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屈原深受植物崇拜观念及巫术化的楚文化浸润 ,其《离骚》的原创意图在于施展巫师式的想象 ,向楚地最高神灵东皇太一陈词 ,以求获得超自然的神力 ,从苦难现实中解脱。  相似文献   

2.
宗教神学与神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话是由神灵意识而来的,宗教神学的前提是神灵信仰,因此,神话是宗教神学发生的必要条件。由神灵崇拜而来的神话一方面为巫术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另一方面巫师又为神话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著名的天梯神话就是在巫术参与下而显示出丰富形态的。非理性的原始思维是无序的,无序的原始思维确认着神灵,因客体及映象的神秘属性在巫的积极活动下则建立着宗教神学的体系  相似文献   

3.
侗戏传统风俗中有一些与戏班演出相关的时间信仰、神灵信仰,信仰又衍生出若干禁忌。由此侗人创制出一些为祈福避祸而举行的仪式,如祭台、祭萨、请神请师、贺台与扫台仪式,还有禳灾的巫术。通过田野调查可见侗人过去的神灵信仰十分虔敬,在其信仰体系中祖先崇拜与英雄崇拜的地位比较突出,其侗戏仪式与信仰体系既有原生性又有同化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门神崇拜起源于人类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观念和神灵信仰观念。先秦时期,门神崇拜达到高峰。到了汉代,“门神”一词正式出现,并形成具体的艺术形象。此后,门神形象日益丰富,而门神信仰却逐渐衰微。晚世门神崇拜与其说是信仰,毋宁说是更注重装饰意味的习俗。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扼要介绍国内外关于操突厥语诸民族原始宗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萨满教(现象)是“通过巫术时无生命的自然起调整作用”为目的的、具有实用性的巫术行为;“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中突厥、维吾尔(回纥)等民族的早期宗教(包括原始宗教现象和民族宗教)信仰,是以自然崇拜观念为主和以建立政权为目的而产生的,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以柯克腾格里(天神)为中心、乌玛依女神、地一水神等神灵的早期多神教——“腾格里教”。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对广东某高职院校770名高职生进行精神信仰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社会信仰占优势,其次为实用信仰和超自然信仰;民族主义、生命崇拜和政治信仰位居前三位,宗教信仰、金钱崇拜和神灵崇拜位居后三位。  相似文献   

7.
以广州地区6所高校1 745名研究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当前研究生群体的精神信仰状况,并探讨其与自测健康、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当前研究生精神信仰状况良好,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民族主义、生命崇拜、家庭主义、国家主义、政治信仰、家族崇拜、宗教信仰、金钱崇拜和神灵信仰;(2)精神信仰对其自测健康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政治信仰、生命崇拜、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可以促进个体健康,而神灵崇拜、金钱崇拜和家族崇拜则侵蚀个体健康;(3)精神信仰对其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国家主义、宗教信仰、民族主义和生命崇拜可以促进个体主观幸福感,而金钱崇拜和神灵崇拜则侵蚀个体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对泉州师范学院2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的一级信仰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信仰、实用信仰及超自然信仰。说明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信仰更认同。而超自然信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大学生对民族主义、生命崇拜、政治信仰以及国家主义等次级信仰的认同程度较高.而对宗教信仰、神灵信仰以及金钱崇拜等次级信仰的认同程度较低。相对而言,男生更容易产生金钱崇拜,女生更容易产生生命崇拜;学生干部比非学生干部更容易产生家族崇拜;大四比其他年级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实用信仰: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神灵崇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家庭主义。  相似文献   

