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2014年春节,中粮集团发起了一场以"中粮,让年更有味道"为主题的大型品牌营销活动,实现了"我买网"电商同比销售翻3倍直接利益。本文以中粮年味儿广告为案例,分析了该广告成功的原因在于过年语境的广告思维、线上线下结合的传播思维、自建网络营销平台的营销思维;提出了大数据时代广告精准营销和传播策略:即在传播领域,以受众为中心、发挥社交化网络传播特性;在营销领域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基于用户属性和用户行为精准判断和精准定位的基础上,建立个性化的服务体系,实现广告精准投放。  相似文献   

2.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使得网民快速增长,互联网中的广告信息传播在面对形态多样的受众行为时,不得不改变在大众传播时代的传播方式,使信息传播成为定向传播,即将受众进一步"分众"。互联网带来了分众传播更充分的实现基础,而"分众传播"正好契合了这些人的复杂性,"分众传播"模式使人们从被动选择到主动选择,这一转变对整个商业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实现了信息与受众的互动,信息才具有价值。分类传播时代有价值的分众传播将会幸免于竞争的恶劣生存状态,以其价值而在特定的人群中享有稳固的受众群体。  相似文献   

3.
自互联网开启分众传播时代至今,分众传播已成为纸媒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分众传播是差异化竞争的需要;分众传播要细分受众群;分众传播要为"内容为王"注入新内涵。因此在分众化背景下,"三农"新闻要实现转型,就要强化用户意识,细分受众群,还要坚持融合与创新,通过用户定制服务赋予"内容为王"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集群协同传播日益成为网络自制剧的营销和传播战略,它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受众广泛参与、平台互融互通、社交网络的构建等特点增强了用户黏度,扩大了传播规模,也逐步打造了一系列传播品牌.网络自制剧的新媒体集群协同传播,应基于受众喜好取材以确立协同传播目标,与受众互动互惠以增强协同意愿和行动力,建立专门的协同传播数据库以累积品牌传播力,最终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营销3.0的传播理念转变为以"人文精神"为中心,传播主体也从"消费者为中心"转变为"人本中心主义",该理念将消费者还原为具有独立思想、精神的人类个体。在传播策略上,以价值观驱动营销,企业愿景与社会价值观的吻合能充分实现与消费者的有效沟通。营销3.0时代的整合品牌传播既要打破此前旧的传播方式和观念惯性,又要重塑品牌传播模式,从内容、受众、渠道的多元角度,探讨以人文精神为显性特征的整合品牌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6.
刘丽霞 《东南传播》2021,(11):75-76
后现代主义中的碎片化的理念改变着大众的文化认知,为了满足受众在快节奏生活中的"速食"需求,短视频创作者将网络影视作品整体分解成部分,以碎片化传播模式满足了受众的自主需求.因此,在后现代语境下分析和挖掘网络影视的碎片化传播的动因以及优劣势,并且指出网络影视碎片化传播的特征表现,探索网络影视碎片化传播在内容优化、媒介融合、营销策略等方面的有效途径,为促进未来网络影视传播展开新的图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张铭珊 《东南传播》2016,(5):146-147
在崭新的媒体环境下,广告传播环境呈现多样性,其营销策略也随之调整和变化,本文将以"互联网+"思维去探索广告的传播新形态。从广告传播的基本要素出发,探讨面对新媒体环境,广告传播趋势呈现的特征。随着营销本质的突破升级,广告传播模式将回归沟通;由于受众的细分,需要广告进行精准的定向提供时刻的消费;最后增强多屏接触、提升互动体验感,才能实现将受众转化为消费者。  相似文献   

