及其《神曲》对老舍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出身于下层民间并为民间文化所深深浸染的作家,老舍好“武”崇“侠”,由此又影响到他的文学创作:面对着古老中国被迫进入世界殖民体系之后的不可避免的现代化进程,老舍为“武”这种前现代技能唱了一曲深情的挽歌;同时,他又试图将“侠”的气质作为国民性改造的一种精神资源,通过激活、改造传统文化中“侠”的因子实现新民强国。老舍与侠文化的关系,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和武侠文学的发展轨迹中,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可以说,“穷北京满族人”这六个字解说并函盖了老舍生命与学的全部身世背景与本内容;亦点示出老舍在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学发展史上的独特价值与意义。老舍出生于满族穷骑兵之家,他亲身体会过“穷”的真滋味。自始至终,老舍都非常清醒地自我认定为“穷人”,自觉地把自己划归到“穷人”堆里。满族的确有着值得荣耀的历史,也有“头朝下”的一面。这是一种特殊的无奈、不平与优越的挣扎。“穷人”归向与“头朝下”心理,决定了老舍本的向个太不同:感情投向,素材选取,人物塑造,思索焦点等。可以说,老舍学中,写得最美,最感人的形象是那些“头朝下”的“穷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