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5年11月,北京工界、学界发起国民大示威运动,掀起了以推翻段祺瑞政府、建立国民政府为目的的群众斗争高潮.当时,这一斗争被称为“首都革命”①.这一群众斗争是五卅运动的继续,是大革命时期北方革命运动高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群众斗争掀起高潮之际,中共中央和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发表告全国民众书,指出:“最近北京连日的民众示威暴动,已是人民夺取政权之起点,在民国十四年军阀混战史上,现出一条政治变动之新的道路”,并发出号召“全国革命的民众,革命的国民党,革命的军人,其速起响应北京的暴  相似文献   

2.
六十年前——一九二五年,发生在上海的五卅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的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一九二四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工农群众运动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革命形势由南到北不断高涨。全国铁路总工会与中华全国总工会相继成立,广东沙面罢工;小资产阶级不断左倾,学生参加革命运动的奋发,北京学生“五·七示威”、太原学生抵税暴动、福州学生反日运动之流血等,这一切都表明五卅事变之前,各地民众都已开始活跃,革命的战火已经在各地爆发,这不能不引起帝国主义者的高压政策,“他们知道这是对于世界资本主义的可怕力量,决不能放任他尽量的发展。”一九二五年二月,上海日商纱厂王人为反对厂方  相似文献   

3.
在阅读完李剑鸣教授的文章《“危机”想象与美国革命的特征》后,让笔者对美国革命的产生与发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对于普通民众在革命中的作用也更加希望作一个进一步的探讨.本文的目的就是强调“普通民众”这一群体的重要性.文章在界定了普通民众即白人选民这一范围的情况下,从普通民众的社会地位、政治参与以及对在美国革命中的作用出发,逐步论证其在美国革命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实话民众教育;不宜以学校式之教育为重心当以社会式之教育为中心引言中国民众教育事业,在满清晚年,政府早已见到。命令各地设立宣讲所,聘定专员,专事宣讲,渐  相似文献   

5.
关于民众参与革命的环境因素,已有的研究大部分是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视角去考察的,这当然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方法。也正是在此基础上,不以物质利益为中心,是从"民众"与"中共"互动的另一视角,希望在此问题上有所突破。苏区民众革命参与的动力机制有以下三个层面:首先革命的嵌入得益于一种非此即彼局面的初步形成,革命成为民众的"理性"选择;其次是中共党人对"不满"的汇集与解读,民众觉醒的逐步完成;最后是革命荣耀的"酿造",在总体决战与集体狂欢中革命洪流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6.
《大连大学学报》2019,(1):52-57
近年来中日之间的往来愈加频繁,对彼此新印象的形成也为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中日知识界都在重新审视彼此的国家形象。日本的"中国观"大抵集中在来自《论语》、《三国》的古典中国观以及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革命中国形象。如此而来的中国观都积极向上。而事实上日本民众对中国还有很多误解与偏执。众所周知,如此中国观的形成与日本近代对中国的殖民侵略以及宣传有关。中日知识界对日本民众中国观的相关论述已不鲜见,而对当时中国民众形象的整理与论述却并不多见。鉴于此,我们将重新梳理二战前日本民众对中国以及中国民众的印象及其形成背景。具体以芥川龙之介及其同时代的"中国通"清水安三、橘朴的相关论述为对象作横向对比,进而让我们对当时日本有识之士的中国民众形象有一个客观认识,并探究其背后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权利有三个层次:应然权利、法律权利和实然权利。而环境权目前仅仅停留在应然权利的研究上。我国各地“最丑建筑”泛滥,造成民众视觉污染,感官不适,民众之精神受到损害,从而引发民众的不满与诸多学者的关注,但是,目前还没有人从法律的视角,从环境权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这一问题。正是由于我国法律环境权的缺失才导致“最丑建筑”的泛滥与民众的精神受损,只有首先从法律上设立环境权,运用环境公益民事诉讼制度对“最丑建筑”等损害民众精神健康的行为进行规范和调整,民众之环境利益才能得到保护,环境权才能实现从应然向实然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丁玲在1937年至1945年期间创作的8篇短篇小说,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以抗战和农民革命为题材的大众视点的作品,这一类作品继续了"左联"时期创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大众在革命和抗战中的光辉形象,即塑造"大众之神";另一类是出于知识分子自觉的批判意识和启蒙意识而创作的暴露问题的作品。不难看出,以上的两个主题之间是矛盾的,塑造"大众之神"是把民众的形象美化,赞美民众。而暴露问题的作品是暴露民众的问题,批判民众。这种两面性真实地反映了一个知识分子在从自我到大众的转变过程中的矛盾和反复。  相似文献   

