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述潘懋元先生的高等教育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懋元教授作为我国名的教育家,高等教育学的创始人,在他长期的理论工作和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他的高等教育思想,为我国高等教育理论和改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对潘先生的重要高等教育思想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归纳,从高等教育目的观、价值观、发展观、质量观以及教学思想方面阐述其高等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
潘懋元先生是我国高等教育学创始人,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是平凡而伟大的人民教师。作为高等教育学创始人,潘先生为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作为著名教育家,潘先生一辈子追求着教育的崇高理想,践行着教育的神圣使命,把全部心血倾注到教育事业之中;作为平凡而伟大的人民教师,他爱生如子、桃李满天下。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是潘懋元高等教育理论与思想的主轴,是高等教育研究厦大学派的生成元,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的源理论,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理论的标志,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构建的基石。继承和发展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躬耕高等教育规律领地,建立高等教育规律体系,是高等教育学的元点和回归点,是我们每一个高等教育学人的责任和使命。潘先生是学问导师、人生楷模。我们要学习先生勤奋学习、严谨治学的精神,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精神,敢为人先、守正创新的精神,情牵学生、心系大众的精神,自信自强、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元气淋漓、笔耕不辍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潘懋元先生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创始人。他在20世纪50年代第一个提出要建立专门的高等教育学科,并在建立高等教育学科方面进行了首次探索。20年后,他再度倡导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并于1984年编写出版了中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该书以“教育规律论”和“高等教育特点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高等教育学的知识体系,其出版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正式建立。潘先生对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贡献可归纳为首创性、启蒙性、系统性、引领性和持久性等特点,这些特点相互关联,共同诠释和展现了潘懋元高等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等教育学40年学术论文的实际数据表明,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科近40年的知识生产过程中,潘懋元先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潘懋元先生培养、扶植了一批高等教育学学科人才,并以其在高等教育学知识生产中持续不断的"深耕"与"坚守"凝聚高等教育学研究力量;以潘懋元先生为"领头羊"的高等教育学高被引作者表征和引领高等教育学不同发展时期的知识生产方向;潘懋元先生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高等教育学》和《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撑起了国内高等教育理论的大旗,为中国高等教育学发展提供了知识论、方法论基础.高等教育学人需承前启后,不畏高等教育学研究人员成才的艰巨性,促进高等教育学前沿知识生产.  相似文献   

5.
潘懋元先生在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他创立高等教育学学科,主编第一部《高等教育学》,创建第一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培养第一批高等教育学硕士生、博士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已步人耄耋之年的他仍然精力充沛、思维敏捷,仍然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的确,先生是千千万万中国学人中的一位,但他继承了我们中华学人的优良传统,特别是从他青少年求学时代开始至今,始终保持着一种中华民族平实而又伟大的精神——学人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年轻的学者们去奋发图强,不断进取。  相似文献   

6.
2019年11月30日,《大学教育科学》编辑部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就“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使命担当”的主题对潘懋元先生进行了专访。潘先生认为,该《意见》的颁发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以后,教育科研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也存在着脱离实际和中国国情等问题。新时代的高等教育科研,应该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不断提升教育科学研究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者应当立足中国国情,增强文化自信,努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学,使中国高等教育在世界上拥有更大话语权。潘先生认为,“一枝独放不是春”,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必须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教育理论学术期刊应该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和学术品格,办出特色,注重办刊质量和水平。潘先生寄语年轻的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者,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相似文献   

7.
试述潘懋元先生的学术思想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述潘懋元先生的学术思想体系杨广云潘懋元先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倡导者,高等教育学的开创者。早在50年代,他就倡导建立高等教育学;1978年,他领导成立了全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教室;1981年,他开始招收中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硕士...  相似文献   

8.
深入浅出 由博返约——潘懋元教授谈高等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懋元教授 ,1 92 0年出生于广东汕头。曾任厦门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召集人。现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高教学会顾问、全国高等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潘懋元教授在中国创建高等教育学新学科 ,主编了中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并任第一任所长 ,成为中国第一位博士生导师 ,培养了第一批高等教育研究硕士生和博士生。潘懋元教授主要著作有《高等教育学讲座》 ( 1 983 )、《高等教育学》 ( 1 984)、《潘懋元高等教育文集》 ( 1 991 )、《新编高等教育学》 ( 1 996)、《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方法》 ( 1 996)、《潘懋元论高等教育》 ( 2 0 0 0 )、《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等 1 0多部。  相似文献   

9.
潘懋元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高等教育学家,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创始人,其高等教育理论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潘懋元教授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是中国特色教育思想体系的宝贵资源和财富,其"过渡阶段"理论、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理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观、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策理论等,对中国高等教育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潘懋元先生对中国高等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的缔造者,还是它的引领者,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学科建设之路;他为祖国培养了众多的高教人才,是教会他们如何治学做人的经师和人师;他还是一位高等教育的活动家和战略家,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现实,其活动和理论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决策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学制的建立与发展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并在此期间受到了许多西方包括日本等国影响,但学术界对其发展过程是依附还是借鉴分别持不同观点。通过分析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学制的嬗变来反思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势必对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高教大众化与高教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论述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根本目的,指出,企图仅依赖普通高校的扩招来实现我国高教大众化不仅不现实,也不能适应社会对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面对国际竞争,结合我国实际,应当发展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如何在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使高等学校保持优质的办学质量和良好的办学效益,使高等教育保持健康协调发展,是需要我们思索和解决的问题。而印度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高等教育的大发展,给我们一些启迪的同时,其发展过程中的失误,造成办学质量的下降,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价值观视野下的高等教育质量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在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研究与实践中,一种社会本位的价值观长期以来起着主导作用,人们往往主要或只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去讨论、认识、规定、评价高等教育质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个人的需要正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实践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从这种价值取向出发,有必要重新认识高等教育质量的含义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debates on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practice. It provides the information basis for decisions about the fu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As the themes of the public debate on problems and reform needs in higher education change quickly,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has to anticipate future problems and themes of debates in order to develop concepts and to generate knowledge well in advance. Future‐conscious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might aim to identify likely future changes in thematic areas which are already in the limelight of public attention, as trends in the areas of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diversification of structures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system steering and institutional management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isation and globalisation suggest. Moreover, future‐conscious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should try to identify thematic areas not frequently discussed at present but likely to be major issues in the future. For example, professional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erms of the emergence and expansion of new administrative and service profession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might have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in the future and is worth to be paid attention by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ers.  相似文献   

19.
民办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的高等教育类型划分影响了民办大学的准确定位 ,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本文提出民办高等教育应该属于综合类高等教育 ,民办大学有条件办成以全日制本专科教育为主的综合大学 ,而不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评价的教育性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评价应包括对高等教育作为价值客体和价值主体两方面的价值关系的评价。现在的研究往往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必须倡导从教育性视角(即把高等教育作为价值主体)来认识高等教育的价值评价。教育性视角的高等教育评价具有科学性、深刻性和反思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