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论语》的日本学者涩泽荣一说:“我敢断定《论语》并不是一种深奥的学问,它原来是为众生写的,是浅显易懂的。只因后来的学者故弄玄虚,把它解释得很深奥,反使它变得困难罢了。”涩泽荣一的观点,对于我们解读庄子的《逍遥游》是有启示的。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世界各国掀起了日本研究的热潮.引起世人所关注的是,作为日本经济发展中心的企业、公司,不同于欧美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类企业、公司的组织原理,研究日本不能忽略这一点.但是,对此不能停留在表面的浅层次的分析上.如何从本质上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是探讨问题的关键.在这里笔者准备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特别是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巧妙摄取并使之日本化方面来进行分析.日本的资本主义究竟有什么样的特征呢?正如明治时代日本的著名企业家涩泽荣一先生所指出的,是“论语+算盘”,或者是“东方伦理+现代西方科学技术”的“儒学资本主义”.我认为,融合为日本民族心理和国民深层次文化的儒学思想,是日本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同时又是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注目于中日儒学之不同,旨在寻找中日经济文化发展不同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 :“既然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 ,那就必须使个别人的利益符合全人类的利益。”日本著名企业家涩泽荣一 :“所谓商才 ,原应以道德为本……商才不能背离道德而存在。”清代晋商乔致庸 :“经商之道首重信 ,次讲义 ,第三才是利。”社会学家费孝通 :“理财文化和商业伦理还需要有人多讲讲 ,才不致使市场经济走入歪道。”  相似文献   

4.
涩泽荣一是日本近代著名实业家,他在经营过程中,将儒家思想引入经济领域,提出了"<论语>与算盘"式的经营理念,并取得巨大的成功,为日本及其东亚各国的"儒商"树立了典范.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也有必要倡导这种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5.
2006年,《论语》在日本的人气重新高涨。日本近代实业之父涩泽荣一在其所的《“论语”与算盘》中,称义利合一是儒商的经营原则,一个企业家必须做到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眼下,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日本软银金融集团首席执行官北尾吉孝,又将这一理念引入道德日益沦丧的现代商场。  相似文献   

6.
在向中国推行经济扩张的过程中,日美两国的矛盾日渐突出。日本为此采取了"日美提携"的政策,以缓和这一冲突并试图进一步利用美国的力量控制中国。财界领袖涩泽荣一是日本主张联美开发中国的代表性人物。他极力鼓吹日美双方要在中国问题上化解矛盾、共同开发、互利双赢。然而,通过考察其设立日美对华银行的尝试发现,日本寻求与美国合作的原因更在于避开中国的抵日浪潮。美国人也看出了这一点。虽然涩泽对此进行了辩解,双方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合作,但合作的基础却极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作为专业从事汽车零部件第三方物流的广东原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原尚股份”)在9月18日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2002年,广州原尚物流与日本大型综合物流公司“涩泽仓库株式会社”共同出资成立原尚涩泽物流为原尚股份的前身,与日资的合作,成为原尚股份业绩腾飞的敲门砖,也为原尚股份15年发展打上了深深的日本烙印.  相似文献   

