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湖州自三国始设郡县,至南北朝时开始走向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成为经济发达、学术兴旺、文人荟萃之地,而古代典籍的收藏和利用作为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也与时代的步伐一致有规律地发展着,表现在私人藏书事业上,就是历代都涌现了众多的藏书家,而且其中不乏在中国藏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家.清人郑元庆的《吴兴藏书录》就专门记载了晚明以前的一些湖州藏书家的藏书事迹,吴晗先生《两浙藏书家史略》录有湖州籍(包括  相似文献   

2.
湖州藏书文化地域特征明显,主要表现为:藏书与著书相结合,藏书与刻书密切相连,藏书与售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藏书的内涵丰富而富于文化的张力。藏书家的藏书目的和意识各异,但殊途同归,都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做出了不可多得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湖州的藏书文化历史悠久,两宋时期湖州出现了一批全国著名的藏书家,他们不仅收集了大量珍贵书籍,还积极地利用藏书进行学术创作与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同时,两宋时期湖州的藏书活动还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从而为湖州绵延千年而不绝的藏书传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湖州地区藏书事业从南朝沈约开浙江藏书风气之先,到清末刘承干殿私家藏书之后,前后历1500多年,成就辉煌.湖州地区藏书家以其高品位的藏书和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5.
龚显曾(1841-1885),出身书香世家,一生收罗典籍,探讨艺文,以读书为乐,是清末泉州有名的诗人和藏书家。他重视对泉州乡邦文献的搜集与整理,熟悉当地藏书家,《泉州藏书家》是其著述《亦因脞牍》中的一篇,言简意赅,记录了清代泉州主要藏书家的情况,是重要的史料佐证。  相似文献   

6.
钱曾(1629—1701),字遵王,号也是翁.生于明崇祯二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年.江苏常熟人,清初著名藏书家.其父裔肃,族祖谦益都是一代藏书之名流.遵王继承其父丰富的藏书,又得到绛云楼(谦益藏书处)烬余之秘籍.同时,他又和江浙著名学者藏书家吴伟业、顾湄、金俊明、叶树廉、陆贻典、曾溶、毛晋、毛扆父子等相往还,借校传抄善本珍籍,使其藏书以丰富之数量,精善之质量而名扬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7.
光绪三十三年(1907)湖州,宋楼藏书售与日本岩崎氏之静嘉堂文库,至今已过八十年。其时距而宋楼主人陆心源的逝世不过13年,前此不久,罗振玉氏还在《京师创设图书馆私议》中说:“方今东南藏书家,所藏大半散失。然如聊城之杨、归安之陆,则均完好无缺。杨氏后裔珍重保守,而艰于嗣续。陆氏则曾登广告于报纸,言有造藏书楼者,愿尽捐其所藏。若收两家之书,入京师图书馆,而破格奖励之,则二君既申其孝思不匮之心,而古籍不至散失,况更可招致他藏书家乎?”陆氏生前将其藏书处之一名为守先阁,庄藏明清刻本,其用  相似文献   

8.
14.胡瑗一、生平介绍胡瑗(993—1059)北宋学者、教育家。字翼之。江苏泰州海陵郡如皋县人。原籍陕西安定堡,门人学者称他为"安定先生"。他在如皋和湖州的藏书讲学处称为安定书院。胡瑗一生著述很多,现存的经学著作有门人编目的《周易口义》12卷、《洪范口义》2卷、《论语说》和《春秋说》各数条。  相似文献   

9.
晚清叶昌炽所撰《藏书纪事诗》,被誉为“图书界两大掌故”之一,“谈藏书掌故之渊海”,这实非过誉之词;日本学者长泽规矩也评是书曰:“本书作为了解古今所有藏书家传记之唯一集中性资料,甚足珍重,虽稍有误传,但《中国藏书家考略》及其他书蹈袭者较多。”此亦属公允之语。但令人遗憾的是,如此一部有价值的著作长期以来竟没有一个较理想的本子。直至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整理本《藏书纪事诗》(以下简称“整理本”),这  相似文献   