9.
青海汉族围绕着农事生产展开的与土地崇拜有关的祭祀活动,具体表现为在不同的节令时间奉祀的方神、田社、后土、土主、土地等神灵的信仰.本论文从民众举行的祭祀行为和信仰实践上,论述现实中众神灵的祭祀行为和观念中的土地神信仰在历史上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0.
对西北地区727名青少年精神信仰状况及特点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总体上西北地区青少年精神信仰由高到低依次是:社会信仰、生命崇拜、家庭主义、物质崇拜、宗教信仰、神灵崇拜.(2)女生的神灵崇拜和宗教信仰程度高于男生.(3)青少年精神信仰除生命崇拜维度外,其余各维度得分均有显著的年级差异:高二时社会信仰迅速发展,从初二到高三家庭主义基本稳步上升;高一、高二是物质崇拜的膨胀阶段;神灵崇拜在初三时达到顶峰;高一、高三学生宗教信仰程度最高,高三时宗教信仰均值超过物质崇拜.(4)农村青少年的社会信仰、宗教信仰程度较高.(5)爱好文科的青少年宗教信仰程度较高,爱好理科的青少年则物质崇拜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对湘西地区某大学67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一级因子上均值得分表现为社会信仰最高,实用信仰次之,超自然信仰最低。这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湘西地区大学生精神信仰总体状况良好;二级因子上均值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生命崇拜、民族主义、政治信仰、国家主义、家庭主义、家族崇拜、神灵崇拜、宗教信仰、金钱崇拜。与国内其他研究相比,其特殊性体现在湘西地区大学生生命崇拜突出、金钱崇拜得分最低。湘西地区文化的特殊性是导致这一现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中美大学生的信仰特点、影响因素以及与人际关系的相关,为留学生的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宋兴川编制的《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和《成人人际关系测量问卷》对中美大学生进行测试分析。结果:中美大学生的超自然信仰和社会信仰有显著差异;中美大学生信仰的性别方面也存在差异,中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总分差异不显著;人际关系总分与超自然信仰和实用信仰有显著相关。结论:中国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宗教信仰和金钱崇拜成负相关,与民族主义成正相关;美国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宗教信仰成正相关,与神灵崇拜和金钱崇拜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在高原上的藏族先民在独特的生存环境和浓郁的宗教情结中形成了广泛的神灵信仰和自然崇拜,创造了包括苯教神灵、佛教神灵及民间地方神灵在内的庞大的神灵群体。脱胎于藏族神话的著名英雄史诗《格萨尔》,在继承吸纳神化,充分汲取藏族神话营养的基础上,又对神话的世界观予以无情的否定,从神话过渡到了人话。  相似文献   

14.
陇东岁时习俗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习俗,而是人类早期的观念、信仰、仪式等诸种文化因素的积淀物,我们可以透过这种习俗看到远古人类对大自然的崇拜,对祖先神灵的崇拜以及他们用以与自然作斗争的仪式与禁忌。  相似文献   

15.
哈萨克族在历史上有过许多古老的信仰与崇拜,成为长期影响和制约哈萨克族民众精神生活的强大力量。这些信仰与崇拜可以分为自然崇拜、神灵精怪崇拜和神圣动物崇拜三大类。至今在哈萨克人的日常生活里仍然随时可以见到古老信仰与崇拜的遗留。  相似文献   

16.
华北解放区多数农民在春节期间不再祭拜传统神灵,而是举行各种仪式敬奉毛泽东。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中共政权深入乡村获取合法性的象征,更是华北农村社会神灵信仰传统的延续。即功利性的神灵信仰与现实利益的满足相结合,使"毛主席"这一活神取代了传统神灵而走上华北解放区农民的供奉桌。然而,祭祀对象的变化并不等于祭祀内涵的变化,这也决定了由毛泽东崇拜向传统神灵信仰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陇东岁时习俗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习俗,而是人类早期的观念、信仰、仪式等诸种化因素的积淀物,我们可以透过这种习俗看到远古人类对大自然的崇拜,对祖先神灵的崇拜以及他们用以与自然作斗争的仪式与禁忌。  相似文献   

18.
傩戏起源于巫术,是从原始傩祭活动中蜕变出来的戏剧形式,与原始宗教密切相关。怪诞的傩戏服饰是人类神灵崇拜的一种缩影,从中也可以清晰地看到鬼神观念对人类意识的影响。傩戏服饰既是人类图腾文化崇拜的产物,又是民族文化先期的符号标记,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痕迹,更演绎出民族服饰文化的风采。  相似文献   

19.
徽州忠义神信仰是其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带有儒家价值观的神灵崇拜,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长期而漫长的过程。从现实人物到忠义神灵,从小范围的民间祭祀到整个徽州的信仰活动,忠义神信仰发生了量到质的蜕变,这些变化离不开民众和政府的双向推动,而徽州社会对忠义神信仰的实践也构成了其独特的民间信仰图景。  相似文献   

20.
民间信仰在节日的仪式性场合中表现得最为突出。通过对中派村扫墓仪式的参与式观察,归结出清明节扫墓仪式的基本程序即整坟墓、插新柳;奉祭品,行跪拜;焚纸钱,放鞭炮。仪式操演展示出了当地人独特的民俗信仰,具体包括泛灵信仰、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巫术信仰以及灵魂不死观念与灵魂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