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9月11日上午,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出资200万元捐建的贵州首座留守儿童示范学校在铜仁市印江县木黄镇新民小学落成。这所留守儿童示范学校的建成,解决了当地近两百名留守儿童上学难的问题,极大地改善了新民小学的办学条件,让这所曾经条件简陋的农村小学成为大山里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给予了这  相似文献   

2.
李传军  吴作琴 《大观周刊》2012,(19):167-168
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中出现的“留守未成年学生”(也有称“留守孩”)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三个活生生的事例说明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留守孩子”的教育更要多一点关爱,多一点宽容,多一点方法,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同学的爱,集体的温暖,从中受到感动,受到教育,得到转化。用宽容的爱心为特别的孩子撑起一方晴空。  相似文献   

3.
孙苑  高婧  孙秋 《大观周刊》2011,(37):77-7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因此,如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关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是本文主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和研究如何更好的安置“留守孩子”,让“留守孩子”不再留守,解决此问题的当务之急,就是如何对当下“留守孩子”的管理,安徽省肥西县的铭传乡摸索了一套管理“留守孩子”的经验。[编按]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父母因为宗教等等原因,选择以“家庭学校”的形式,在家里教育自己的孩子[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柏金凤 《大观周刊》2012,(48):232-232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抚养.或者托付在亲戚家.长期与父母分离,甚至有的父母为了节约钱,几年也不回一次家。孩子长期不能与父母沟通.在情感上缺乏关爱,导致产生心理障碍:有的孩子存在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不和群,没有亲切感;有的孩子自私.  相似文献   

7.
7月优异策划
  爸爸妈妈在远方”系列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7月上旬起
  简介:7月,各地的中小学生陆续放暑假,假期中孩子们如何生活成为不少家长的一大难题,并且也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城里的孩子大多要么自己在家,要么就上各种托管班、培训班,往往一天要转场几次,比上学还累。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农村的留守儿童的暑假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从7月上旬起,中国之声陆续推出了“爸爸妈妈在远方”系列报道,关注偏远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系列报道播出后,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随后,中国之声与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合作发起“‘爸爸妈妈在远方’一关爱留守儿童公益项目”,帮助留守儿童到爸爸妈妈工作的城市与爸妈团聚、组织夏令营等活动。活动期间,由中国之声记者、主持人和清华大学书脊支教团团员共同为学生们开设了包括朗诵、手工、习作、音乐、软陶、手语、绘画、篮球、舞蹈等9门课程。系列报道中的《小丹的630分》、《留守儿童陶涛:想要爸爸回到我身边》、《燕儿飞》、《担着梦的小肩膀:让妈妈活过一百岁》、《中国孩子》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张涛 《中国广播》2010,(11):I0003-I0003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动画形象全球大征集活动于2010年10月2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启动。54年来深深植根于几代少年儿童心中的“小喇叭”,即将拥有自己的动画形象。推出动画作品,这标志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式进军动漫产业领域。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务工,使得大批未成年孩子被迫留在家里,脱离了父母亲的直接监护,成为一种新型社会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留守儿童的数量一直在增长,据调查。这些儿童的成长,教育和心理健康等问题,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个管理难题。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亟待引起政府及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通过对新化县农村中、小学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查阅了有关的文献资料,发现新化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欠缺,生活上自控能力差,学习成绩欠佳,心理问题较严重。并就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找到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张涛 《中国广播》2014,(9):F0004-F0004
2014年8月3日下午4点30分,云南鲁甸发生里氏6.5级地震,人员财产损失严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决定在灾区开办“应急电台”。“国家应急广播.鲁甸抗震救灾应急电台”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云南广播电视台、昭通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开办播出。震后48小时,8月5日下午4点30分,“应急电台”在震中龙头山镇龙泉中学利用学校大喇叭开始首次播音;  相似文献   