9.
挖掘东江革命文化内涵 推进东江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入挖掘东江根据地革命文化内涵,推进东江文化研究具有现实与学术之双重意义。研究东江革命文化,首先要关注革命先贤群体,这既有领袖人物,也有谱系丰富的地方精英;其次要探究中共政权、各类群团组织所构建的宣教网络进行多形式、多层次革命宣传活动,再现东江民众普遍觉醒、投身革命抗战的光辉历程;再次要研究东江传统文化在革命年代所发生的异化与创新;最后要关注革命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0.
抗战爆发后,各地民众积极响应政府“有钱出钱”的号召,纷纷捐款献金。国民政府为统一管理和鼓励民众捐款献金,制定了相关捐款献金收支与奖励办法,这对于当时的抗战起到了较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之的分析研究,旨在揭示这种金融管理办法对当时抗战的重要意义和我们今天可借鉴的所在。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时期,随着民族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革命的知识分子越来越多地创办报刊、借助报刊以启蒙民众,唤起民众支持且投身于革命大潮.随着新兴知识女性群体的出现,女性报刊的创办高潮也终于到来,全国各地涌现出女性报刊共50余种,其中大多数为知识女性所创办或主持.这些女性报刊的主要特征为:宗旨明确;内容丰富,栏目多样;以白话文为主...  相似文献   

12.
关薇 《甘肃高师学报》2022,(3):18-22+57
陇南是一片红色的热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陇南大地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运动,红色歌谣应运而生。这些歌谣真实地反映了陇南民众翻身得解放后的喜悦心声;歌颂红军和革命军队,见证了陇南民众的革命热情;传达出广大百姓对革命必胜的无比坚定的信念。歌谣通过对民众思想的启蒙和斗争意志的鼓舞,有力推动了陇南革命的发展进程,同时丰富了陇南红色文学的思想内涵。陇南红色歌谣是红色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教育价值,保护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传递其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厕所革命"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弥补民生短板、呈现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将其融入到社会教育当中,能够有效地保证"厕所革命"不偏离方向、达到应有之效。引导与教化乡村民众形成"公共意识"、提高"身体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变传统不良生活惯习、过上现代化乡村生活是社会教育推动"厕所革命"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之火迅速燃遍全国各地。受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影响较深和革命基础较好的省份纷纷响应,宣布独立。作为“西北舆区之中心”①的陕西,由于革命党人作了大量宣传和组织工作,在武昌起义爆发之后的第十二天,就率先在北方地区打响了响应武昌起义的第一枪。这对推动和支持北方各省革命运动的发展;牵制清军南下,支援武昌首义之区,稳定全国革命形势,都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陕西辛亥革命较早独立之原因进行一些探讨,以期对辛亥革命时期陕西地区革命斗争的研究有所补益。不当及错误之处,恳请师友指正。  相似文献   

15.
革命作为用暴力改变社会结构的社会行为,既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带有强烈的破坏性、残酷性。在民间社会中,革命不断被边缘化。对民众的革命启蒙始终具有蒙蔽性,民众参加革命的动机和目的含有朴素的意义,对革命的信仰表现出某种朦胧特征。在社会历史发展中,革命与改良是两种基本的道路。虽然不可否认革命的积极意义,但革命比起改良,对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破坏,改良的社会价值同样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6.
“当代国学”与“近代国学”有别。近代国学之研究,起自、中学与西学之对比以及依西学之目标重理国故,其意义主要在近代中国革命的意识形态方面。当代国学则缘于西学根本局限性之发现以及中国文化生命之复兴的需要。当代国学之建设自有当代中国民众的生命实践作为基础,但需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感性意识异化原理作启发,兼引当代西方存在论革命之思想,才能一方面从根本上诊治中国传统文化之痼疾.另一方面为当代中国立心、立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阐述了革命先驱李大钊民众观点的基本思想,即工农大众为民众主体,民众自觉醒悟,自动联合,其力量无敌,英雄离不开民众。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征途中,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形成了内容极其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民众现。本文对毛泽东民众观的形成条件、毛泽东民众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民主体观、人民至上观、人民主权观、群众路线观以及亲民作风观等)和毛泽东民众观的深远影响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党和红军初到江西边区时,迎接他们的不是深重压迫下久蓄的革命情怀,更多的是看待“外乡人”的冷漠与被动迟缓的革命脚步,普通民众革命激情的迸发是边区后来的场景。在这一心理变迁的过程中,边区社会教育的广泛深入开展是不可或缺的。边区普通民众对革命由犹豫观望到主动参与的转变,不仅仅是大家习熟的以土地革命为表征的物质利益的整合,更是边区社会教育成功开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乡规民约教化活动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教育形式,其利用乡规民约的力量而为民众建立了制度支撑,担当起社会教化的重任。明清乡规民约教化活动,以地方威望之士为教化主体,根据各地实情而制定了内涵丰富的教育内容,既承担着维系社会稳定的协同之责,又发挥着易风正俗、劝善除恶的教化之任,对明清基层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