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大半部分内容是在讲述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从摘麦穗的缘由到弟子们如何摘麦穗,直至摘的结果,交待得完整而具体。但作者并非就是为了告诉读者这么一件事,而是利用这个故事来说明人生旅途中应如何对待机遇的一个道理,像这样由事及理便是缘事说理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2.
《最大的麦穗》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教材简析:《最大的麦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散文。文章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中拣一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因为挑挑拣拣而一再地错失良机,最后两手空空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学情分析:课文记叙弟子们拣麦穗的情景和从这件事领悟到的道理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前面的实践作为基础的话,弟子们也不可能真正地领悟到把握机会的重要性。因此,学习前文“弟子们如何挑挑拣拣”和学习后文“弟子们领悟事理”同样重要。但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小学生,在大量…  相似文献   

4.
《最大的麦穗》是苏教版十二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了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一块麦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说明了人的一生必须要抓住眼前的利益,而不能错失良机的道理。教学片断:师:读了几遍书后,同学们已把课文读通顺了。  相似文献   

5.
最大的麦穗     
犤读故事犦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弟子们一边低着头…  相似文献   

6.
特级教师孙建锋执教的《最大的麦穗》是一节精彩的课,其中一段师生的教学对话尤其值得回味. [片段] 师:读了几遍课文后,你们基本上明白了文章所讲的道理.如果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最大的麦穗》一文,譬如“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什么独到之处,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你有什么启发”等,带着这样的问题再次与课文对话,你们肯定会有更多“美丽”的收获. 生:孙老师,我认为苏格拉底的教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课文中写了他的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从“随手扔掉”可见他的弟子不够爱惜粮食,从而也可以说明苏格拉底的教育有疏漏之处.  相似文献   

7.
《最大的麦穗》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的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教参上说,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相似文献   

8.
【设计思路】本文为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最大的麦穗》(苏教版第十一册)是一篇散文,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人生哲理。课文虽属散文,但集描写、叙事、说理于一体,通过摘麦穗这样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事,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揭示出了深刻的哲理。文章在结构上先叙事,后说理,  相似文献   

10.
教材简析:《最大的麦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散文。文章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中拣一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因为挑挑拣拣而一再地错失良机,最后两手空空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教材简析 《最大的麦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散文.文章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中拣一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因为挑挑拣拣而一再地错失良机,最后两手空空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相似文献   

12.
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了于永正老师的这堂习作课,我一下子想起了苏格拉底的一个著名教育故事:一天,苏格拉底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长满麦穗的田地边,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弟子们走进麦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里选收了一篇有关苏格拉底的小故事,我觉得很有意思, 青年朋友们不妨一读: 一天,苏格拉底带领儿个弟子来到一块长满麦穗的田地边,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弟子们走进麦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直到苏格拉底大喝一声:“你们已经到田头了!”弟子们才如梦初醒。  相似文献   

14.
《最大的麦穗》讲述了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让弟子们从麦地里寻找一颗最大的麦穗,从而引导弟子领悟到了“抓住机遇,把握眼前”的人生之道。文章故事虽然简单质朴,但蕴含的深刻哲理对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显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到底该如何将文章思想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获得共鸣并内化于心呢?笔者曾做了两次磨课尝试,针对弟子们的表现进行了剖析。现在将两次磨课的教学片段作比较,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报载:前苏联一位科学家登上五行山,问正在坐禅的方丈什么是“感悟”?方丈左手轻轻捋了捋如雪的美髯,右手慢慢端过一杯热腾腾的绿茶,意味深长地说:“施主,水凉了再喝。”“水凉了再喝?”科学家疑惑不解地问,“什么意思?”“施主,水凉不凉,自己喝。”……好一个“水凉不凉,自己喝。”饮同一杯水,不同的人对凉的感受是有个体差异的。同理,读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也是有个性差异的。譬如《最大的麦穗》(苏教版第十一册)一文,主要叙述了苏格拉底带领弟子们来到一块麦地边,让“他们到麦地里去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弟子们…  相似文献   

16.
守望麦田     
一天,苏格拉底带领三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相似文献   

17.
守望麦田     
一天,苏格拉底带领三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相似文献   

18.
《最大的麦穗》(苏教版第十一册)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最大的麦穗》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课文主要讲了苏格拉底让弟子们从一块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课文缘事说理,于具体生动的事例中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设计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让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读懂课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的意思,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  相似文献   

20.
《最大的麦穗》(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一篇借事说理文,本课理解的难点是苏格拉底所说的话的含义。教学时我是这样突破的:对学生自主提出的需要研读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梳理:1.弟子们是怎么摘麦穗的,为什么没有摘到最大的一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