11.
在农村,许多青壮年走出家门进城打工挣钱。他们中,有的拖家带口一起进城,但由于举家外出在城市立足存在重重困难,这种家庭通常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妻子留在家里照顾老人、抚育孩子、种田看家,也有少部分是妻子外出打工,丈夫留守家里。于是他们被称为“半流动家庭”。而在这一群体中,越来越多的人遭遇到了婚姻的“红灯”。记者在一些基层法庭了解到,农村离婚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而且这些离婚案件,约有80%发生在外出务工或者经商人员家庭。  相似文献   

12.
《青年记者》2017,(1):30-32
12月优异策划 ☆“爸,妈,回家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12月5日~9日 简介:2016年重阳节,一份《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研究报告》引起了很多人关注.报告显示,全国走失老人一年约50万,平均每天有1370多名老人找不到回家的“路”.  相似文献   

13.
田江 《大观周刊》2013,(2):231-231
随着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在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民.早已抛弃了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抛家弃子”大量涌人城市,开拓自己崭新的天地。其子女则变成特殊“人群”.我们称之为“留守学生”。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留守学生总数在880万左右。我校是西南地区边远山区的一所城镇完全中学.“留守学生”占学生总数的62%还多.他们受监护的状况及表现状况令人担忧。从担任班主任了解的“留守学生”情况看.他们在学校的表现总体呈现为:  相似文献   

14.
在这篇文章的开头,我想讲这样一件事: 一天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方明在家里备稿,准备次日为广播学院的同学谈播通讯《活在人们心里的马老师》的体会。方明把全篇看过几遍之后,出声朗读了: “1977年7月10日。河南省禹县书堂大队。大雨夹着狂风,整整下了一天。伏牛山也象是要被吞没了,在暴风雨中影影绰绰。天晚了,雨还没有停。社员王庆拄着拐杖,依在门框上,朝书堂学校的方向看着,看着……马老师怎么还不送孩子回来呢? 每逢下雨下雪,马老师不总是把学生送到  相似文献   

15.
张萱 《中国广播》2007,(9):72-72
“2007年全国广播电台技术工作会议”7月17日~21日在安徽黄山市召开。会议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组织。来自广电总局科技委、总局直属有关单位、全国各级广播电台和发射台等共计139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6.
陈明 《今传媒》2005,(4):23-23
2005年1月1日,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开播一周年的日子。这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行了“中国之声”的周年庆典节目“倾听中国”。在庆典中介绍了“中国之声”一年来的奋斗历程,并列举出了节目取得的成绩,同时还邀请了许多名的艺人如满军,李双江等来现场献艺,节目可以说是非常的精彩。但是在这个庆典邀请的嘉宾名单中,我却发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缺憾。  相似文献   

17.
父亲的秘密     
“罗伯塔,”父亲低声说道,“我有件事情要告诉你。”父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几天前,妈妈因为癌症去世了,父亲一时接受不了而病倒。忙完妈妈的葬礼我就立刻赶到医院,从小我就喜欢和父亲待在一起。我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和很多家里的“老二”一样,我感觉自己始终在家里是无足轻重的一个。妈妈生病时,我每天都来照顾她,  相似文献   

18.
邹媛 《中国出版》2022,(S1):110-114
人类追求无障碍的梦想从未止步。近年来,“国际爱耳日”“世界自闭症日”“世界爱眼日”“国际残疾人日”“国际盲人节”等越来越多的公益节日大家已经耳熟能详,融合教育也在各个学校普及推广。在我们的身边,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到有着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缺陷的孩子,这些孩子通常被称为特殊儿童。他们虽然有机会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但更需要强有力的心理自助。通过心理自助,孩子们可以认识到,缺陷只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广播在20世纪的普及使得收听与欣赏无线电波中的文学节目成为了几代人的习惯与享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61年5月正式开办的名牌节目《阅读和欣赏》,现在还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这个节目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后来人们概括的“三名”,即名人介绍名作,由名播音员广播。  相似文献   

20.
四十岁以上的人,小时候几乎都听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名的“小喇叭”节目,当时大家都很不满足:为什么“小喇叭”只能在每天的特定时间广播?为什么“小喇叭”里老是那几个人的声音?而今,他们突然发现,通过网络,自己也能当小喇叭,向世界大声广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