8.
团购网站坚持受众本位,用户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积极参与传播过程,广告和公关效果良好。团购网站的互动机制也较为完善,用户表达渠道畅通,培养了核心用户。各种网络营销手段得到充分的运用,团购网站力求让营销更精确,营销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康亚飞 《今传媒》2014,(7):77-79
社交化媒体的出现,使商家更加注重立体营销,信息流从单向向多极化发展,基于微博为平台的信息一经发布,就产生裂变,快速向整个微博用户网散开。电影的微博营销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方式,正在逐渐改变着受众对电影的消费认知和意愿。本文借助传播效果理论,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电影的微博营销方式对于受众认知、态度、行为方面的影响。同时,在营销过程中,受众自身使用微博的情况和微博主的粉丝数也构成了传播效果的影响要素。可见,在以微博为平台的电影营销中,受众不仅是营销对象,更成了不容忽视的营销力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网络团购以受众互动体验为核心,在我国迅猛发展,作为一种兼具媒介平台与营销渠道的创新消费模式。笔者结合网络团购"受众互动体验"核心特色,为广告代理商实施网络团购广告营销传播策略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运行网络团购广告营销传播策略提出一些可行建议,以求为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林燕 《报刊之友》2014,(10):76-77
2014年春节,中粮集团发起了一场以"中粮,让年更有味道"为主题的大型品牌营销活动,实现了"我买网"电商同比销售翻3倍直接利益。本文以中粮年味儿广告为案例,分析了该广告成功的原因在于过年语境的广告思维、线上线下结合的传播思维、自建网络营销平台的营销思维;提出了大数据时代广告精准营销和传播策略:即在传播领域,以受众为中心、发挥社交化网络传播特性;在营销领域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基于用户属性和用户行为精准判断和精准定位的基础上,建立个性化的服务体系,实现广告精准投放。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国好声音》的整合营销为例,论述了节目的品牌营销必须以观众为中心,首先进行市场调研,在分析观众的心理与需求的基础上,再进行节目的定位与包装,树立节目的风格与整体形象,从而吸引观众的眼球。节目的广告营销要寻求企业与电视节目之间的品牌共赢,做到"用一个声音说话"。节目的信息传播要与观众进行有效的互动,让受众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为节目信息的主动传播者。电视娱乐节目还需要多种营销媒介的整合运用。电视媒体必须将网络营销、活动营销、话题营销等多种传播媒介综合运用,形成一种营销传播的合力,并注重节目的品牌延伸,实现立体式营销,从而传递一致的节目信息,打造节目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3.
正在全媒体时代,传播更加强调用户创造和互动交流,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开始转变观念,与新媒体的关系由竞争变为合作。传统电视媒体在新媒体传播方面不断地探索,精准定位用户,拓宽传播渠道,使自身达到了更好的传播效果。本文以江苏卫视《一站到底》利用视频网站、微博和官方授权游戏三种不同新媒体渠道进行传播的现状为基础,从受众、影响力、传播价值、营销、电视节目产业链等多方面对其传播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实现中国军人形象对外传播,需要运用全媒体技术,依托"巨媒体"和"微媒体"平台,寻求适宜于媒体融合语境下的报道形式;要在信息传播流中实现国内外受众的参与式传播,让受众参与人物发现、人物选择和人物报道环节;要注重挖掘国内外受众资源,提升我国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让国内军事明星"走出去",实现主动传播人物形象和引入外媒正面报道相结合,促使军人形象对外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在新媒体语境下,视觉语言传播的理念与形式发生了巨大变革。受众对视觉语言的主观需求日益提升,视觉语言传播不仅要做到信息的有效传递,还要兼顾视觉语言的互动性与人性化设计,以受众为出发点,给予受众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参与的空间,增强受众的情感体验,赢得受众的关注和喜爱。  相似文献   

16.
参与性是指观众以各种形式参加了电视节目传播的过程,并对节目的完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果说早期的受众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是传播主体试图拉近与受众距离的一种姿态的话,那么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参与性已成为电视节目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元素。它是在传播者明确受众作用的基础上,开始尊重受众自主选择、接受的心理习惯,将受众对媒介及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实现资讯的精准传播,是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要做到精准传播,就必须"精确管理受众认知",即对"真正有需求的受众,在合适的时间,提供有价值的资讯"。因此,就必须首先对资讯产品进行整合;必须深入挖掘用户的刚性需求和弹性需求,锁定传播目标;必须加强资讯的逻辑性和相关性,提高受众的信息密集度;必须对受众的行为进行基于统计的精准剖析,以实现智能化的资讯导向。  相似文献   

18.
传统把关理论以封闭、单向的渠道模式作为其理论框架,已经不适应自媒体语境下的传播现状.自媒体传播场域是具有开放性、平等性、竞争性的信息自由市场.在信息市场中,应该采用以受众为中心的营销模式.首先,应满足受众需求以争夺注意力市场,以受众为中心,努力降低受众信息成本,为受众信息消费提供便利性并鼓励受众互动并参与信息生产与传播.其次,应通过诱导受众行为以实现个体规训:从内在因素考虑,通过生理及心理因素引导用户欲望;从外在因素考虑,营造群体环境激励或压制用户行为;从营销角度考虑,通过营销行为培育用户忠诚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转型引发了传播受众角色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从传统的信息接受者到"生产者用户",受众正经历着"社会化"的转变,这也将引起整个传播领域的变革。本文主要针对社会转型期传播受众的角色转型表现给予分析,并窥探问题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刘菁菁 《东南传播》2020,(12):123-124
网络技术分布式、节点化、平台化的特征正在导致受众地位的崛起。随着电视剧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媒体时代在强调内容的同时更关注用户的心理需求与个人满足,传统模式的电视剧营销传播策略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电视剧市场,需要得到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