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再别康桥》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荷塘月色》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足见《再别康桥》与《荷塘月色》之重要。有趣的是,《再别康桥》以"绘画美、音韵美、建筑美"之"三美"著称,而《荷塘月色》则以"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之"三美"闻名于世,二者一诗歌一散文,可谓教材中的极品。更令人称奇的是,二者在用词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譬如其中的"悄悄"和"轻轻"就是典型范例,颇有意味。《再别康桥》中的"轻轻""悄悄"分别出现在  相似文献   

2.
闻一多的诗集《死水》是新格律诗在艺术上的典范之作,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文学主张——诗歌创作的“三美”原则:建筑美、绘画美以及音乐美。《死水》作为这本诗集的代表作,不仅体现了诗歌三美的创作原则,同时也是中西艺术合璧的结晶。这正好印证了闻一多在对郭沫若的《女神》的批判中所说的话:“中国新诗……不要做纯  相似文献   

3.
徐志摩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抒情诗人,新格律诗的代表人物。他善于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丰富复杂的情感。他的诗语言华丽优美,结构整齐,有强烈的节奏感。有力地再现了闻一多提出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主张。《再别康桥》一文就是他巧用“三美”的例证。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千古流传的传统蒙学教材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是封建社会儿童最早接触到的识字教材与读物。它们虽不是诗歌,却深深地印着中国传统诗歌的影子,通篇皆为整齐押韵的三字或四字小节,结构整齐悦目,读来简洁凝练,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三美皆备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我们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新月派浪漫诗人徐志摩的中英名诗<再别康桥>(Saying Good-bye to Combridge Again)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该诗体现了徐志摩从诗歌创作实践上对中国新诗进行改革创新的成果,是中国新诗发展的一块里程碑.诗人运用"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艺术原则,把美作为诗歌艺术创作的核心.隐喻与象征是该诗艺术的两大修辞手法.诗中隐喻性与转喻性的视觉意象紧紧地交织在一起,体现了中西浪漫主义山水诗美学风格的结合,使该诗内涵隽永,意境述人,其艺术成就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相似文献   

6.
<正>一、案例背景《再别康桥》仿佛一首优美轻柔的夜曲。诗人徐志摩用其独有的文笔,为我们展现了宁静悠远的离别情致。他那清新飘逸的风格和康桥优美静谧的自然美景在诗中融为一体。《再别康桥》学习的重点是:根据诗歌的意象和手法对这首诗歌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分析这首诗歌,通过师生的交流,体会现代诗歌的意境之美。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对《再别康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感知诗歌的意境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和建筑之美。2.  相似文献   

7.
《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1928年在出国欧游的归途中写下的,全诗通过对康河宁静景色的描写以及对泛舟寻梦的想象,抒发了诗人对康河和康桥的深切眷恋和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对“爱、自由、美”的执着追求。作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徐志摩在本诗中遵循了闻一多提出的“三美”理论,即“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本文将取其一美即“绘画美”作具体分析,探究出其“绘画美”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8.
《再别康桥》是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也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性作品,这首典雅哀愁的诗歌自发表以来就引发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讨论。该诗将形式美、音乐美、绘画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审美元素将《再别康桥》无以言明的意蕴之美推向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本文重点分析了诗歌作品中刻画的离别场景,从徐志摩对剑桥风景、剑桥故人及理想抱负三个维度的情感抒发着手,深刻体会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多重意蕴之美。  相似文献   

9.
喜爱现代诗歌的读者一定不会对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感到陌生。这位才子诗人凭借其东方的传统的含蓄情感和西方的现代的诗歌技巧,让我们在短短不到三十行的诗句中充分领略到了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而最让我们念念不忘的则是诗歌的首尾两节:  相似文献   

10.
《荷花淀》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为背景,描写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走上抗日道路的过程,塑造了一群勤劳朴实、真挚多情而又机智勇敢、积极向上的青年妇女形象。表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通篇洋溢着乐观主义情绪。作品晶莹透明,强烈的生活气息,动人的艺术形象,诗一般的意境,使作品产生了诱人的艺术魅力。作品凝聚着作者艺术探索的心血,折射出作者对人物心灵的深刻透视力。浓郁的情意美、绘画美和音乐美,使小说充满了情趣和美的氛围。《荷花淀》基本上是一篇诗体小说。著名诗人闻一多生前曾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说,即“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是指诗歌外形的整齐,“音乐美”是指诗歌要讲究音节韵律,“绘画美”是指诗歌要讲究词藻。这里我抛开“建筑美”不说,《荷花  相似文献   