8.
《老子》(五章)被选入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然而师生们阅读后普遍感叹晦涩费解,味同嚼蜡。“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不可道之道,不可名之名,便是永恒之道和永恒之名,老子似乎在忽悠我们,“道”犹如水中月,“名”好像镜中花。研究《论语》的日本学者涩泽荣一说:“我敢断定《论语》并不是一种深奥的学问,它原来是为众生写的,是浅显易懂的。只因后来的学者故弄玄虚,把它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介绍了日本经营学的发展历史,以及经营学的有关学术流派,尤其分析了涉泽荣一的“论语与算盘”的观点,并由此而引起了对建立中国经营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以前关注最多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一条道路 ,他晚年致力于东方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问题的研究 ,提出了东方落后国家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这一理论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使东方落后国家先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 ;并且在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郑观应的《罗浮待鹤山人诗草》洋溢着变法自强思想,他用诗歌凸显“古今之变局”论和“春秋战国”说的历史观和时局观,作为亟言“变法宜决断”的依据,他在吟咏中所表达的变法自强思想,始终把“改科举”、“设学校”、“育人才”放在首位,在主张“练兵将”、“制军器”的同时,强调“决胜于商战”。其又一特色是明确主张进行以改官制为中心的政治改革,并有抨击“专制”、向往“民权”的吟咏。“此际朝廷求变法,可如俄日合经营”,郑的这种心声与维新派同调,但他缺少实践维新的献身精神和主体意识,故只是维新论者,还不是维新派。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论述文艺思想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了蕴舍在其中的文艺戋学内容,提出了文艺美高于生活美的科学论断.解决了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关系问题。同时将追求艺术美作为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重视艺术的审美特性。在他所创作的大量诗词作品中生动地体现着自己的审美观,是艺术美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在戊维新运动中戌提出设制度局 ,不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屈服于顽固派的压力 ,也不是受到光绪帝的宠信后而尊君权的权宜之策 ,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外挽救民族危亡 ,以求中国变法自强 ,对内防止“愚民”作乱 ,巩固清朝统治地位 ,并实现参政议政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严复早、中期思想是围绕爱国救亡来构建理论体系,他主张文化启蒙,政治上既不是革命派,也非改良派。严复大力提倡西学,并以此为批判中学的工具,但他并未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而是主张中西并举,文化融通。  相似文献   

15.
黄宾虹是中国山水画画坛上的一座高峰。他致力于研究中国山水画,师古法,师造化,提出了许多对后世艺术家有启发的画学思想,最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文章试从用笔用墨、光、题材选择以及构图四个方面对他的艺术风格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范缜是南朝齐、梁时期有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范氏为帝尧裔孙刘累之后,缜之祖最早为晋范晷。缜籍贯应是顺阳。他幼时从学刘Xian,后曾使魏和亲,历任宁蛮主薄,尚书殿中郎,宜都,晋安太守,国子博士等职,他反对崇佛,虽遭众人攻击,终不屈服。  相似文献   

17.
黄锡铨主要从事过外交、教育、实业、政治等方面的工作。特别是担任驻外使节期间为华工、华侨伸张正义,以及担任国会参议员期间为国家仗义执言等事情,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王栋把经世看成是一种“家法”。他的经世家法说实际上是实学思想的反映。王栋十分看重儒学的经世作用。同时王栋主张讲学经世,他认为《论语》《孟子》之书是真正的人情事变切实工夫,是一种经世济用之学。王栋反对悬空论道。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他详细分析了历来学者对知行关系的看法,认为知与行两者复杂关系的形成实由于“德性无假于见闻。见闻不离于德性”的交错变化而成的。于是,他对知行的种类作了详细考察,强调“心悟而身体”,并把对良知的体悟看成是行的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19.
王静斋生于天津,曾师从河北名阿訇海思福、马玉麟等。挂幛后,又曾在河北怀来县新保安村、大厂镇、安次县安育村清真寺传教并初试遵经革俗。他翻译伊斯兰教经典和著述,主编《伊光》报立论著文,把遵经革俗运动由护教扬教升华为抗日救国和弘扬民主,对抗日战争作出卓著贡献,深受全国人民爱戴。  相似文献   

20.
秦观是北宋时期新旧党争的牺牲品。他学务经世 ,名重当时 ,却生不逢辰 ,“为世所弃” ,命运乖蹇 ,道路坎坷。先则为亲老之命 ,生计所迫 ,奔走于科举之中 ,中进士时已三十七岁 ;继则“京国鬓如丝” ,入仕后仅任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等小官 ,还受党争所排 ,备受诋毁 ,叠遭贬谪 ,忧郁伤怀 ,终于过早地结束了他的生命。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对于这样一个有才华 ,有抱负的爱国知识分子 ,我们应还他以历史公道。他的经历又一次地记载了一个优秀人物在那个可悲的时代里走完他坎坷道路的完整过程 ,这不只是他个人的悲剧 ,也是时代的悲剧 ,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