10.
徐时栋,晚清诗人、学者、宁波著名藏书家。幼时受父兄和月湖先贤的影响博览群书,科举受挫后更是一心藏书治学。徐时栋一生勤奋治学,为做学问曾修建过三座藏书楼,虽然前两座均被毁坏,但他藏书和治学的热情从未动摇,居家著述不辍。徐时栋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和对学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正是浙东学术"博采、创新、求实、重史、爱国"等优良传统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11.
近代江苏藏书是历史上江苏藏书的延续,但其藏书观念更为通达,藏书更讲求实用,藏书家之间的联系也更为密切,这是私人藏书封闭性走向开放性的翻来重要标志。近代江苏藏书家注重地方文献的收藏,积极维护图书主权,并以自己丰富的藏书经验为控江苏图书馆的创建、管理作出了贡献。随着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改变,江苏私人藏书最终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在藏书上钤印的风尚相习久远,至明清两代最为盛行。印文内容丰富,既有示其所藏之用,也有表其心志之意;印章形制各异,既可反映汉字象形之意,又可展现篆刻艺术之美。累累钤印随藏书传世至今。无论就内容而言,还是从形制而论,皆可谓价值非凡。浏览馆藏古籍,发现愈是珍籍善本则钤印愈多.往往是书、印俱佳,并且古籍藏书印因其年代久远而具有“历史文物性”,因其内容有研究参考价值而具有“学术资料性”,因其书法篆刻技艺精美而具有“艺术代表性”。  相似文献   

13.
汪世显及其家族,三世袭爵,六世封王,在元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汪氏万卷楼藏书丰富,但史载甚少。通过对“万卷楼”及相关史料的分析,阐发了汪氏藏书及其文化现象,认为汪氏万卷楼是这一时期甘肃乃至西北最大的私家藏书楼。同时它也填补了甘肃这一时期在中国私家藏书史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在古徽州这片土地上以及从古徽州走出去的人之中,曾有非常著名的私人藏书家。徽州私人藏书之所以丰富,一是因为这块土地上文风昌盛,二是因为有经济基础。丰富的私人藏书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作为晚清时期声名显赫的中兴名臣,被尊奉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立完人,其学问造诣之深,古今罕见。他终生以书为伴,并形成一整套藏书思想和读书之道,其内容为现代人们的图书收藏与阅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常熟赵氏为文献世家,藏书楼有园林之胜,藏书多为常熟藏书家递藏。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私家藏书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在文化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安徽作为文献之邦,其藏书文化历来备受世人瞩目,从汉唐讫至近代,涌现了一大批酷爱藏书的文人志士,久为世重。刘尚恒、郑玲两位先生基于安徽的藏书盛况编撰《安徽藏书家传略》,该书以时间和地域为线索,罗列了从汉朝至近代安徽的500多位藏书家,并详细介绍了十余位主要藏书家的生平事迹、藏书事迹、学术思想等,详略得当,图文并茂,条理清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完美彰显了安徽作为文献之邦的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也让我们有幸窥探了安徽私家藏书文化的源远流长,不愧是展现安徽藏书盛况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8.
明朝初年朱元璋撤销了专司官府藏书的秘书监,对有明一代官家藏书事业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然而从明初到明仁宗、宪宗时期,官府藏书事业并没有因此而衰败。究其原因,主要是明初大规模的图书征集,为这一时期官府藏书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永乐大典》的编撰,客观上又对官府藏书进行了必要的编目和整理,使明初官府藏书的管理工作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9.
Picture books, including information books, if more widely used across the age range and across the curriculum, could unite the processes of reading and writing, could hold narrative and non-narrative in the same frame and could help to meet National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Their use is particularly indicated because children show their best observational powers when working with picture books.  相似文献   

20.
几米的画面色彩丰富而动人,结合清新又简洁的文学语言,创造出一种前所未见的阅读诗意.学界和媒体曾多次以"几米现象"为主题对其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本文将从童话意象和文字符号两方面,分析几米如何以图文诗的形式对现代生活进行艺术化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