11.
<正>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将其诗歌理论主张概括为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这“三美”主张可说是新月诗派建设新格律诗的理论纲领和共同追求的方向。而在这“三美”主张中,音乐美又显然是其理论核心和最根本的要求。朱湘指出:“诗无音乐,那简直与花无香气,美人无眼珠相等。”陈梦家更从诗是“美的文学”,而且“应当是可以观赏的歌咏的思味的文学”这一新诗艺术特质的独特见解出发,强调了音乐美的重要意义。可见,新月诗人是把音乐美作为诗美诸因素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正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中选录了闻一多先生的两首诗歌:《忆菊》和《发现》。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将这两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教学,正好能够恰如其分的诠释所在专题:诗歌的变奏!所以在这一堂课中稍作尝试。一、知人论世,体味诗意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有诗集《红烛》、《死水》等,他提出了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  相似文献   

13.
<正>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向我们展示了现代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让我们认识到,即使是不拘泥于形式的现代诗歌都可以在形式上以美动人。其实,我们的作文写作也应该讲究形式美,这种形式美和诗歌的形式得体,反映的不仅是一篇文章的外在形式,更是作者渗透于文章中的修养和灵魂。一篇优秀的高考作文,同样需要精心的修饰和打扮,精  相似文献   

14.
春光     
闻一多 《学语文》2005,(7):52-52
闻一多是我国新诗坛上的一位骁将。他主张:新诗要注意“字的音节的谐和,句的均齐和节的匀称”,并提出诗要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展开诗集《死水》,篇篇诗章都有此三美。  相似文献   

15.
如果我们按惯例 ,把闻一多的《死水》当作艺术品去欣赏 ,我们可能要欣赏它语言、图景、事件、情意和象征等五个层次的美。《死水》语言形式方面是美的 ,它仍然体现了闻一多的三美 (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 ,这也是我们容易发现的美 ) ,然而在考察图景美时 ,我们就遇到了困难 :一沟臭水 ,美在哪里 ?因为图景美的“危机” ,事件、情意和象征的美的欣赏就不好进行下去。其实 ,本诗是把图景之美“隐藏”了。“闻一多绝大多数作品之所以有深度、广度 ,有品味价值 ,在可读性 ,就因其既有现实和历史的根基 ,也讲究表达的策略 ,善于‘隐藏’自己”(…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以翻译家许渊冲提出的“三美”原则为理论指导,从意美、音美和形美三方面对许渊冲和著名汉学家Bynner所译《春望》的两个英译版本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三美”原则作为标准,许渊冲对唐诗傅望》的翻译略胜于Bynner的翻译;就诗歌的翻译而言,许渊冲的“三美”理论有较好的指导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感情真挚,形象生动鲜明,语言优美洗练,想象丰富,比喻新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集中体现了他作为“新月派”的灵魂诗人所倡导的新诗的唯美原则,即“意境美,绘画美,音乐美”。  相似文献   

18.
以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派诗人大都是“三美”主张的实践者,“三美”主张也成了新月派最突出的流派特征。过去我们一般都理所当然地重视主要倡导者闻一多对“三美”主张的实践。实际上,纵观贯穿新月派前后两个时期的徐志摩诗歌创作,不难发现,徐诗对“三美”主张的实践更加尽善尽美。徐志摩在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方面尤其是音乐美方面都体现出了超完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艾巍 《文学教育(上)》2008,(20):100-100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跳跃的文字常常将我带人清波荡漾的康桥,欣赏一首悠扬的康桥乐曲,从中领略徐志摩诗化的人生。诗中表达的阵阵轻乐和徐志摩深崇闻一多先生在诗歌创作上关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有关,《再别康桥》将“音乐美”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0.
《再别康桥》是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它是作者重游康桥前后甚至整个人生苦旅中的一次心灵放歌。其艺术特点是通过描述康桥之景来抒发内在的深情,意境优美,情景相生。而作为新月诗派重要代表的徐志摩在实践闻一多提倡的“三美”主张中,更是将音乐美发挥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